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面朝黄土背朝天best
面朝黄土背朝天best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36
  • 关注人气: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黄庄陇西堂李氏源流考

(2022-11-03 13:02:19)
标签:

文化

家谱

陇西堂

李氏

东黄庄

东黄庄陇西堂李氏源流考

                                        李常平  李长忠  李孝东

 

东黄庄陇西堂李氏是清中期从滕县南坝子口迁入现泥沟镇姜庄村,因在黄庄村置地,故搬入黄庄村居住,解放前后,曾在吉西村黄家大院居住数年。据李长忠、李孝东提供的资料显示,《滕县李氏族谱》、清道光26年滕县志.艺文志所载,和元《敕赐滕李氏先茔碑铭.并序》、以及《元史》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二、《新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九等史料记载:滕州陇西堂李氏,1222年为避乱由山东青州迁居滕州书院街,迁滕始祖为7世祖李显,李显以上6世,居青州凤凰台。1世至4世无考。5世祖李松,任山东路乐盐使,3品官职。6世祖李桢,任金朝登州知州。

7世李显祖善骑射,经地方官李元引荐后,倍受亲王脱端赏识,委以重任。管军千户,担任邹县县尉,又领滕县县尉兼兵马司事,因功升为河南等路管民官,先后权理东平、南京、归德等府,徐州邳州也曾隶属他管辖。

8世李克忠,李显长子,字公瑾,号麓泉。

自幼机警聪敏,喜爱读书,勤奋用功,博通经史。到京师游学,当时朝臣中的名士见到他都倾心折服,不以地位与富贵尊荣为念,乐意与他交游。御史和翰林们纷纷上奏章向朝廷推荐他。至元十二年四月,朝廷任命他为安南的达鲁花赤府知事,辅佐使者哈撒尔海牙、奴刺丁,出使安南,即今越南。十四年夏,回到上都,元世祖忽必烈赞许他办事勤恳,赐给他金符,授官奉训大夫、工部郎中,兼计议官。让他再次出使安南。经与安南君臣再三论辩,最终取得安南效忠归顺的诚意。到至元十七年四月,李克忠第三次出使安南,带领安南的臣子黎仲陀等人,捧着表文,带着贡品,一同来到朝廷表示归附。朝廷内外都很高兴,授职奉议大夫、同知岳州路总管府事。又调职为泰州尹,选拔为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副使,进官阶为中顺大夫。然后被任命为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辞世后,因孙子李稷显贵,先封赠亚中大夫、翰林国史院值学士、轻车都尉,追封陇西郡侯。再封赠嘉议大夫、工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陇西郡侯如初。夫人贾氏,在世时封陇西郡太君,追封陇西郡夫人。

九世,李希颜,克忠长子,因为父亲的功劳,先授职进义校尉,南昌县主薄。后因平叛有功,提拔为从仕郎、袁州路知事,转任承事郎、铅山州判官。母丧,守孝期满复出担任松江府判官,后改任太常大乐署令。至正三年九月十八日因病逝世于家中,享年六十二岁。因为儿子李稷显贵,先封赠奉直大夫、礼部郎中、飞骑尉;追封滕县男。再封赠朝列大夫、崇文少监、骑都尉;追封陇西郡伯。第三次又封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陇西郡侯。第四次封赠中宪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陇西郡公。娶张氏,先封宜人,累次晋封为陇西郡太夫人。

十世李稷,( 1304-1364)希颜长子,字孟豳,泰定丁卯进士,据说殿试时因其一表人才,器宇不凡,满腹经纶,对答如流,皇帝心生欢喜。由于皇帝特别欣赏李稷的才华,在琼林宴上特地让他坐在状元的位置上,故人皆称其为状元。在滕州城河北岸,跻云桥北的官道旁立有圣德状元石牌坊。老烟厂原址有李稷状元坟。清代诗人王特选赋诗赞颂李稷状元坊:写坊可是兔毫笔,射策还须龙辩才。漫道吾乡无盛事,滕人亲见状元来。

