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楹联之茶联

(2012-06-17 11:18:37)
标签:

杂谈

茶叶

分类: 9.乡土诗联

中国茶叶源远流长。茶联乃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朵夺目鲜花,内容广泛,意义深刻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柳井有水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走,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水泉。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春茶比酒浓。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当相聚知音人。
爱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飘香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
欲买先品味,方识雾中茶。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芳香清意府,碧绿净心源

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清音盈客座,和气透茶杯

日日无空座,时时有好茶

闲情常品茗,豪气快登楼

相如聊解渴,谢朓喜凝眸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扬子江心水,黄山顶上茶

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我难成

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煮酒放言世事,烹茶细味人生

北汲百泉池内水,南收龙井岭头茶

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春满壶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来

从来名士能品水 ,自古高僧爱斗茶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德必有邻邀陆羽,园经涉足学卢仝

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价实敢夸茶碗大,货真不忌矿泉多

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暖刷鹧鸪斑

近水楼台先得月,芳香茶叶最清心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潭

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龙井茶香飘宇宙,虎跑泉溢满瀛洲

龙团雀舌茶光艳,虎骨鹿茸酒味香

念桥杜牧三生梦,今月扬州第一楼

泉烹苦茗能留客,水绕甘棠到惠民

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身健都缘餐肉少,诗清只为饮茶多

书香卧榻酣诗梦,雪煮清茶洗俗肠

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松涛烹雪醒诗梦,石鼎餐云荡俗肠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香荡文思

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

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笑斟龙井杯中月,喜喝碧螺盏底春

熏心只觉浓于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一楼风月宜酣饮,万里溪山可畅怀

雨日好留佳客饮,春风时送鸟声来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胜佳人

只缘碧玉成清趣,好在香茶出雅情

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滋味美如花上露,清凉净似石中泉

窗外看山风生七碗,楼头近水春满一壶

含英咀华茶经茗赋,春来秋去燕客鸿宾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垒七星灶选来香茗,煮三江水迎接佳客

山径摘花春初酿酒,竹窗留月夜半评茶

石鼎煎香俗肠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水榭风亭挹菰蒲绿,酒杯茗碗浮菡萏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心头无限事齐上眉梢

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春满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饮,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神州

此地为杜子桥边莲司河下,有时见风来水面月上柳梢

且酌且斟小憩不妨筹大计,边评边品苦茶偏可化甘津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西东

消扰攘烦七分香茗三分水,享共和福一度春风两度年

野鸟啼风絮语劝君姑且息,山花媚日点头笑客不须忙

怡庆结怜茶鼎绿分槐里火,春魁及第饼筵红撷杏花村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一帘春欲暮茶烟细飏落花风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楼上一层看塔院朝暾湖天夜月,客来两地话武林山水泸渎莺花

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碍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长留

寰宇庆升平集四海英贤谈心会合,天涯若比邻共一堂茶水聚会因缘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居两间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一亭俯视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萍水聚行踪南北东西茶饮一杯分道去,莲峰依美阴晦明风雨亭开四面待人来

馆内人来从南北东西各抒己见交流信息,座中客无论农工商学自得其乐闲暇清心

偶然乘兴而来只因话梅子阴晴杏花消息,且试放怀凭眺可想见元龙豪概庚亮高风

杰阁共登临愧无太白仙才斗酒百篇挥速藻;芳踪齐会合安得杜陵广厦金铃十万护残花

平章雪碗冰瓯待招太白楼头明月清风为伴侣;大半烟鬟雾鬓却让樵青林下美人名士共神仙

访胜古西岩看青山揖客红杏招人风暖尘香正好停车谋雅集;沽春小东道喜调水符来卖饧箫唤赏心乐事何妨画壁记清游

藕叶藕花围曲槛想当年苏小也向个中来这绿水光中可余鬓影;香风香雾泊重堤问此日放翁竟归何处去那线楼片里应有诗魂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手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

楹联之茶联分道扬镳姑驻马,水光山色最宜人。(通城县分水岭茶亭联)

