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解说11暂生缘八无暇

标签:
佛学 |
此外还有全知法王在《如意宝藏论》中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及断缘心八无暇,我们不被这些逆缘(十六违缘)所转是非常重要的。
全知法王,即是无垢光尊者,也叫龙钦饶降.直墨兀(音屋)色,宁玛派祖师,生于前藏札恰地方,与噶举大司徒菩提幢同时,著有《龙钦七宝藏》、《四心滴》、《三大休息》、《三自解脱》等佛教书籍二百余种。
暂生缘八无暇。
暂生是指暂时生起的无暇障碍,通过对治可以改变,如果不加以对治,虽然是暂时性,也足以摧毁一个人的修行,真正希求解脱的人一定要引起重视。
《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
受五毒烦恼控制、愚痴、被魔知识摄受、懈怠(不精进)、恶业如海涌、随他(受人控制,没有自由)、救怖、伪法相,即是暂生缘八无暇。
五毒粗重:嗔恨怨敌、贪爱亲友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种姓的人们,虽然暂时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是由于自相续中五毒力量强大,大多数人被烦恼所控制,不能修持正法。
五毒指贪、嗔、痴、傲慢、嫉妒或怀疑。
1、贪心:是指希求外境的一种心念,或者说贪心是欲领取之相,无论贪人、贪财、贪名利等,欲望的行相就是贪心。
2、嗔心:即是舍弃不适合自心的对境之相,也就是舍弃或者消灭怨敌。
3、痴心:背离对境自性之相,因为没有能力去观察外境诸法,就如常言所说的糊涂、盲目,所以痴心没有明显的分别念,它平等住于外境诸法,如睡眠时,没有很强的分别念。
4、我慢:是指贡高之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很了不起的一种心态。
5、嫉妒:无法忍受他人超胜于自己的心态。
5、怀疑:是对解脱法产生犹豫。
如果五毒烦恼的力量特别强大,必定能战胜偶尔生起修法的心念,因此是无暇之处。
愚昧无知:极其愚痴种姓的人们无有少许智慧的光明,他们虽然已入佛门,但丝毫也不能了知正法的句义,无有闻思修习的缘份。
极其愚痴种姓的人,愚昧痴呆,没有理解能力,教了又忘,总是记不住,这种人大多数不堪为法器。
但也有以巨大的善法力量战胜愚昧无知而获得成就的例子。
佛陀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槃陀伽,极为愚钝。周利槃陀伽的兄长先出家,倒是根机很利,很快证到阿罗汉果。但周利槃陀伽出家之后,不是一般的暗钝,兄长传授他一个偈(一偈就四句),三年都记不下来。
兄长认为弟弟太愚钝无知了,根本就没有出家修道的根性,遣他还俗。周利槃陀伽就靠在佛的门前啼哭。
佛正好从外面过来,看到他在那里哭,问是什么事。他就说自己很暗钝,兄长要他还俗,但他还是很想修道。佛是慈悲心,就把他留下来了,并根据他的根性,不给他太长的偈子,只给他两个字“扫帚”,让他给僧寮扫地。
周利槃陀伽连“扫帚”两个字都记不下来,记了上一个字,下个字又忘了,记了下一个字,上一个字又忘了,“记一忘一”。佛就敕令其他比丘:“等周利槃陀伽在你寮房里打扫卫生的时候,如果忘记了这两字了,就提醒一下他。”他就一边扫地一边念叨:“扫帚,扫帚……”
周利槃陀伽有一个特点,虽然愚钝,但是做事很投入。他念着“扫帚”,一边扫地,一边思惟:佛为什么让我念这两个字?扫帚清除地面的污秽,让它干净,从心性上来说,应该是要断除我内心的不干净、内心的烦恼垢。这个理思惟进去之后,他就开始扫内心的尘垢。慢慢地他断烦恼了,证得了阿罗汉果。
现在末法时代,很多愚昧无知的人,由于福报浅薄,根本无法战胜愚痴烦恼,所以也是无暇之处。
被魔所持:如果被见行颠倒的魔知识所摄受,则自心将转入邪道而违背正法。
佛陀有一个弟子叫指曼,以前依止过一个邪恶的婆罗门,他是婆罗门众弟子中的佼佼者,长得英俊潇洒,婆罗门妻子对他生起了贪心,总想找机会接近他。
有一次,婆罗门要带众弟子外出办事,师母要求留下指曼料理家里的事务。婆罗门走后,师母极力打扮自己,摆出种种媚态与指曼搭讪,挑逗指曼。指曼意志坚定,无心顺从她。对她说道:“我们梵志的规矩,不能奸淫自己的师母,如果违犯了,就不是婆罗门,我宁可选择去死也绝不干这种事。”
师母满腔希望落空,恼羞成怒,在婆罗门快回到家时,撕破衣服,打伤自己的脸,在身上撒满尘土,神情憔悴地躺在地上,一句话也不说。婆罗门师回到家,走进内室看到妻子这副模样,就问她是怎么回事?师母哭着说:“你器重喜爱的指曼,自从你走了以后常来欺凌侮辱我。刚才我不肯屈从,他就撕破我的衣裳,毁伤我的身体面容。你教养的好徒弟,为什么竟会这样?”
