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秭鳺》汶川大地震七周年情感云朵 |
在“5.12”汶川大地震七周年之际,云朵有幸收到了赫荣乔先生从北京寄来的《秭鳺》一书。《秭鴂》这本书是由赫舍里(赫荣乔, 赫荣定)兄弟二人共同编著。四月底,当收到先生从千里之外寄来的包裹时,云朵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秭鴂》二字随即映入了眼帘。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素洁、精致、考究。封面是以灰色为基调,秭鴂两个粗体大字镶嵌在灰白之间,透着简约。朦胧中,那山、那水显得凄凉、凌乱。封底背景为“5.12”地震源处牛圈沟村的石头,硕大的石头上面,用红字刻写着“牛圈沟“5.12”震源点。《秭鴂》这部诗歌集子捧在云朵手上沉甸甸的,此刻,云朵的心也充满着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秭鴂》这本诗歌集子取材于5.12汶川大地震的真实故事,全书共分二十五章节近十万字。与其说先生的这部《秭鳺》是诗集,倒不如说先生的这部著作是一部长篇叙事散文组诗集,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和可读性,故事情节从头到尾穿插其中,每一节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章节之间的人物故事有着一定的联系,每一节都能独立成章。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先生曾多次进入重灾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在同一处进行多次图片记录。
时间回到四月的某一天,先生是通过新浪博客的纸条问云朵是否愿意读《秭鳺》这本书,当时看到《秭鳺》这个书名时,觉着这么富有诗意的书名当然愿意读了,云朵即刻用纸条回复了先生,表示愿意读这本书,先生通过纸条回复说:请将你的收书的地址和邮编告诉我们,两周内收到书。先生寥寥的几个字让云朵兴奋许久。随即云朵登门拜访了先生的新浪博客,踏进先生的家门才知道,原来《秭鳺》这本书的内容,描写的是“5.12”汶川那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乍看,可怎么也觉着书名与“5.12”汶川大地震联系不到一起去啊,借助百度功能,云朵搜索了关于“秭鳺”更详细的资料,百度显示:秭鳺,鸟名。在自然界里又叫“子规”通称为“杜鹃”。
春天的化身,美丽的尤物。在阅读《秭鳺》这本书的同时,尽量扑捉先生有关这“蜀鸟”秭鳺与地震的关系。关于“蜀鸟”秭鳺,先生也在书中作了详细的解释。原来作者赫舍里兄弟俩是生长在四川山地,从小就伴着秭鳺那凄美婉转的“古贵旸....古贵旸.....”叫声长大,赫舍里兄弟的父亲生前曾感叹:“古贵旸的叫声如此凄美,应该为蜀鸟的鸣曲写一首歌词。”兄弟俩悲极以歌,将悲痛之情寄情歌鸣,将这部史诗寓之“秭鳺”,也算是对父亲生前的遗愿,一种缅怀和祭奠。
“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不曾想先生的这本《秭鳺》与杜宇化成杜鹃而悲伤啼血的梦幻变成了“现实”一说。秭鳺的啼叫声凄美,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心境去倾听,倾听着秭鳺啼鸣也一定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秭鳺的鸣啼赞美春天并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句。那赫舍里兄弟俩所著的《秭鳺》一书中也应该有一种不同情结,将秭鳺的凄美啼叫意蕴于其中。带着这么一种疑惑和好奇感,决定静下心来仔细拜读。正好又碰上“五一节”有三天假期,云朵没有出门,谢绝了游山玩水。把自己关在家里,放下一切事物潜心阅读。读《秭鳺》这本书,又让云朵感受到了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亦如身临其境般。没想到这本《秭鳺》让云朵读的惊心动魄,读的泪流满面。
原来这诗歌也能写成如同小说一般,扣人心弦,跌宕起伏。读后让人感动着书中的人物和事件。《秭鳺》一书之所以能感动许许多多读者,首先是先生通过收集地震后那些震撼人心的图片再进行文字创作。先生笔下那些历经磨难的文字,再一次让读者感受七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山崩地裂,桥塌路陷,妻离子散,惊心动魄。一本诗歌集子能打动那么多的读者,又有那么多的读者纷纷给这本诗集写诗评写读后感,让云朵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那份感动,那份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字背后要具备一定真实性,这样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郭欣靓《秭鳺》中的女主角一位准新娘。从她准备结束实习生涯与心上人高贤良举行婚礼的那一刻起,灾难、恐惧一直伴随着她。“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废墟中她与六岁的外甥畅畅共同救出了水电站的另一位青年女技工杨杨。这其中饱尝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悲伤,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历经艰难。从此他们三人为了逃出险境,冒着大震之后余震的频频来袭,房屋的坍塌,山崖的抖动,以及被泥石流的掩埋危险,同时还要与饥饿抗争与野兽周旋,无援绝望的折磨并没有打退他们寻找出路的决心。沿着白水河峡谷向山外挺进,眼看就要突围。5月16日经过数次遇险后,终于在救援队的赶到时,灾难再一次降临到了欣靓的头上....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已经跑不出溃塌的滑坡。似乎在滚滚泥石流里,听见秭鳺那凄婉啼叫:“古贵旸....古贵旸......”那分明是秭鳺在呼唤“归归呀.....归归呀.....”欣靓,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秭鳺,去了天堂....再也没回来.....
