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消逝的古城——山东滕县薛国故城遗址(孟尝君封邑)

(2022-08-07 22:57:19)
标签:

文化

历史

滕县

薛城

古城

消逝的古城——山东滕县薛国故城遗址(孟尝君封邑)

原创2022-02-27 08:37·何风云何

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境内,坐落着这样一座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时期,绵延至春秋见于史册,为一方诸侯国。战国时期,这里更是坐拥六万余家的大都会,曾与齐国分庭抗礼。这便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东周古代城池之一——薛国故城遗址。

一、古城的形制

薛国故城东2公里为山岗,城东南500米处有薛河,城西750米处有小苏河,城东1公里处即为著名的前掌大商代墓地。

经调查和重点钻探查明:薛国故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最宽处约3.3、南北最长处约2.3公里,面积约7.36平方公里。故城的范围、形制、城墙保存情况以及城内宫殿区、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和墓葬区的布局、范围等已初步查明。

城址内到处可见周汉陶片、瓦片, 而西周及以前的遗物则较少。但在城址东部紧靠铁路西侧的近代壕沟的断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厚达0.6米的龙山文化堆积层,并且出土了黑陶杯、双系红陶大罐等典型龙山文化器物,说明至迟到龙山文化时期,这里已有人居住和生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薛国故城内东南部钻探发现一座已完全湮没的小城,东西最长处913米,南北最宽处7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小城之内可能还存在宫城,钻探结果表明最晚建于西周初年或始建于晚商。尽管小城延续时代不详,但它与晚商至西周早期的前掌大墓地肯定共存,且时间就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或稍晚。有学者认为二者一为商代都城,一为商代薛国墓地。但关于前掌大墓地的族属和国别,现在仍有争议。

城墙大都保存较好,四面墙体完整,转角清晰,城垣至今仍断续高耸地面之上。南墙、西墙保存比较完整,东墙北段、北墙和西墙中段因烧窑、修路取土被破坏,但根据钻探资料可以复原。城墙四周现存有大小豁口二十七个,故城城门就在其中。

通过探查城墙似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年代属春秋中晚期,第二期在第一期城墙内侧加筑而成,年代在春秋晚或战国早期,第三期在第一期城墙外侧增筑而成,其年代似应在战国中晚期。《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引《纪年》“梁惠王后元十三年四月,齐威王封田婴于薛。十月,齐城薛”。《读史方舆记要》卷三十二“齐田文封薛,乃改筑之,其城坚厚无比”。

城墙外四面有城壕,南北城壕壕底至今依稀可见。据当地村民介绍,六十年代壕沟洼地还存有积水,后平整土地时被填平。城壕之水引自东部的薛河,东北角有引水壤沟一条引薛水注人城壕。薛城的地势西南部低洼,城壕之水流至西南角后便注人小苏河。城壕距城墙30米左右,城壕一般宽25-30米。

城址东南部尤楼村东南地势较高,地表多散布有东周陶片,文化堆积厚达2米左右,应是当时主要居住区之一。城址中部皇殿岗村南高地上,地表散布很多东周、汉代瓦片,钻探中发现有大面积夯土,可能是当时的宫殿区。

故城内发现墓地三处(编号MD1-3),集中于城东部。MD1墓地并未发掘,中有两大战国积石墓,传为孟尝君及其父田婴墓。MD2位于故城东南部尤楼村正东,已探出大、中、小型墓二十座,并发掘了其中的九座。MD3位于尤楼村西南,皇殿岗村东南。根据钻探出的墓葬形制和当地村民在整地时发现的文物分析,这处墓地时代较晚,为汉代墓地。

二、古城的历史沿革

薛为任姓古国,帝喾后裔,一说为黄帝系统颛顼的后裔。《左传》说任姓是太皞的后代。

《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薛氏,任姓,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任,故以为姓。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奚仲迁于邳。十二世孙仲虺,为汤左相,复居薛,以国为氏。……臣扈、祖已皆仲虺之胃也。祖已七世孙曰成, 徙国于挚, 更号挚国。女大妊生周文王。至武王克商, 复封为薛侯。

又据《山海经·海内西经》: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

据考证帝俊为东夷之人。可以认为,薛亦东夷人,发祥于泰山以南的古泗水流域。《滕县志》记载滕县有奚公山,因奚仲而得名。上有奚仲造车处,轨辙犹存。 山前有奚仲墓。

薛人后随商人进入中原。商初,奚仲十二世孙仲虺为汤左相。成汤伐夏,桀窜于南巢。成汤以臣伐君,深感愧赧,令仲虺作《仲虺之诰》,虽然是伪文,但仲虺相汤还是可信的。夏朝自禹建国至桀灭亡,共传十四世,而奚仲传十二世仲虺,世系虽不明,年代是吻合的。据说,仲虺墓在奚仲墓东,俗称灰谷堆,灰应是虺的传讹。