清香一盏品小雅,仙音半阕飘御苑 (日照雅苑茶楼联)
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北京春明馆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北京万和楼茶社联)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上海茶楼)
邂逅相逢,坐片刻不分你我;彳亍而来,品一盏漫话古今。(广州大同茶楼联)
茶可清心,酒能乱性。(广州大同茶楼联)
后会有期,此后莫忘今日语;前程无量,向前须问过来人。(湖南祁阳某茶亭联)
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新洲县龙五墩茶亭联)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湖北斗方山茶庵联)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阁下请坐,喝杯清茶。(孝感鹿鸣阁茶楼联)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湖北京山钟鼓楼茶楼联)
随手烹茗化白鹤,缘地垂柳钓青钱。(湖北公安县藕池镇随缘茶社联)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说古今,喝它几杯。(福建泉州一茶室联)
三楚运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湖北英山陶家坊茶亭联)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凡心。(北京老舍茶馆联)
茶苑重开,抚景歌一泓春水;魁星高照,临风咏十代名都。(南京魁光阁茶馆联)
陆羽泉中水,御史山上茶。(紫竹巷门联)
西天紫竹千年翠,南海莲花九品香。(泉州莲花峰山门石刻联)
紫雾弄莲影,白云绕茶香。(泉州观音龛木柱联)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蒙山白云岩诗联)
香生玉茗春三月,光照临川笔一枝。(玉茗堂联)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北京茶馆联)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品茶亭)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杭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期茗似佳人。(杭州涌金门藉香居茶室联)
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做做茶农。(西湖民间流行联网)
洽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西湖龙井茶室秀草堂联网
座畔花香留客饮,壶中茶浪拟松涛。(杭州吴山茶室联)
得与天下同其东,不可一日无此群。杭州茶人之家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上海天然居茶楼联)
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湖南)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广州)
雪芽芳香孝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赞联)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岩茶赞联)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无锡惠山二泉亭)
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远帆无数,坐盈盈酒水从罨画溪来。(宜兴)
秀萃名潮,游目濒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杭州龙井)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杭州龙井)
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福建罗源圣水寺茶楼)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福州)

剪取吴淞半江水,且尽卢仝七碗茶。(上海半淞园一集句)
入座煮龙团,去天尺五;造楼舒凤彩,拔俗千寻。(上海沪江第一茶楼)
海上扫狂鲸,金瓯无缺;楼头煮团凤,玉液流香。(上海沪口第一茶楼)
奇乎不奇,不奇又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西安奇园茶社)
.

楹联之茶联
                         茶圣陆羽
    【中国天门网】茶的故鄉,唐朝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其間除了朝廷的提倡、社會經濟的繁榮等因素外,陸羽及其《茶經》的影響,更應居首功。陸羽如何能從一個棄兒,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茶神」,被尊為「茶聖」,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

  身世坎坷 力爭上游

  陸羽出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西元733年,一說西元727年),據《新唐書隱逸列傳》記載:「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相傳陸羽原是個被遺棄於西湖之濱的孤兒,後為龍蓋寺住持智積和尚發現,帶回撫養,陸羽長大後,因無名字,乃以《周易》為自己卜卦取名,卜得「漸」卦,其爻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遂以「陸」為姓,「羽」為名,「鴻漸」為字。

  陸羽自小在龍蓋寺中生長,九歲時開始努力向學,智積和尚欲教他佛經,希望他皈依佛門,陸羽卻以為出家人「終鮮兄弟而絕後嗣」有違孝道,而不肯接受;智積和尚大怒,遂命他從事清掃等雜役,同時還要他去照料三十頭牛。陸羽在放牛時,仍然不放棄學習,而在牛背上練習寫字,一旦被發現,就遭到一頓鞭打。陸羽每想到「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便不禁悲從中來。後來陸羽找機會逃離龍蓋寺,藏匿在戲班子裡當優伶,雖然陸羽面貌寢陋,說話又結巴,卻富有機智,扮演丑角極為成功,他同時還編寫了《謔談》三卷。

  隱居笤溪 闔門著書

  天寶年間,中州人請陸羽去擔任樂師,深為復州太守李齊物賞識,有意提拔他,還教他做學問,遂在火門山結廬讀書。陸羽是個從善如流,卻又嫉惡如仇的人,每當聽到別人有善行,就像是自己做的一樣;一見到別人為非作歹,一定加以規勸;參加朋友的宴會時,只要想去哪裡就立刻離席,大有陶淵明「我醉欲眠卿且去。」的真性情;但是一旦和朋友相約,不管是風雨大雪,或是路有狼虎,都一定前往赴約。

  肅宗上元元年(西元760年),陸羽隱居笤溪(今浙江吳興),自稱桑苧翁,又號竟陵子。開始閉門著述,陸羽經常在田野中吟詩徘徊,或以竹擊木,或有不稱意時,就放聲痛哭而歸,因此當時人將他比擬作「楚狂人」接輿。肅宗時,曾被任為太子文學,因此有「陸文學」之稱,後改任太常寺太祝,陸羽辭官不就。

  結交文士 淡泊雅逸

  陸羽生性淡泊,清高雅逸,喜歡與文人雅士交游,《全唐詩》中蒐錄了陸羽寫的《六羨歌》:「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由詩中可看出陸羽淡泊名利的處世態度。在隱居期間,他與詩僧皎然、隱士張志和等人,交往甚密,成為莫逆。