李稷历任淇州判官,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监察御史,御史台都事,山东道肃政廉访副使,中书省左司都事,员外郎郎中,户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圣旨特授予中奉大夫阶官,拜为中台杂端侍御史治书御史、陕西行台中丞,山东廉访使。卒赠推忠赞理正宪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穆。

至正12年即1352年,李稷随丞相脱脱出师征讨徐州。平定叛乱后,告假返归滕州,迁葬曾祖父以下十七位丧者,按父子远近安葬。

至正十三年七月十二日,上都的崇寿殿御史中丞朵儿只上奏:本御史台治书御史李稷因朝廷推恩其上两代,将在其祖坟立碑。碑文请圣旨让翰林承旨欧阳玄撰写;篆额请敕谕河南行省参知政事赵期颐题写;碑体请敕谕中书左丞乌古孙良桢书丹。圣上同意了朵儿只的奏本并下了圣旨。御史台又行公文把圣旨转述给欧阳玄等,欧阳玄等考订李稷家谱,撰文叙述李氏先祖的事迹并铭刻于碑。

附:敕赐滕李氏先茔碑铭并序

欧阳玄

欧阳玄(1274年—1358年),字元功,号圭斋。元代杰出史学家、文学家。官翰林兼国史院翰林学士承旨。主持修宋、辽、金三史。人称“一代宗师”。死后谥“文”,追赠大司徒、柱国,封楚国公。有《圭斋文集》传世。道光《滕县志》中作欧阳元,系避康熙帝玄烨讳。

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知制诰, 修国史臣欧阳玄奉敕撰。

中宪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臣赵期颐奉敕篆额。

资善大夫,中书左丞兼太子副詹事,大司农卿,知经筵事臣乌古孙良桢奉敕书丹。

至正十有三年七月十二日上谕:

上京之崇寿殿御史中丞朵儿只奏:本台治书御史李稷,推恩两代,将立碑先莹。其文请以命翰林承旨臣玄;其篆额请以命河南行省参知政事臣期颐;其书丹请以中书左丞臣良桢。上可其奏。台以公牍谕敕,玄谨奉命,考其家乘,叙而铭之。

李氏世为齐青州人。治书稷之五世祖松,山东东路乐盐使;高祖桢,知登州;妣张氏。以上皆居青州,先陇在焉。曾祖显,河南等路管民权府;妣朱氏。避兵滕州,始为滕人。卒殡州之北门外次颜村。今李氏立莹域于滕,权府其始迁祖也。祖克忠,忠顺大夫,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以孙贵,初赠亚中大夫、翰林国史院值学士、轻车都尉,追封陇西郡侯。再赠嘉议大夫、工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陇西郡侯如初。妣贾氏,生封陇西郡太君,追封陇西郡夫人。先考希颜,太常大乐署令。以子贵,初赠奉直大夫、礼部郎中、飞骑尉;追封滕县男。再赠朝列大夫、崇文少监、骑都尉;追封陇西郡伯。三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陇西郡侯。四赠中宪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陇西郡公。娶张氏,初封宜人,累封陇西郡太夫人。

维盐使及登州府君,遭金乱,谱逸事阙。河南府君字显之,幼倜傥,善骑射。从族人李元帅至京师,受知亲王脱端,任以戎事。岁久以才武称,王亦亲信。征淮之役,征发诸路兵甲,如期而集。蒙古军人有讼,使往听之,必得其情。寻以管军千户领邹县尉,又领滕县尉兼兵马司事。境内土寇陆梁,辄擒获以献。用功升河南等路管民,权府东平、南京、归德,徐邳并隶焉。劳来遗黎,威惠兼至,均赋薄徭,民用怀辑。晚岁弃官家食,子宦业既盛,之官吉安,迎养官所。舟过徐邳,父老壶浆迎拜河澳,遗爱在焉。时南方初内附,吉安大夫士乍见中原耆旧,仪貌闲雅,烨如古人。就询遗事,论辩纚纚,敛衽服之。元贞二年五月十八日,以疾终于吉安寓舍,年七十八。归葬于滕。长克忠,即吉安府君。次能恕。女一人,适汶上县尹彭佑。能恕隐居不仕,子男三人。长以端,恩州税务提领;次邦彦,季自新。

