读《摩托日记》

标签:
杂谈随笔 |
分类: 编辑有言 |
文/郑
切·格瓦拉已经是全世界青年的偶像了,想到他,就想到了风起云涌的六十年代。同时他也成为了今天时尚消费的一种重要符号,在全世界青年人的体恤儿上、明信片上以及各种工艺品上,到处都是他的头像。一个商品化的格瓦拉是一个最无害的格瓦拉,这大概是消费社会征用伟大人物的惯用伎俩。但就是这个全世界青年的偶像,我们必须追问,我们有多少耐心静下来去看看他的思想,认真地思考一些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就在格瓦拉大学还未毕业的时候,他和一个朋友驾驶一辆破旧的摩托车穿行过整个南美,在社会和底层生活中体验、学习到了有关世界的真谛,他在智利看到一个重病而无钱医治的老人,他说:“正是在那里,在那最后的时刻,在那些最远只能看到明天的人身上,我们明白了笼罩在全世界无产阶级生命中的极大悲剧。那一双双即将沉沦的眼睛里透出的是那一丝对谅解的渴求,以及对那份失落于空虚之中的慰藉不顾一切的寻求。同样,他们的身体也将消失在我们四周的那种无穷无尽的谜团之中。我无法预知目前这种建立在荒唐的等级制度上的秩序还会持续多久,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现在真应该少花些时间自吹自擂了,而应该多花些钱用于改善对社会有用的事业了。”
说这话的时候,格瓦拉只有二十四岁,此行奠定了他一生的抱负,那就是为底层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斗争。今天重温这个年轻人的话语,会让我们暗自惭愧。我们在网络上是无忌惮地谩骂、起哄、愤怒,我们没有耐心去看去听去真正了解这个世界,并且怀着真诚的心态面对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我们空有激情,却没有那种在细小的行动中改变世界的能力,我们的谩骂中带出的只是个人的不快,只要我们的利益获得满足,我们可以一夜之间改变语气,转到另一立场上转骂此前与我们同处一个阵营的人。我们永远只能站在自己的小小空间里,盯着自己脚下的一片影子向世界吆喝。我们的愤怒和立场是那么自私、油滑。当我们真正去阅读格瓦拉的时候,他的存在照出了我们的不堪,而不是我们与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