  陸羽不但喜愛大自然,對茶葉專業的興趣更為濃厚,為鑽研茶葉生產科學技術,他跋山涉水,四處雲遊,深入江蘇、浙江、江西等各主要茶區進行調查研究,將遊歷考察時的所見所聞,隨時記錄下來,無形中豐富了茶葉知識與技能,更是他日後撰寫《茶經》的主要依據。

  四處考察 始成茶經

  茶經共分為三卷十節,約有七千餘字,卷上:一之源,談茶的起源、名稱、品質,介紹茶樹的型態特徵;二之具,論採製茶葉的器具;三之造,說明茶葉種類和採製程序。卷中:四之器,述說烹茶飲茶的器皿。卷下:五之煮,講茶的烹煮技巧和各地水質的優劣;六之飲,談飲茶的風尚的起源、傳播與飲茶習俗,並提出飲茶方法;七之事,描寫歷代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藥效;八之出,敘述各地所產的茶的優劣,並將唐代全國茶葉生產區域劃分為八大茶區;九之略,說明可省略的茶具;十之圖,則論及將茶事以素絹書之事。

  《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來歷、技術、工具、品啜之大成的茶業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它使中國的茶業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根據,對茶業生產與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作用,堪稱一部茶道的百科全書。

  品茶鑒水 神之又神

  在流傳下來的茶書中,都記載了陸羽生平的一些軼事。張又新的《煎茶水記》中記載了一則陸羽辨水的故事:代宗時,湖州刺史李季卿久聞陸羽之名,一日邀陸羽到衙府裡品茶,席間,李季卿問陸羽:「煮茶用什麼水最好?」陸羽說:「山泉水最好。」李季卿又問:「天下名泉以何處最好?」陸羽說:「揚子江上的南零水。」李季卿為了驗證陸羽的話,遂命兩名士兵去取南零水。兩名士兵奉命取水,途中因船身晃動,桶內的水溢出泰半,於是就近用其他江水加滿後,便回去交差。當陸羽用木杓舀水時,說:「這不是南零水。」兩名士兵起先不肯認錯,當水倒到一半時,陸羽才說:「這才是南零水。」兩名士兵見陸羽辨水如神,震懾不已,於是趕緊俯首認罪。足見「茶神」之譽,實非浪得虛名。

  陸羽不但是評泉、品泉專家,同時也是煎茶高手。《記異錄》中記載了有關陸羽的軼事:

  相傳智積是個喜茶且善品茶的和尚,平時非陸羽煎的茶不喝,當陸羽離開龍蓋寺後,智積就不再喝茶了。代宗聽到此事,便召智積進宮,命宮中能手煮茶奉上,智積只喝一口就放下不飲;後來代宗密召陸羽進宮煮茶,再給智積品嚐,結果智積一飲而盡,還說:「這好像是漸兒煎的茶啊!」可見陸羽煎茶的工夫之獨到。

  茶聖陸羽 不朽傳奇

  《茶經》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奠定陸羽在中國茶史上的地位,更提昇了中國人的飲茶層次,陳師道在《茶經序》中寫道;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蠻狄,賓祀燕享,預陳於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又有功於人者也。這對陸羽一生在茶文化發展上的貢獻,所作的評斷應是相當公正允當的。

  茶经

  我国悠久的茶叶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茶史、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公元758年左右,唐代陆羽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的诞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对唐代茶文化的一个归纳,同时又对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茶经》全书共分310节。

  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

  二之具,谈有关采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

  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

  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

  五之煮,写煮茶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

  六之饮,讲述饮茶的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

  七之事,叙述了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一些历史资料以及传说、诗词、杂文、药方等等。

  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为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

  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如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采随制,可简化七种工具。

  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楹联之茶联

.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龙井茶

http://www.miancheng.com/UploadFiles_2008/2012422215129767.jpg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黄山毛峰

http://www.miancheng.com/UploadFiles_2008/2012422215147159.jpg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铁观音

http://www.miancheng.com/UploadFiles_2008/201242221522461.jpg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大红袍

http://www.miancheng.com/UploadFiles_2008/2012422215217713.jpg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银针名茶

http://www.miancheng.com/UploadFiles_2008/2012422215238401.jpg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白毫银针

http://www.miancheng.com/UploadFiles_2008/2012422215259456.jpg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茉莉花茶

http://www.miancheng.com/UploadFiles_2008/2012422215316235.jpg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

http://www.miancheng.com/UploadFiles_2008/2012422215335305.jpg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乌龙茶

http://www.miancheng.com/UploadFiles_2008/2012422215411371.jpg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白牡丹茶

http://www.miancheng.com/UploadFiles_2008/2012422215428935.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张姓溯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