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河皮影 绚丽奇葩

(2014-08-21 11:29:41)
标签:

高河

皮影

分类: 8.乡土方言
高河皮影 绚丽奇葩
(文/张才富)

    仙桃市三伏潭镇高河村高家河子湾的皮影戏在当地很有名头,艺人们不但会编唱皮影戏,还会制作皮影。高凤翔、高凤成、高元成哥弟三人出自皮影世家,精湛的皮影戏技艺祖上三代相传,并作为一种地方文化戏种遗留下来,漫长而厚重。
    高家河子湾离我老家只有一河之隔,我对高河皮影的了解并不陌生。小时候最是喜欢皮影戏,与皮影戏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其中皮影戏主要唱腔的配乐,至今我还能会用二胡演奏出来。
    高河皮影从上世纪50年代末“高家班”组建以来,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几位艺人、几箱子道具、一块白色方形的布屏,简单的戏剧道具乐器,演艺上至千古人物驰骋疆场,下至寻常百姓趣味人生,一张张皮影通过艺人的提携和分角反串的唱腔,将剧情中的喜怒哀乐演释得淋漓尽致。
    高河皮影同当地传统的花鼓戏一样,很受人们的欢迎。现已辞世的高凤成艺人是往年皮影戏班子的“叫鸡公”,也是江汉平原一位德高望重的皮影艺人。当时的皮影子班子里还有张仕林、张孝狗、高元成、高凤翔、徐林英等人,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为地方皮影存留下许多经典剧本和久演不衰的节目。
    高河皮影唱腔以歌腔、渔鼓腔为主。歌腔皮影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渔鼓腔出自旧时艺人的乞讨唱曲,调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皮影戏“剧本”实际上只有剧目的条文,在表演时全靠艺人根据历史故事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唱、做、念、打浑然一体,其口头文学艺术形式是皮影戏的又一主要特征。
    在文化饥荒的年代,高河皮影用优美动听曲调,老幼易懂的词汇,浓郁的乡土方言,创造出村村有戏看,人人会哼上几句的辉煌,让许多喜爱皮影戏的乡民每受眼福,是绽放在荆楚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高河皮影雕刻材料多为牛皮制作,工艺精细,造型生动,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时至今日,高河皮影班有的老艺人虽相继作古,已年逾古稀的高元成老人并没有放弃对皮影戏的执拗和热爱,继续传带着毛华祥、董福庭、游金安、张金娥等新一代皮影演员走向市场。他们活跃在仙桃市及周边县市乡村,落地生根,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信神酬神诸神有灵,许愿还愿万愿了清。”高河皮影就目前来讲,其演出的节目主要是以“唱愿戏”为主。每逢农村有起屋造厦、结婚生子等喜庆事或者许愿还愿了愿,这皮影戏是一定要唱的,开锣一唱就是三天三夜,剧目点啥唱啥。风调雨顺是人们一种祈盼,每逢春节,以村或组为单位,各家各户收戏钱请皮影戏演唱,一是为了增添节日祥和的气氛,二是旨在祈求五谷丰登,一年有个好收成。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高河皮影戏班也必将迎来传承和发展的春天。

高河皮影 <wbr>绚丽奇葩

高河皮影 <wbr>绚丽奇葩

高河皮影 <wbr>绚丽奇葩

高河皮影 <wbr>绚丽奇葩

高河皮影 <wbr>绚丽奇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zMjQzMjY4.html

           沔阳皮影戏《泼水记》点击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