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岩在漳浦县沙西镇,离漳浦县城四十五公里程。景点奇特无比,令人向往,是本人多年想去而未去的好地方。景区位于梁山东麓,有车则可直达岩下。
海月岩以其“海月”独景而著名,因其山下有一如羊角的溪潭叫:羊角潭。早时水澈清洌,每年中秋日,入夜子时刻,明月映照清潭,月光反射刚好照到山上岩室寺中佛象的胸膛中,宝光四射,着实罕见。古人称“月照禅心”、“月升朗佛”。海月岩也由此而得名。
海月岩因其怪石磷峋,洞穴密布,芬草连茵,古树苍劲,景致迷人。到此地者,能观山、望海、赏石、探洞、树荫等诸多享受。真是:天赐奇景海月岩,未去探幽挂心间。
贴图较多请细看

海月岩农民公园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当地农民集资开发,主要工程为修造盘山公路。开发开放后不久发现,通往县城公路太小,交通不便游客稀少而停业。现公路失修,路况较差,但尚可通行上山。

路旁这棵榕树,初看还以为四围揷竹以保护,实乃初时把榕树根须引至地下与树一起长大,别样的造型成为奇观。福建榕树命特长,常见千年不称奇。树有公母,榕树为最,公者生须,母的结杍。此地民居及公路两旁,成千上万造型各异的榕树盆景,形成一条树景线,使人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以上九幅图,题刻、山门等多为后期修公路后的补景。

岩下此树已空心,最少也有几百年。


此为相峙独立的巨石上的题剖:“雲根覆洞天,“松鸟开兰若”。

这块题刻为:明朝万历重兴海月岩记。
另一题刻也颇有意思:阡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因,今生作者是。…如是观。



上三图像为:“别有天”、“地藏王殿”与宋碑“大兴建
海月岩庙记。”
据人统计,海月岩有题刻有六十余处,且多为宋代
文人墨客题写,说明宋朝是海月岩最为鼎盛时期。存留的
题刻:雄浑有力与清秀隽永同在,给人印像深刻。

这墙上刻有海月岩内外景共二十个,不如何时刻的。

上图为海月岩寺,又名海月庵,寺应初建于唐朝,寺建在石洞内,洞顶是块大花岗岩,長约为三十五来,宽约十五米,高有十米,岩厚有三至五米,是山上最大的一个岩洞。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及十八罗汉,寺内殿前有幅楹联为:“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相;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生动地描写海月岩的奇观胜景。寺门顶巨岩上刻有“海月岩”三大字。寺门上篆刻“鹫嶺雲门”,两傍配联是:“天地生成石布兰场真佛境;江山毓秀波呈海月照禅心。”海月岩寺周边的题刻实在多,若有文化又爱欣赏,美极了。
,,,,,,,,

海月岩为人们所发现也是偶然,传说唐朝时,有一朝官因见权臣当道,朝政日非,而告老还乡,途经闽南海上遇到大风,船飘荡到东山海面上,惊险无比,朝官求神保佑渡过风险。忽见到山岩上有異火放出光芒,飓风顿息,惊异无比,遂举家弃舟登岸,归隐此地。为感谢神明保估,开始鉴岩建寺,开山砌路,得有古寺留存至今,供后人享受。

此系寺前门墙上的题刻。石制光窗少见园形,两傍联对是:“苍影凝香几,潮音响石门”。门墙顶部横刻一排字为:“吉日兴教寺比丘僧性德重修”。因‘性德’修路题刻在明朝,故此次重修应在明朝,且证实明代海月岩寺应名‘兴教寺’。这是本人此行的最大发现了。
窗左石刻记:“重修海月,僧子聦墓在岩前,庚申。而右祖坟,左父坟。”康熙已丒聦勤记。
二题记说明,海月岩寺兴建于唐,历代均有重兴直至清代,且海月岩寺名从清初才开始使用,明朝正名兴教寺。





这是兴教寺早期的住持,似乎不是僧人,且祖孙共葬
一室,是否为开山祖师。此墓尚有研究的价值。

凡是寺庙必拥有钟鼓,所谓:“朝起鼓声近;暮至钟声远。”钟多铭文因器重。鼓少记载为值轻。而钟的铭文,多为记事,罕见铭文为:“出火坑,离地獄,菩提生”,道出敲钟的功能。未曾细看,估计此钟铸于宋代,方有異见之说法。

“
点头会讲”含意深,只缘岩上有观音。可惜没有把上景补足。

难得古树老成荫,夏至香客感恩情。
奇石堆多必成室
。树缺风水形象低。

“梁山神祠”无庙宇,终年稳于岩穴中。

“境净神怡”天然环保。

石室宜人神先占,再讲返惠渡众生。门上额题:“云根兰芳”,未及细询是庙、是寺、或是庵堂。

上图题刻四字中的“声色不?”査字典也找不到。

这是海月岩原来上下山的老山门,由二块長形巨石斜立互倚构成三角形的山门。名曰:“不二门”。上山入寺必经此门,别无它路。


山门两边巨石 题刻成对为:“青蓮布地开三岛;巨藕通天只一门” 。

此山门往下山处刻的:“建路记
古路行元辰,大明乙亥秋。性德开移此,园通便客游。”。由于修了公路,山路爬行少人行,往下路旁按理还有题刻,因旅行车在山上等,只好放弃探究。旧路景点由此废,怎说都是太可惜。
,,,,,,,



上二图为海月岩看海,因相机调不好,‘海味’不浓太平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