吉安府君字公瑾,号麓泉。幼警敏,好读书。及就外傅,事勤在三。稍长,贯穿经史。晋游京师,一时名卿见乃倾服,屏弃负挟,乐与之游。宪纪词林飞削章腾荐。时世皇收揽俊乂,经略四方,顾宋人北阻江淮为固,思绕出其南以抚其背,以震撼其腹心。至元十二年乙亥四月,乃遣使者哈撒尔海牙、奴刺丁,佐以府君,命为安南达鲁花赤府知事。取道陇右,过鸟鼠,涉临洮乱河源经西域稍东,过土蕃循蜀界,折而西南,罙入六诏、滇池、金齿、大理,并牂牁、夜郎、麊泠、浪泊。水陆万里,凡十阅月,以达安南。初受命将行,入见内殿,世皇谕之若曰:“慎勿贪墨若馁,以败公事,归日当餍饫汝。”又使有司仿前使缅国故事,居行皆厚给其资。既至安南,君臣拜诏如礼。府君敷述上旨,责以三事:“一曰国主亲朝;二曰遣子入侍;三曰籍户口归天府。”三者皆文其说以辞。府君察其情,诒书国主,谕以大义,晓以祸福。书不报,乃领其土物以还。时十三年丙子之三月也。

归途至六诏,值土蕃不宁,云南行省被旨创开新道于纳洪土老蛮,始得平达。十四年丁丑夏,至上都,见大安阁,亲被顾问。出其归橐中一籍,录其经行山川地形势人物风土之异,及安南僭号大越、伪称宝符四年私历,与其君臣前后问答语言,悉以闻。世祖嘉其勤于所事,赐金符,奉训大夫、工部郎中兼计议官,俾再往使。时宋已平,乃道江汉,由湖南广西,历邕管,径达安南。申前诏,论之再三,遂得其诚款以归。十六年己卯三月,见上都,奏对称旨。十一月,命再往,以竟使事。十七年庚辰四月,以其陪臣黎仲陀等,赍表奉贡偕来。国家自用兵襄樊,兵连不解者十余年,民亦厌兵。至是不血刃臣妾安南,中外胥悦。上命劳以专城,用事大臣要其诣门一见。府君叹曰:“人臣为国宣劳,论功行赏,国有恒典。岂受恩私门者耶!”卒不往见。久之,授奉议大夫、同知岳州路总管府事。

初至,教郡人藏冰。明年大疫,发凌室以已民疾,全活甚众。三年,郡政修举,教化兴行。迁泰州尹,治如岳阳。未期年,选为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副使,进阶中顺大夫。逾年,按部明肃,岭峤帖然。俄以二亲高年家居,身仕远道,力辞归养。及还,朝廷以其才明,移1不绝。奉檄均大名等处驿置,虑山东诸道囚徒,拯河间漕司鹾法积弊,咸称任使。著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顾庐陵为东南胜地,可以娱亲为养,乃奉二亲之官。甫至,峒獠啸聚林薮。兴师亟狝薙之。事平,大修郡庠,延名儒以淑学子。他郡式之。会河南府君即世,奉襄还滕。服除,大德五年七月十九日卒于家。年五十有六。其始生,太夫人梦吞陨星而产。及将卒之夕,有星坠地,声砉然。生平性笃孝友,奉二亲、遇诸群从昆弟、恤贫族,无愧往哲。奉使所过,凡前贤遗迹,靡不蒐访。有诗八十韵纪之。在交州,遇益都北濑里人为所俘,倾资赎之。在五羊遇邹滕人流寓空乏,给其资装,以舟载之,归者三十余口。其轻财重义盖有古豪杰之风焉。子男一人,希颜,即大乐府君。女一人,适陈功成。