《秭鳺》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以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之间的对话作衬托,更加渲染了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和文学性。在读完《秭鳺》这本书,提笔写下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正是凌晨时分窗外一片静悄悄,云朵却久久不能入睡,我知道我是把自己融入到那本书里去了,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有郭欣靓,畅畅,杨杨,汪汪(一只善良的狗狗)的影子。书中抹不去的故事情节一幕一幕地在脑海里翻滚,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仿佛“定格”在云朵的眼前。
定格一:在这本书的插页里先生拍的一张彩色图片深深地打动着我。在“牛圈沟”的深处,一块巨石的四周绿草掩映,石头上的红漆字十分的醒目,上面刻着“此地原有一家人5.12遇难二位老人”,就在5.12这一天山,突然崩塌了,泥石瞬间掩埋了房屋.因为没有路挖掘机无法进入,双手无法搬开那沉重的巨石,只能以山为茔,在一块巨石上刻下沉重的记忆。
定格二:欣靓、畅畅、杨杨他们三人在逃亡过程中,一条善良狗狗(汪汪)加入了进来。整个家当只有“三瓶矿泉水、三包方便面、半瓶稗子酒、一张毛巾毯”,有她们吃的就有汪汪吃的,汪汪始终形影不离左右。在核桃坪激渡燕子河时,当畅畅从水里伸出一只小手拼命挣扎时,汪汪一阵怒吼扑向激流一口咬住了畅畅的衣襟使劲往岸边游,欣靓拽住了畅畅瘫倒在核桃坪的斜坡上,回过头来再看汪汪,汪汪已不见了踪影。它已经融进了山水里。
定格三:在“最后一里路”一章里,欣靓告诉畅畅:你就要见到妈妈了。她思念着自己的新郎、挂念着家中的亲人。离峡口只有一公里了,十七公里的牛圈沟就要走出来了,就在生还的希望让她兴奋的时候,突然零星的飞石从天空呼啸而下,在河里溅起几层楼高的白浪,就在生命最危急的一刻,欣靓将畅畅抛给了救援人员,自己瞬间消失在翻滚的波涛里。除了铺天盖地灰土,剩下的只是白水河的低吟。
定格四:当畅畅见到妈妈后,面对永远忙碌的妈妈说:妈妈,小姨还有爸爸被......话还没说完,被妈妈捂住了小嘴。妈妈的脸色苍白嘴角有些抽动,好半天没有说话,最后只说了一句:畅畅,跟着志愿者阿姨听话,妈妈要去工作了。畅畅偶尔能看见妈妈的身影,在妈妈经过帐篷时会对着帐篷大吼一声:畅畅,听阿姨的话,不要乱窜。当畅畅听到妈妈的喊声追赶出去找妈妈时,妈妈已经不见了身影。
《秭鳺啼血染杜鹃》——在读完《秭鳺》这本书后,我想用这句词拟为本篇读后感的题目,作为七年前那次人类灾难的降临以及在寻求生路的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惊心动魄的瞬间,记住真情、记住善良,记住在这场灾害中逝去的人们。用感动来形容云朵此刻的心情,我想是在也合适不过的了。
附《秭鳺》作者简介:
赫荣乔: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职工,生物物理专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任课教师。
赫荣定: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产品造型专业,四川大学任课教师。
标签:
青玉案竹梅词林正韵诗词云朵 |
标签:
蝶恋花秋瑟词林正韵诗词云朵 |
标签:
蝶恋花秋枫词林正韵诗词云朵 |
标签:
西江月罗词林正韵诗词云朵 |
标签:
西江月帕词林正韵诗词云朵 |
标签:
西江月茶词林正韵诗词云朵 |
标签:
西江月酒词林正韵诗词云朵 |
标签:
西江月诗词林正韵诗词云朵 |
标签:
西江月书词林正韵诗词云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