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风情

(2020-02-26 15:24:18)
分类: 6.乡土风情
武汉风情

  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汉阳才迅速发展起来。
武汉风情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九头鸟是荆楚儿女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智慧神鸟,是湖北的精神名片,人面鸟身而九首的九凤,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个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传承至今,代表着湖北人的勇敢、智慧、不屈不饶。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巍峨耸立于武汉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山东蓬莱阁、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其一。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印迹就如洪流般宣泄而过。然而回顾过去,怅然而立。见证的不仅是变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悄然却翻天的改变。这是万里长江第一桥,这也是每个武汉人成长中的片段。
  数罗汉
  归元寺一共存有518罗汉。其中罗汉堂保有归元寺的500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大殿两旁的墙壁上,是十八罗汉的石刻像。故归元寺现有518罗汉。
  在武汉,逢年过节,人们不约而同的到归元寺去数罗汉,意在卜全年凶吉,且为自娱。数罗汉有几种方法:一是男左女右。男的从左边数起,女的从右边数起。一是从第一个罗汉数起。一是看你哪只脚先迈到罗汉堂的台阶。也有的随意选择一个罗汉为起始点,从一开始数,数到你实际年龄那尊为止,看看属于你的那尊罗汉专职何干,相貌、形态怎样,然后到门口抽签判断你今年的时运如何。
  民众乐园
  早年间,外地人来武汉,有两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一是长江大桥,二是民众乐园。那时候交通还不便捷,很多家庭把去民众乐园玩当成头等大事来筹备,一家人穿了好衣服,在孩子的满怀期待中赶往无所不有的新奇世界,一玩一整天没问题。
  长乐戏院
  位于前进四路的楚风剧院,原名“长乐戏院”,建成于1916年,也曾名噪三镇。上世纪30年代,18岁的陈伯华在此登台首演汉剧《霸王别姬》,轰动一时。1949年后,“长乐”更名为“楚风”,日日有名角登台献艺,盛极一时。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是一种流行于孝感、黄冈和武汉一带的说唱艺术,原名“鼓书”,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等。1950年定名湖北大鼓后,在湖北省内广泛流传。
  六渡桥
  六渡桥,是不见于户口门牌的地名,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中段)与三民路汇合的中心地带,桥虽不见桥名尤存。武汉六渡桥人行天桥位于中山大道六渡桥,是在繁华的中山大道上建设的一座人行天桥。六渡桥因为位于汉口中山大道繁华商业街道,也因为历史悠久,商业茂盛,老城区市民众多,已经成为老汉口的代名词。
  长堤街
  “镜里羞春霜雪欺,孤魂千里步长堤。多情柳穗苍头拂,许是乡邻识旧仪。”长堤街,这三个字的组合,在武汉所有的地名中,估计是最贴切的:首先是长,4000米,在“街龄”相若的街道里,没有比它更长的;其次是堤,它早先的确是一道堤,一道长堤,公元1635年,亦即明崇祯8年,汉口通判袁焻主持修筑,西起硚口,东止今江汉区东堤街直至长江边,是为后湖堤,或称长堤——为纪念袁通判,也叫袁公堤。
  汉正街
  汉正街位于武汉汉口的繁华地带,它的存在为武汉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汉正街在全国十大市场中名列前茅,过去的汉正街则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汉正街自古就有‘天下第一街’之美誉。现在,在武汉已有了东汉正街、西汉正街。
  吉庆街
  武汉人素有这样说法:“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中外来宾和八方游客在这里欢聚。这里已成为领略武汉都市风情的窗口。
  江汉路
  江汉路位于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
  蔡林记
  蔡林记是一家经营热干面系列小吃为特色,近百年的老字号小吃面馆。其热干面,晶洁爽口,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市民的赞赏,享有武汉名小吃的美誉。而今,热干面已遍及江城,历久不衰,武汉人吃早餐,更是离不开这一种具特色的面食。真正的老武汉不是天天都吃热干面,而是,可以接受天天不吃,但绝对无法忍受长时间不吃!
  四季美
  四季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这种汤包具有皮薄、汤多、馅嫩、味鲜的武汉风味特色,有虾仁汤包、香菇汤包、蟹黄汤包、鸡茸汤包、什锦汤包等新品种,花样繁多,风味独特。不仅为武汉人所喜爱,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名气。有经验食客的吃法为:先轻轻咬破汤包的表皮,慢慢吸尽里面的汤汁,然后再吃汤包的面皮和肉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小笼汤包的特有滋味。
  汪玉霞
  提起“汪玉霞”,老武汉大概都会想到一句歇后语,“汪玉霞的碱酥饼—绝酥(劫数)”。“绝酥”意指“汪玉霞”的酥京果、酥糖、酥月饼、碱酥饼绝对的酥爽可口,因与方言“劫数”谐音,故广为流传。
  老通城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原址位于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过去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称“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并配合甜食应市,因此颇受欢迎。
  曹祥泰
  闻名荆楚大地及武汉三镇的曹祥泰店已有122年的历史,得到了上至人民总理周恩来下到普通老百姓的好评,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其食品厂生产的“祥”字牌糕点,至今畅销不衰。2006年,从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前二十天开始,排起了长龙,顾客以能买到曹祥泰生产的节令产品芝麻糕、绿豆糕而高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面窝
  面窝,是武汉地方性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
  竹床阵
  “竹床阵”是老武汉人度夏的方式,那个时候,一到晚上,大街小巷就摆满了竹床,场面很是壮观。随着空调的普及,竹床阵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武汉人却习以为常。
  “麻木”
  武汉城市圈地区的一种交通工具,三轮车,不同于三轮摩托,多以发动机为动力。如:电麻木(指机动三轮车)、脚麻木(人力三轮车)。作为载客交通营运工具的“麻木”,最早是武汉人喊出来的。但开始不是指载客的一般的三轮摩托车,而是指三轮车夫。在武汉,以前的人力车三轮车夫腰间总挂个小酒瓶,在拉人的间隙喝上两口,所以整天都显得醉醺醺的,人称“酒麻木”,后来人们干脆叫三轮车夫为“麻木”,比如会这样喊“麻木,去六渡桥!”
武汉风情

武汉风情

武汉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