婆罗门听了非常恼恨,谋划考虑好后,他就去见指曼,对他说:“我外出以后,辛苦你操劳家事,况且你向来是尽心尽力为我办事,我一直很感激,并想要酬谢你。我有一个秘法,我从来都没有向人说过,倘若能修炼成功,就能直接生到梵天界。”指曼长跪在地询问究竟是什么法。
婆罗门回答说:“你如果能在七天内砍下一千个人的头,每人截取一只手指,总共得到一千只手指,穿成指鬘(项链)作为装饰,那时梵天王就会降临到你身边,命终以后,一定能生到梵天界。”指曼听了犹豫不决,对师父说:“这事不应该,怎么杀害众生,反而转生梵天界?”师父说:“你是我的弟子,怎么不相信我极其重要的话?如果你不肯相信,那么我们就恩断义绝,随便你到哪里去,不要再留在这里了。”另外他又念了咒语,将一把刀插在地上,等他念完了咒语,指曼便生起恶心。
人们都躲藏逃窜,不敢出来走动。指曼到处寻找,再也找不到一个人影。他已经连续七天没有吃东西了,母亲怜悯他,派人给他送食物,但众人都心怀畏惧,不敢前往。于是母亲就自己拿了食物去送给指曼。指曼远远看见母亲,跑过来就要杀死她。
母亲这时呵叱道:“喂,你这不孝的畜牲,怎么竟敢大逆不道要杀害我呢?”指曼说:“我得到师父的教言,要在七天中得到一千根手指,这样就能如愿转生梵天界。天数已到,再也找不到可杀的人,事不得已,只能杀母亲了。”母亲说:“既然如此,那么就把我的手指砍去,不要杀死我。”
此时指曼完全被邪恶的婆罗门控制,到处杀人,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要杀,这种邪恶的行为完全违背了正法。
万幸的是指曼这时善根成熟了。
这时佛陀已远远地看到了发生的一切,知道指曼可以度化,于是就变成比丘的模样,在路边行走。指曼看到比丘后,就放过母亲飞奔过去要杀比丘,而佛陀却缓步走开。
指鬘竭尽全力奔跑也追不上佛陀,就远远地喊道:“比丘稍住片刻。”佛陀远远地回答:“我自己长久而住,但你不能安住。”指鬘问:“为什么你安住着而我却没有安住呢?”佛陀回答:“我的诸根寂止,得到了自在。你跟随邪恶的师父,接受颠倒邪见而改变了自己的心,不能安住,日夜不停地杀生害命,造了无边的罪孽。”
指鬘听了这话忽然醒悟过来,将屠刀扔得远远的,向远处的佛陀顶礼皈依,通过如理修持,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如果指曼生在末法时代的今天,就算善根成熟了,也逃不出邪师的魔掌,没有机会修行。
懈怠懒惰:虽然想修学正法,但是丝毫也无有精进的懈怠者,常被懒惰、懈怠所控制,不能修持正法。
懈怠懒惰是精进的违品,《入行论》宣说了三种懈怠懒惰:同恶懒惰,耽著劣事懒惰,自轻凌懒惰。其中同恶懒惰是指,将修持善法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后日,这样明日复明日,最终蹉跎一生也没有机会修法。耽著劣事懒惰的劣事,是指与解脱无关的世间琐事,把所有的身心精力全部投入世间事业中,甚至透支身体而做,从不考虑抽出一点时间修持佛法,白白空耗宝贵人身。自轻凌懒惰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修行证悟,于是破罐子破摔,最终放弃修行。
恶业涌现:恶业如海涛涌现、罪障深重之人,虽然精进修法,但自相续不生功德,其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正法生起厌烦心。
在依止上师如理如法闻思修的过程中,会逐步灭尽前世所造的恶业,恶业涌现就是消业的一种情况。尽管如此,但是如同波涛汹涌的业障现前时,无论怎样精进努力修行,自相续不但不会生起任何的验相功德,而且自心备受煎熬,就像《金刚经》所说那样:“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轮》也说:“猛励精进勤修正法时,乃招违缘之际观察魔,修行究竟即将成就时,乃遭魔障之际当谨慎。”作为修行人,应该明白,正当他精勤修习正法时,就是容易招致违缘障碍的时候,这是难以避免的自然规律,若信心坚固,具足正见,安住本性,就是修行者增长修行境界的一大助缘。还有,当一个人的修行达到究竟,即将获得成就时,也极为容易遭受魔障损害,应当谨慎行事。并发下坚定誓愿: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魔障违缘多么恶劣,勇往直前,绝不舍弃上师三宝!
如果不知道是自己往昔造恶业的果报,就会对修持佛法生起厌烦心,导致修行退转,甚至彻底放弃。
为他所转:自己无有自在,被他人役使之人,虽然想修持正法,但被他人控制,得不到修法的机会。
受他人役使之人,如做别人家的佣人、护工、保镖等等,今生没有修法的自由,应该认识到这是自己的宿业所致,诚心忏悔,争取早日能够自由自在地闻思修行。如《地藏经》云:“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
求乐救怖:为了今生的衣食或者害怕被他人所害之人,虽入了佛法,却对正法无有稳固的定解,并由于往昔的串习力而行非法。
趋入佛法是为了希求现世安乐,避免他人损害,一旦获得了满足,或者得不到满足时,就毫不犹豫地舍弃佛法,加上恶业的串习力,进入世间行持非法。所以,应该端正自己的发心,就算最初是这种发心,但是进入佛教闻思修后,应努力使自己对轮回发起出离心,对众生发起大悲菩提心,对解脱正法生起稳固定解,坚持到底,永不退转。
伪装修法:为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等伪装修法形像的那些人,虽然在他人面前装作修法者,但是自心唯一追求今生的利益,远离解脱正道。
伪装修法者,内心没有丝毫的修法功德,不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唯一耽著今生的名闻利养,不希求解脱,如此必定远离解脱正道。
上述八种也是无空闲修持正法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