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了解中国瓷器兴衰史,展现中华文明光彩岁月——观中华世纪坛瓷秘展览有感

(2022-10-01 16:38:31)
标签:

文化

杂谈

时尚

陶瓷文化渊远留长,瓷文化的传承也是随着中华文明的传承星火相传,早期从东汉蜕变为温润如玉的瓷器,陶瓷就有了自己的专属历史篇章。此次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瓷秘展览,就是一部中华陶瓷的文化史,展览跨越了唐、宋、元、明、清五代文化,用实物展览的形式展示出中华文明代代庚替又代代相传,甚至代代出新的瓷文化进化史,在这里,瓷器文化以其代表性的展览形式,书写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瓷器奥秘的探寻,随意间探寻任意一款瓷器,竟也如同翻看家族史一般,顺着祖先传承下来的记忆,感受着中华瓷器家族对陶瓷文化的热爱与钻研精神。

展览采取音频与实物并貌的形式,缓缓向打开中华瓷器的悠久进化史,以序、唐、宋、元、明、清,续共七个章节来诉说中华瓷器的慢慢发展历程。

从序幕远古时期的粗糙土陶到东汉时期,陶器脱尘而出,傲然出世,从其颜如宝玉的外貌一亮相,瓷器便有了自己的专属历史画面,自此,饱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结晶的陶瓷,在不断积累技术与经验的历史长河中,从量变到质变脱颖而出,登上了文化历史的舞台。

展览以一个化身周氏后人这样一个虚拟人物的形式,跟随时代变迁,跨越唐、宋、元、明、清五代人与瓷器的渊源,讲述了一部中华瓷器的兴衰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代时期兴盛的唐三彩,作为唐代瓷器的代表,其在海内外的盛行可谓遍布全球,特别是日本,由最早的遣唐使传至日本本土,倍受日本权贵的推崇与追捧。

继而时间转至宋代,景德镇开始出名,作为我国陶瓷史最为兴盛的高峰期,宋代的陶瓷继承历代制瓷的优良传统,对瓷器进行更为大胆的提高与创新,不仅创立了五大名窑,还发展了景德镇等诸多名窑,自此中华陶瓷正式以驰名中外,传承古今。

再至元代,陶瓷生产在继承旧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制瓷业规模相当可观,此时陶瓷的远销在中外文化沟通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种新器型,新纹饰的设计图样的兴起,使官监民烧的制瓷模式大大盛行,极大促进了景德镇瓷器业的发展壮大。

时至明代,正值郑和下西洋,民间贸易发达,与日本、南洋及印度洋的贸易激增,明朝取消了多年的海禁,以瓷器为代表的海上贸易进入繁荣时期,许多国家甚至出现了一瓷难求的热追场面,瓷器逐渐成为代表权势地位的尊贵代表。

直至清朝,由于法国传教士殷红绪的介入,中国陶瓷产业走下全球霸主地位,两封两万字的书信改变中国景德镇的多年不变的陶瓷地位,中国制瓷业工艺至此传播到海外,其领冠全球的领导地位至此衰落。

在最后的续篇,展览对中国陶瓷的未来发展传承和发扬光大提出了期待,对中国陶瓷的未来提出了希望,至此展览结束。

就展览本身而言,所有展品并不出彩,没有什么名贵的瓷器展出,所展瓷器皆是凡俗,单从展品本身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其在创意上却别有新意,先是在入口处设立自制香包的创意,然后又在整个展览过程中设计盖章的环节,其后又在场景布置上别出心裁,设立多个打卡点供观者打卡留影,最后环节自绘瓷器的参与项目的设置,都让展览增加了些许亮点。

古香古色的布景,再加上灯光、镜面的对称设计,配以别致的各色瓷器,置身其中,妥妥的古装风,民国,多多少少就弥补了瓷器展品品质的不足。参观一趟下来,其展览设计倒也是别有新意,自得其乐。

如果是追求文化底,这场展览明显有些底气不足,但如果喜欢留影参与,此展倒也算是一处不错的自娱自乐留连之所。

 了解中国瓷器兴衰史,展现中华文明光彩岁月——观中华世纪坛瓷秘展览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