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敏中华书局本《小窗幽记》刍议
许贵文
近得成敏先生评注《小窗幽记》一本,中华书局2013年6月1日出版,16开,18万字,378页。初读一过,略陈己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一书,自明天启四年(1624)问世以来,海内外已有七十多种版本。经过学者质疑,到2005年清风先生考定《小窗幽记》是清人将陆绍珩《醉古堂剑扫》作伪之书。《小窗幽记》一书的内容不伪,书名伪,纂辑者姓名伪。无论从史志和各种书目的著录情况看,还是从书的内容以内证法考证,《小窗幽记》即是陆绍珩纂辑的《醉古堂剑扫》。这已毫无疑义,足可信据。尽管时下新出版的《醉古堂剑扫》仍名之为《小窗幽记》,仍旧署陈继儒纂辑,但著作权是归属于陆绍珩氏的,迟早会恢复陆绍珩的署名的。大多数人已取得共识。
基于这样的认识,一部《小窗幽记》新版本问世,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它呢?
根据我的经验,我有三个着眼点,也是我坚持的三条标准:
其一,作为整理重刊的古籍,是否最近于原本面貌;其二,针对原著不注条目出处的弊端,是否揭示出大量的条目出处;其三,对于今天读者难懂的语词和典故,是否恰当地加以注释(包括翻译)。
据此,对于这本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小窗幽记》我读后有几点浅见:
我认为,此书的特点亦即优点是:其一,注释简约,注文使用评著者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其二,译文比较顺畅,基本符合原著原意。其三,版式设计舒朗美观,装帧朴素古雅。
我认为此书有三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删节的内容太多,离原本的面貌相去甚远
原书全本1500多条,此书经删节只有781条,略过一半。说是选本,不像,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看不清楚。依我看,只能算删节本。读者期望阅读的是“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小窗幽记》,可是给予读者的竟然是半本,难道不大失所望吗?就是啊,读者读完此书,只能获得一半的智慧,那一半智慧居然缺失了!问题很严重了。未知出版人如此决策予期的版本价值和效果是什么。这样对待被誉为国学经典的古籍《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真是不敢恭维。
笔者见过不少版本的《小窗幽记》,其中随意删节内容的很多。四卷本的、五卷本的,还有的标明十二卷,但内容删节到五百多条。还有不少讹误,简直不忍卒读。这样的版本其价值就很难估价了。
这样重刊古籍,毫不奇怪,古已有之。《中国书史》记载,早在明代,刊刻古书随意删节图书内容的例子很多。如,宋代李纲著《梁溪集》一百三十卷,闽本作《李忠定集》且只有四十卷。又如《朱子集》原本三百余卷,明本只有四十卷。明郎瑛《七修类稿》中说:“盖闽中专以货利为计,凡遇各省所刻好书价高,即便翻刻,卷数目录相同,而篇中多所减去,使人不知。故一部整货半部之价,人争购之。”一针见血:见利忘义。这是古代的事情,当然,宋椠明刻多是善本。
陆绍珩氏平生纂辑一部《醉古堂剑扫》,连自己的生平事迹都无人知晓。清乾隆三十五年其书遭人作伪,姓名书名都淹没于世间。时至今日其书又屡被删节,体无完肤。期望今后重刊古籍,能够对先贤善待一些才好!