在殷墟甲骨文中,薛作为国名频频出现,商王“命薛”、“作薛”、“往薛”、“宅薛”、“伐薛”、“追薛”等。仲虺后人建国于挚,有女太妊(大任)为周文王之母。 薛人又同周人结上了亲缘关系。周灭商后,仲虺后人又被复封于薛。

东周以后文献中对薛国的记载渐多。

《左传·隐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说的是鲁隐公十一年,薛侯、滕侯都到鲁国朝拜,为朝拜位次顺序争论,薛侯认为薛国先被封为诸侯,滕侯则认为自己为周之同姓。因为鲁国也是姬姓国,所以以滕侯为先。滕薛争长这件事说明两个问题 :薛国受封在滕国之前;薛国为任姓之国。

薛献侯时开始朝鲁,齐桓称霸时开始参加诸侯盟会。春秋前期薛国是鲁国的附庸,朝见鲁君,与滕争长失败后,只能居于滕国之下。春秋中秋,鲁由大国而降为二等国家,连附庸也不易控制。薛国被齐国夺去,又成为齐国的附庸。滕国后来成为宋国附庸,在前546年向戌召开的弭兵之会上有记载。

《左传·定公元年》:

孟懿子会城成周,庚寅,栽。宋仲几不受功,曰:“滕、薛、郳,吾役也。”薛宰曰:“宋为无道,绝我小国于周,以我适楚,故我常从宋。晋文公为践土之盟,曰:‘凡我同盟,各复旧职。’若从践土,若从宋,亦唯命。”仲几曰:“践土固然。”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若复旧职,将承王官,何故以役诸侯?”仲几曰:“三代各异物,薛焉得有旧?为宋役,亦其职也。”士弥牟曰:“晋之从政者新,子姑受功。归,吾视诸故府。”仲几曰:“纵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诸乎?”士伯怒,谓韩简子曰:“薛征于人,宋征于鬼,宋罪大矣。且己无辞而抑我以神,诬我也。启宠纳侮,其此之谓矣。必以仲几为戮。”乃执仲几以归。

薛国最后一次见于《左传》在《春秋·哀公十年》:

薛伯寅卒。秋,葬薛惠公。

此年后(前485年),薛国再无记载。《水经注》引《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前340年)邳迁于薛,改名徐州。”此时薛已属齐地,故薛国灭亡当在二者之间。

事实上,薛改名徐州在此以前很久。前473年,越灭吴,越王勾践北渡淮水,横行淮泗,争夺霸权。他曾会齐、晋诸侯于徐州,此即著名的徐州会盟。徐州即薛,薛已更名徐州,可见薛国已亡。而在前485年至前473年之间灭亡薛国的就只有吴国了。吴国于前485年与前484年两次伐齐。前由海道,后由陆路,并大败齐师于艾陵(今莱芜)。前482年,吴与晋、鲁、周等国会盟于黄 池(今封丘),夺得了霸主位置,而齐国不得与会。前484年至前482年间,吴国在蹂踊中原时顺便灭亡了薛国是极可能的。

齐威王三十五年(前322年),威王把自己的小儿子田婴封于薛,称薛公,建立薛邑。田婴参与马陵之战,大败魏军,很快升为相国,为齐相多年,死后谥 “靖郭君”。

郭,指漷水。《水经注》:“漷水出东海合乡县(今山亭区城头乡), 经蕃县(今滕县城西南约十四里滕城村),又西流薛县故城,又西经仲虺城,又西经湖陆县,入于泗。”

田婴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尝君,前284年,孟尝君联合多国共同伐齐。齐国惨败,齐湣王被杀于营。孟尝君自立为诸侯,不属齐,薛邑变成了薛国。齐襄王在国破家败的情况下即位,对孟尝君只有采取笼络政策,薛国取得了与齐国对等的地位。齐襄王五年(前279),田文死,诸子争爵夺位,国内大乱,齐、魏两国联合灭薛国,地入齐国。战国末年,薛地入楚。

后来秦统一中国,在此置薛县,西汉时薛县属鲁国。晋属鲁郡,刘宋时属彭城郡,后魏因之。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经称之“薛国故城”,则在北魏时候其行政建制已经迁移。

在魏楼村收集到隋大业二年陈文岳墓志

“……葬于薛城东一里……”

可以确定此城在隋时似乎还有人居住,依然称为薛城。

时间又过了一千四百多年,时至今日,薛国故城高大的城垣依然矗立于地表,默默的注视着沧海桑田、风云变幻。


保护遗址,人人有责;科学勘探,禁止盗掘。

关注笔者,了解更多古城历史。附已写过的古城:太原郡广武县、云中郡治云中县、云中郡沙南县、雁门郡治善无县、雁门郡中陵县、弘农郡宜阳县、弘农郡商县、五原郡治五原县、定襄郡治成乐县、代郡高柳县、河内郡轵县。

举报
评论 40

请先  后发表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