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中国“吴哥窟”美景,感受古时皇家盛景——记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有感

标签:
文化杂谈时尚 |
作为一家小众的博物馆,石刻馆体积很小,坐落于明代真觉寺遗址,所谓真觉寺又称五寺,因其寺内中轴线上的金刚宝座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其上有五座小,故由此得名。
馆内陈列着北京地区的碑碣、墓志、造像、经幢、石雕等各类石刻2600余件,大部分碑碣、墓志、造像均为露天开放,有各种会馆的碑碣、墓志,也有各种大墓的文武官与狮虎兽造型的石雕造像。其中珍贵的有北朝造像、唐代墓志和元代石雕,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博物馆。
但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真觉寺内金刚宝座,她有着中印结合的建筑风情,与始建于明代明成祖永乐(1403-1424)年间的真觉寺几乎同岁,历经风雨,但却赫然挺立,直面沧桑。
金刚宝座作为真觉寺内的核心建筑,为明代砖石结构,无染殿的典范之作,她的外形仿古印度佛陀迦耶大菩提大塔式,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米,通高约15.7米,外形为四方台型,顶部比基部收进约半米,既稳固又庄重,南北立面各辟有一个券门。清代时建造一中式琉璃罩亭,进入南门有一过室顶部有蟠龙藻井,其两侧有四十四级台阶可至琉璃罩亭,其立柱有梵文还有舍利,在塔内有展出西小塔出土文物。
其建筑外型可分作下层宝座和上层五塔两部分,通体十三层密檐,每层密檐下周匝刻小佛龛及独立的小佛像,个个精致生动,栩栩如生,佛教味道十足,清乾隆帝曾两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可见其地位非同凡响,虽历时五百年,仍坚固不摧,被誉为北京古建筑中运用结构力学的典范之作。
进入宝座内,内供有两尊燃灯佛像,据考证,原有燃灯佛早已丢失,现存的佛像为班禅十世所奉。其内环绕四壁印有清乾隆帝两次为母祝寿时,百官、百姓及外国使者参与祝寿的实景图,场景均细致的描绘了祝寿时的场景图像,极为逼真的还原乾隆帝这个孝子为母祝寿的场面及布景,根据画中描述,乾隆庆皇太后七十生辰庆典可谓规模浩大,当时万国来贺,胪欢荟景,极为精致和讲究。而真觉寺作为八个庆寿点之一,千人喇嘛诵经,是安抚藏、蒙等信服黄教的少数民族达到万人同庆的一处重要场所,也是联系藏、蒙人民情谊的重要桥梁。从画中不难想像当时时景如何声势浩大,人所共知。
我去的时候是夏季,没有看到传说中银杏满地、柿子满树的美景,也想像不到冬季白雪与佛塔交相辉映的场景,所能看到的只是馆内为数不多郁郁葱葱的绿树,但也称得上有一番韵味深藏其中。
由于是小众游览地,馆内参观人数屈指可数,寥寥几人,可以随意观看,闲适时一游也算是扩大眼界,增长学识。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