二、揭示的条目出处不多,对于正确解读这本书缺乏科学依据。
我在2006年发表的一篇博文《小窗幽记浅论》中指出:“《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的最大缺点是不注出处。”我在《小窗幽记译注》一书《前言》中也说过:“由于纂辑者陆绍珩不注出处,不仅使清人作伪有机可乘,而且也给后人解读和深入探讨书中内容带来一定的难度。所见诸版本《小窗幽记》的注释、翻译、评论出现讹误甚夥,其根源就在于此。”“因为《小窗幽记》是纂辑形式的书,即编著,又不注出处,所以我认为,只有弄清楚其中各条内容的原始出处,才能读懂该书,才能谈得上注释、翻译、评论,才能对所读之书纠谬。”而且揭示条目出处对读者深入研究也有帮助。我是这样认识的,所以考索条目出处就是我研究《小窗幽记》的着力之点。也是阅读评价《小窗幽记》新版本的着眼点。
我读成敏先生这本《小窗幽记》,统计一下,全书781条中,揭示条目出处的共180条。这与之前已有的版本比较,可以说相差悬殊。陈桥生《小窗幽记正宗》揭示出条目出处575条。许贵文《小窗幽记译注》揭示出条目出处820条。再多者尚未及寓目。
在此书180条已揭示条目出处的文字中,我认为有9条值得商榷。
1、页046“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点评】谓“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此说误。考《菜根谭》无此条。是袭陈桥生《小窗幽记正宗》之误。此条语本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能言鹦鹉》:“上蔡先生云:‘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直能言之鹦鹉也。”此条采自明·陆树声《病榻寤言》:“先儒曰: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余曰:透得生死关,此是大休歇。”纂辑者文字上略作改易,隐没了原作者陆树声的姓名。
2、页115“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间时,花枝难似伊。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点评】谓“上句摘欧阳修《长相思》,下句摘白居易《长相思》。”许案:“上句摘欧阳修《长相思》”是。“下句摘白居易《长相思》”误。是袭陈桥生《小窗幽记正宗》之误。考此条采自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四“吴二娘”条:
“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间时,花枝难似伊。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杨慎将宋·欧阳修《长相思》词上半阕
“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间时,花枝难似伊。”误植于此,误作吴二娘词。宋·黄昇《唐宋名贤绝妙词选》误将“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署白居易词。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考定此词是吴二娘《长相思》词。把原来收归白居易的这首词,从《全唐诗》卷八九0移至《全唐诗续拾》卷二十八,归于吴二娘。故下半阕是吴二娘词,非白居易词。(见《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册页11297)
3、页118“樯标远汉,昔时鲁氏之戈;帆影寒沙,此夜姜家之被。”“此夜姜家之被”译作“今夜姜家兄弟共宿一被和睦友爱。”这是评注者不知此条出处致译文不确。考此条出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秋时宾王师及社中兄弟来霞漪阁,欲信宿焉。同看落日,远江千艘如矢,帆影若流。宾王师曰:‘樯标远汉,昔时鲁氏之戈。’余随应曰:‘帆影寒沙,此夜姜家之被。’众鼓掌称叹。概即景得情,非捷于才也。”这里摘录其中一联,用典抒情,其意有所指,泛说就不确了。
4、页126“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点评】谓“摘自明曹臣《舌华录》。”我认为引《舌华录》原文,出处才完整。当作:曹臣《舌华录·名语第二》:“陈眉公曰:‘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读者一见便知此是陈继儒眉公语。