大乐府君字有仁,号静山。席父祖之业,学殖益丰。以门功初授进义校尉,主南昌县薄,理负郭剧邑,密迩监临。获上治民,咸得其正。时郝公天挺参江西行省大政,雅器重之。辟行省掾。从平章散术台讨贼宁都有功,进秩一等,迁从仕郎、袁州路知事,转承事郎、铅山州判官。所至不以忮刻立威望,而以德化绥吏民。升建宁路推官。辞以母老,悠游仰事者十年。亲终,逾禫,复出为松江府判官。三年以清干闻。奉省檄封堵漳州商舶。往复瘴乡,疾作,辞归。授奉训大夫、温台等处海运副千户。不拜,改太常大乐署令。将,至正三年九月十有八日以疾薨于正寝。年六十有二。子男三人,长为治书稷;次穑,荫永嘉县尉,辟江浙行省宣使,转泉州路录事司判官,枢密院断事官知事,今为詹事院府正司照。季颖,以茂异擢宁昌路儒学正,先八月卒。女一,适前卫蒙古教授孔遹。孙男一人,桂郎。女三人。

治书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历任淇州判官,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监察御史,御史台都事,山东道肃政廉访副使,中书左司都事,员外郎,郎中,户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特与阶中奉大夫,拜中台杂端。文学议论烨然,有声朝著间。当揆期以柄用,是故荣宠其先亲,有异恩焉。

惟李氏世德,权舆于河南,斥大于吉安,渟蓄于大乐,钟美于治书,盖非一日然。民生畏患,莫大于用兵;天道好生,莫慎于用武;人臣误国之罪,莫重于开边衅;谋国之忠,莫利于柔远人。吉安三使南交,其功德盛矣。传曰:“不在其身,在其子孙。”治书之谓乎?玄既奉命考其家乘,而详书之。稷,宪臣也,请以历代宪章终之。《周礼春官》:小史掌“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诔者,垒述其前人之功德以诒其子孙,犹今之赐碑也。汉存周制,故今汉隶之传者,多士大夫之家碑志。虽不见其法掌于官与否,其文大略犹有诔体。晋宋六代,殊失古人饰终劝来之意;而官家墓道禁不得立碑;故六代虽法书名世,而碑志传者甚鲜。其规模狭且陋矣。隋唐始开其禁,故欧褚之书,韩柳之文,碑志甚夥。赵宋有《琬炎集》,专彚公卿碑文。虽非皆出上赐,而无复厉禁。天朝赐群臣家碑,盛于至大延佑,尤盛于今日。洪维圣恩昭天漏泉,以彼六代狭陋之规,比之混一六合垂示万世者,可同年语哉?治书孝于其亲,读家乘所述,当知李氏世德之深厚,其来有源;忠于其君,观历代宪章之异同,当知国家恩数之宽大,岂非千载一日之遇!所以图报有纪极乎?玄被诏铭当代巨室之墓多矣,稷准人法家,故特详于赐碑之典。

铭曰:

维此李氏,自齐迁滕。齐滕之郊,文献足征。显允河南,奋自淄渑。力富挽强,射莫与朋。从我宗藩,乘时扬鹰。晚摄徐宋,恩爱并称。爰启世业,再传庐陵。好文兴学,资毅且宏。予赐之辩,隋陆之能。持诏使交,十传是乘。蹈险坤维,躏訇轹砯。月竁窥兔,天池俯鹏。我躬胼胝,我马凌兢。维口出好,亦以起戎。言缓失机,疾则祸搄。使节三弭,贡篚乃縢。惟民厌兵,兵何敢兴。维天恶杀,乱是用惩。万里得国,不施一掤。憬彼交人,舍其棘矜。推结卉裳,我黎我烝。宜有阴德,庆流孙曾。大乐温藉,世宠是膺。厥报未腆,持书其承。持书青年,以俊造升。扬历二纪,载蜚载腾。簉迹清涂,司邦直绳。既佐耳目,复毗股肱。执我事枢,跻我疑丞。靡德不报,天道之恒。恩锡二代,家用伐冰。旧域新封,百杵陾陾。明诏赐诔,贲尔云仍。滕公佳城,有漆斯灯。太史作诗,美不过绳。相尔允祉,如川方增。

至正十四年二月日中奉大夫治书御史孝孙李稷等立。

 此后滕州李氏宗支繁衍,人丁兴旺,素有滕县李半城之誉。

  历经近800年的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滕州李氏族人或因躲避战乱,或因为官为商,或为生活所迫流落他乡,滕州李氏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原载《运河》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