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2012-10-15 16:01:10)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化.春秋.楹联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主题:《丹桂重阳》九九金秋盛会

理念:激发灵动、扬我古风

时间:10月19日-10月24日

主创策划:古风妞妞

盛会盟主:妞妞妞妞

 

盛会地址:妞妞博园

盛会协作人员:佛瓜、刘亮峰、肥城张德华、雪丫头、紫卿、婉风蝶念、诗月、飘飘、凌波倩影、清风、深秋雨寒、独行、芸芸、一剑、涟漪、深瞳静思、桃园居士、旧歌、小云朵、秋窗、静思、青青、秋之梦、听雨仙子、魏风堂、和平年代、一介村夫、东山月夜、徐少伟

 

盛会指导老师:野人、柳明、鹏程、欧文、怀古轩印象、七剑、海洋、晓翔、韩风、道三清、黄骅人、抚琴听雨、黄鹤玉弓、木子清风、两人对酌、云海扬帆、老兵阿铁、、今生1950 、莲棠斋主、流浪诗人、豫章倦客、金戈铁马、古今诗韵、梅雪馆主、水上人家

全程服务:柳荫去清梦、一蝶月光、竹影茶香、柳梦云烟*幽兰、往事依然、无泪的天堂、梅林飘雪、梅儿听雪、幽兰、秋水阡陌、古风

 

主创版权:GFBA古风博客联盟

图文创意:宁爽儿影音图文工作室

 

古风博客联盟成员:

妞妞 蝶恋花 tjdazhihui888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宁爽儿 深秋雨寒 紫卿 往事依然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一剑 无泪的天堂 霪灭的涟漪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云水清谣 【古风博客联盟】第一期咏菊赋诗盛会(活动现场) 秋之梦 安蓝诗梦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瓜佛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旧歌 小云朵的博客 Lonelysoul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幽兰 桃源居士 秋窗 青青 秋水阡陌 凌波纤影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雪丫头 深瞳静思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东山月夜 魏风堂的博客 怀古轩印象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一介村夫 槐荫清梦 黄鹤玉弓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一碟月光 【古风博客联盟第4期诗会】英雄帖 竹影茶香
 
各位联盟的博友们:大家好!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我们即将迎来九九重阳佳节,古风博客联盟将推出《丹桂重阳》大型网络博客诗会,欢迎大家届时参加!
 
   凡古风博客联盟成员,见此贴后望给予转载,配合做好前期宣传!
 
     此致:秋安!
 
                                                                古风博客联盟:古风

 

 

关于重阳节的一些资料介绍:(资料来自网络合成)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