5、页127“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下注①“‘宁为’四句:语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为毛伯成负其才气语。”此注误。考此条四句中,前两句“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采自明·曹臣《舌华录》:“邵文庄云:‘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后两句“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玄)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以上说明条目出处语,当依此书体例置于【点评】之内。
6、页270:“海山微茫而隐见,江山严厉而峭卓,溪山窈窕而幽深,塞山童赪而堆阜,桂林之山绵衍庞博,江南之山峻峭巧丽。山之形色,不同如此。”【点评】谓:“明杨慎《艺林伐木》卷三和卷四转引了北宋学者巩丰《巩氏耳目志》,与此段内容大致相同。”我认为,这样解释此条出处不确。考南宋学者巩丰(1148-1217)《巩氏耳目志》云:“海山微茫而隐见,江山严厉而峭卓,溪山窈窕而幽深,塞山童頳而堆阜。桂林之山,玲珑剔透;巴蜀之山,才差窳窆;河北之山,绵衍庞魄;江南之山,峻峭巧丽。山之形色不同如此。”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唐朝下》:“王宰,蜀中人,多画蜀山,玲珑窳窆,才差巧峭。”当是“桂林之山,玲珑剔透;巴蜀之山,才差窳窆”之本。今人方如康所著《中国的地形》一书说:明朝的文学家杨慎《艺林伐木》卷三引《巩氏耳目志》:“海山微茫而隐见,江山严厉而峭卓,溪山窈窕而幽深,塞山童頳而堆阜。”卷四中更分别评述到:“玲珑剔透,桂林之山也;才差窳窆,巴蜀之山也;绵衍庞博,河北之山也;峻峭巧丽,江南之山也。”这里杨慎引文是作了修改的,改变了巩氏原文的语序。不是“大致相同的。”因此,此条出处应当定指是出自巩丰《巩氏耳目志》,纂辑者陆绍珩有改易。巩氏此段名言,史上传承有绪,巩丰的老师南宋学者吕祖谦曾收入其所作《卧游录》,南宋潘知非曾对人传诵过,元代陶宗仪曾收入《说郛》,明代除杨慎外曹臣辑入《舌华录》,清代周亮工《书影》曾有完整记载,等等。
7、页287“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而读书声为最。”【点评】谓“摘自陈继儒《读书止观录》。是南宋倪思的话。”此说误。《读书止观录》乃是明·吴应箕所撰之书。陈继儒所作书曰《读书十六观》。这里陈继儒当改作吴应箕。此误是袭陈桥生《小窗幽记正宗》之误。
8、页370“红蓼滩头,青林古岸,西风扑面,风雪打头,披蓑顶笠,执竿烟水,俨在米芾《寒江独钓图》中。”【点评】谓“摘自宋沈括《洞天游录》。”非是。考沈括《洞天游录》仅见载于《古今图书集成》。史志和其他目录书籍均无著录,《沈括全集》亦不见此书收入。其他书籍也没有关于此书渊源和版本情况的具体记载。而《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大辞典》所著录的明·屠隆所著《游具雅编》却与《洞天游录同文,其中部分内容也载入屠隆的《考槃余事》。我认为,《洞天游录》是伪书。此条采自明·屠隆《考槃余事》或《游具雅编》。(参见笔者拙文《沈括<洞天游录>辨伪》)
9、页376“何为声色俱清?曰: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何为神情俱彻?曰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点评】谓“摘自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这样表述条目出处不确。当作:此条采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语出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
三、语词典故注释少,或当注未注,或以译代注,注文过简乃至有的误注。
《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所辑条目原文,上自先秦,下迄晚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儒释道等无所不包。故欲注释其中语词和典故,并非易事。我认为,注释书中语词和典故,一般说来注文不但要注释本义,还要注释引申义和使用意义,即解释该语词和典故在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翻译例来崇尚信、达、雅,可是很难做到,但求符合古文原意,明白顺畅。故不宜以译代注,即有的语词和典故当注不注,读者全靠译文理解文义。而译文容易重视文气而忽略对语词和典故的释义,难免不够确当。故此法不可取。准确的注释不可或缺。
纵观此书注释情况不尽如人意。概括起来说是“语词典故注释少,或当注未注,或以译代注,注文过简乃至有的误注。”全书781条,有注释的条目243条,其余539条均无注。包括有的条目原文已标出注文号码,可是下面缺失注文,亦属无注。这样的有134条。关于当注不注、以译代注、误注的,下面我依次试作点评:
页010“事穷事蹙”条,事穷事蹙、初心、功成行满三词当注未注。
页013“仕途虽赫奕”条,赫奕、林下的风味两词当注未注。
页014“居盈满者”条,居盈满者、搦两词当注未注。
页014“了心自了事”条,了心自了事、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还集等语词当注而未注。
页017“贫士肯济人”条,性天中惠泽一词当注未注。
页019“局量宽大”条,下注②“五都市:泛指繁华的城市。”此注释义不完整。未注出本义。本指古代的五大都市。所指不一。汉以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为五都。三国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这里泛指繁华的大都市。
页023“山栖是胜事”条,“稍一狥人”句,下注①“徇(xùn):同‘徇’,曲从。”原文作“狥”,注文误作“徇(xùn):同‘徇’”,误注。是失校致误。
页041“以理听言”句,以道窒欲,当注未注。
页054“世路如冥”条,冥字下注①“冥:阴间。”此注误。冥字,有四个义项。①昏暗。也引申指阴间。②深远。③夜。④愚昧。这里当指夜。如《荀子
·解蔽篇》:“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即指夜。此条下句用典言蚩尤涿鹿与黄帝作战,造雾作障,尽管是传说,而非说是在阴间。此条前两句应译作:世路昏暗如夜,青天好像被蚩尤所造的雾气所遮挡。
页056“开口辄生雌黄月旦之言”条,下注①“月旦:即‘月旦评’谓品评人物。”月旦评是典故,这里应当注出此典的典事和释义。详见《古书典故辞典》。
页057“日月如惊丸”条,浮生、劳攘,当注未注。
页057“暗室之一灯”条,讹误有二。一是句读错误。四句中间点分号错误。如此句读,是袭陈桥生中华书局本《小窗幽记》此条句读之误。此条并列四个单句,正确句读,应当前三句点逗号,末句点句号。二是译文解读错误。作:“黑暗的屋子里点燃一盏灯,就像是苦海中掌舵的梢公救人出离苦海;能斩断疑虑之罗网的宝剑,就像是拨开盲人的眼使其重见光明的金针一样。”这是割裂此条原文原意,和原意相去甚远的误读。考此条是明·焦竑在《焦氏笔乘》中阐述三教会通思想之名言,所引四句为佛教典故。喻释氏是明灯,是舵工,是宝剑,是金针。因此当译作:释氏是暗室里的一盏明灯,摆渡世人脱离苦海的舵工,截断疑网的宝剑,拨开盲眼的金针,普救众生。
页60“参玄借以见性”条,参玄,当注未注。注者把参玄译作习佛,不确。
考参玄:佛教语。犹参禅。参禅是佛教禅宗修持方法之一。参究禅宗修行之道,求得“明心见性”,叫作参禅。
页078“拨开世上尘氛”条,下注①冰兢:恐惧,谨慎。《诗·小雅·小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两句语出《诗·小雅·小昊》,宛是昊字之误。是袭《汉语大词典》之误。
页086“郊野非葬人之处”条,罗绮纷纷、管弦冗冗,当注未注。
页102“蛾眉未赎”条,下注①潮信:出自唐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注对潮信一词只注出处,而对其本义、使用义均未释出。可谓注释不确。当注为:潮信:潮水以其涨落有定诗,故称。这里指音信,消息。
页107“风阶拾叶”条,劳薪一词,当注未注。考此词典出《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筍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旧时木轮车的车脚吃力最大,使用数年后,析以为烧柴,故云。(《汉语大词典》第二册)此指以落叶为烧柴。
页115“陌上繁华”条,芳草归迟、青骢别易,当注未注。
页116“醉把酒杯”条,吴越之清风、燕赵秦陇之劲气,当注未注。
页129“竹外窥莺”条,有意无意、有情无情,当注典故出处,未注。
页130“雾满杨溪”条,是用“陶违雾豹韩比云龙”之典,详见《龙文鞭影》。此书只在点评中解说雾豹之典,而另一典故韩愈比孟郊之典则没有注释。
页139“云水中载酒”条,下注②“凤沼:即凤凰池。禁苑中池沼。”此注释义不完整。当补充引申义。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凤沼”。
页142“种两顷负郭田”条,用苏秦“两顷负郭田”之典,当注释。未注。
页154“好香用以熏德”条,“好茶用以涤烦”当注未注。古人谓茶能消除烦恼,因称茶为“涤烦子”。唐·施肩吾逸句云:“茶为涤烦子,酒是忘忧君。”
页165“万壑疏风清两耳”,“急须敲玉磬三声”句,下注①“玉磬(qìng):佛寺中召集僧众用的法器的美名。”此注误。玉磬一词,三个义项:①古代石制乐器名。②佛寺中召集僧众所用的法器的美称。③古琴名。这里取第一义项释义才对。急须敲玉磬三声:典出《玉壶清话》:“(李建勋)尝蓄一玉磬,尺余,以沉香节为柄,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猥俗之语者,则击玉磬数声于耳。客或问之,对曰:‘聊代洗耳。’”
页176“从江干溪畔”条,湘灵在水中鼓瑟,当注出典。此句当注“湘灵鼓瑟”之典:《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今海若舞冯夷。”典事又见明·张岱《夜航船·殿试·湘灵鼓瑟》。
页181“读书不独变气质”条,“盖理义收缉故也”句,“缉”字乃“摄”字之误。此条是采自陈继儒《安得长者言》,考原文为“盖理义收摄故也”,收摄:犹管束。而“缉”字是聚集义。当据原书改。
页198“读书到快目处”条,沉沦,当注未注,以译代注说“能够将沉沦沮丧之气消除”,不确。沉沦:比喻潜心于某种事物。《后汉书·崔骃传论》:“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亦用以比喻深深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之中。“起一切沉沦之色”:谓脸上就会泛起全部潜心于典籍的神色。
页198“谐臣媚子”条,谐臣媚子,当注未注,译作“俳忧艺人或是妖艳魅惑的人”。误也。谐臣媚子:指乐工和贤臣。谐臣指乐工。《唐书》:“乐工曰谐臣、诨官。”媚子:所爱之人。亦指贤臣。《诗·秦风·驷驖》:“公之媚子,从公于狩。”《毛诗》:“能以道媚子上下者。”郑玄笺:“媚子上下谓使君臣和合也。此人从公往狩,言襄公亲贤也。”朱熹集传:“媚子,所亲爱之人也。”此指贤臣。
页200“读书如竹外溪流”条,苹末风起,当注未注,以译代注,没有注释典故。苹末风起:谓风起于青苹之末。典出战国楚·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
页201“月榭凭栏”条,云房启户,当注未注,译作“推开山居的门”。不确。云房:僧道或隐者所居的房屋。译文泛指山居,不确。
页209“逃暑深林”条,沉李浮瓜、火宅炎宫、莲花忽迸,当注未注,见《古书典故辞典》。
页220“为市井草莽之臣”条,市井草莽之臣,当注未注,译文不确。古代退休而家居的官员,对君自称“市井之臣”;草野间未作官的人则称“草莽之臣”。
页221“身外有身”条,身外有身、窍中有窍,是佛道语,当注未注。
页221“山中有三乐”条,薜荔、蕨薇,名物语词,当注未注。
页222“桑林麦陇”条,鸠呼朝雨,当注未注,译文作“斑鸠在清晨的细雨里欢唱”不确。斑鸠叫声低沉,未闻有唱歌的习性。鸠呼朝雨:斑鸠在清晨雨中呼唤同类。欧阳修《鸣鸠》诗:“天将阴,鸣鸠逐妇鸣林中,鸠妇怒啼无好音。”李时珍曰:“斑鸠”天将雨即逐其雌,霁则呼而反之。故曰鹪巧而危,鸠拙而安。或云雄呼晴,雌呼雨。”
页228“偶坐蒲团”条,非色非空,当注未注,译作“不是色不是空”。色空:佛教语。“色”与“空”的合称。谓物质的形相及其虚幻的本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非色非空当是此种境界。
页230“山居胜于城市”条,文逋,当注未注。文逋(bū):犹文债。逋:拖欠,积欠。引申指未了之事。条目原文之“士籍”,译作“士人的出身门第”,非。士乃“仕”字之误。仕籍: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薄册。考此条采自明·陈继儒《岩栖幽事》,原文为“仕籍”,当据改。
页239“修净土者”条,此条讲了修习佛教两个宗派净土宗和禅宗的情形。修净土者、莲界、学禅坐者,当注未注。净土:佛教语。谓佛所居住的无尘世界。这里指净土宗。佛教派别之一。所奉菩萨为阿弥陀佛,亦称无量寿佛。莲界:指佛地。佛教所称西方极乐世界。学禅坐者:指禅宗以参禅的形式修行,采取坐禅的方法。
页241“山房置一钟”条,李秃,当注。译文只说李贽。但李贽作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对他的生卒里居科名仕履著述当有简介。
页242“郊中野坐”条,班荆,下注:①“班荆:指朋友途中相遇,不拘礼节而畅叙。”此注不确。没有释出本义。准确注释当作:班荆:谓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此条原文中“莲界”,当是莲座之误。莲座:亦称“莲花座”。佛座作莲花形,故称。“撤去庄严莲座”文义通,而撤去庄严莲界,译作“撤去心中庄严佛国”则谬矣。
页246“热肠如沸”条,道广,当注未注,译作“酒的功用很多”,非。道广:谓交游甚广。道:指交游之道。广:宽广。
页249“半幅花笺入手”条,燕云楚水,“云”字乃是山字之误。考此条采自明·乔应甲《半九亭集》,原文是“燕山楚水”,这里当据改。
页251“山中莳花种草”条,蠹简,当注未注,译作书册,不确。蠹简:被虫蛀蚀的简册,指古代典籍。
页254“听牧唱樵歌”条,听牧唱樵歌,洗尽五年尘土肠胃,当注未注。此两句所用系郗诜山行之典。《舌华录》载:“郗诜数月山行,喜闻樵语牧唱,曰:‘洗尽五年尘土肠胃。’”
页256“偶向水村江郭”条,不系之舟、无孔之笛,佛道家语,当注未注。
页257“曲高每生寡和之嫌”条,曲高每生寡和之嫌、眉修多取入宫之妒,“曲高”句,即曲高寡和。典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眉修”句,谓眉毛修长,容貌美丽,入宫容易招致被嫉妒。语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史公曰》。
页263“长松怪石”条,墟落、数四,当注未注。墟落:村落。数四: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这里却译作“屡次”。误也。其义适得其反。“涉水于草莽间数四”句,当译作“涉过溪水在草丛中前行三四里”。
页266“有屋数间”条,藜藿、炎炎论之,当注未注。藜藿:是两种可食用的菜叶,藜藿之羹形容饭菜朴素,粗茶淡饭。炎炎(tántá):言论美盛貌。《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陆德明释文引梁·简文帝曰:“美盛貌。”这里译作“以舒缓从容论之”,不确。
页279“云林性嗜茶”条,云林、惠山、啖客、清泉白石,当注未注。云林:元代杰出画家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幻霞子、荆蛮民等。无锡人。擅画山水,为“元四家”之一。
页289“晚登秀江亭”条,秀江亭,当注未注。考此条采自宋·黄庭坚《杂题》,记崇宁元年四月来新余拜访好友吴仁事。秀江亭:位于江西新余老城东南袁江(亦称秀江)之滨虎瞰山上,吴仁建造于私人别墅。自古为风景名胜。
页293“落落者难合”条,风霜自挟、鱼鸟亲人,当注未注。出典当注。
页294“闻暖语如挟纩”条,挟纩、饮冰,用典,分别出自《左传》、《庄子》,当注未注。
页296“吕圣公之不问朝士名”条,“吕圣公之不问朝士名”句,下注①“吕圣公:吕蒙正,字圣公,北宋人。”“字圣公”非,原文误作“吕圣公”,注文即误作“字圣公”。《中国历史大辞典》载:“吕蒙正(946-1011)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圣功。”北宋三任宰相。“张师高之不发窃器奴”句,下注②“张师高:张齐贤,字师高,北宋人。”“字师高”非,原文误作“张师高”,注文即误作“字师高”。《中国历史大辞典》载:“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徙居洛阳,字师亮。”北宋宰相。此条是袭陈桥生《小窗幽记正宗》之误。
此条原文应作:吕圣功之不问朝士名,张师亮之不发窃器奴,韩稚圭之不易持烛兵,不独雅量过人,正是用世高手。
页335“吴正子穷居一室”条,穷居一室,当注未注,译作“居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不确。穷居:隐居。
页265“焚香看书”条,得意爻象之表者,当注未注。得意爻象之表者:指能够通达天地意象人生真谛的人。意、爻、象为《周易》中的一组范畴。意为本义;爻为组成卦的符号,阴阳爻含有交错和变化之意;象为卦象和卦位,也指阴阳爻所象的事物。《周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关于注、译点评56条,余不赘述。
以上从删节内容、揭示条目出处、注释翻译语词及典故三方面,发表了个人初步的粗浅看法。成敏先生此书前言中提到未及看到我的《小窗幽记》的新著,即《小窗幽记译注》,但是读过我博客中关于研究《小窗幽记》的大量文字,我很感动。先生如此错爱,我竟对其书妄加评说,本人不才,企望先生和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许贵文
2013年10月31日于营口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