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行解说10他圆满

(2023-01-03 10:18:26)
标签:

佛学

      前行解说10他圆满

      上师观自在

五种他圆满:如来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自入圣教,师已摄受。

如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

龙树菩萨说:五种他圆满就是,如来出世,如来已宣说佛法,佛法住世,自己趣入圣教,已获得上师慈悲摄受。

若未生于佛出世的光明劫,那么将无有正法的名称。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

如果出生在佛不出世的暗劫,那么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没有佛教正法的名称,所有的众生就像盲人一样,恒时处于无明痴暗中,没有依怙引导,非常可怜。如今自己非常幸运,生在如来出世的殊胜贤劫,具足了导师圆满,应倍加珍惜这种殊胜的法缘,发愿生生世世不离佛陀导师。

虽然佛陀出世,如果没有宣讲正法,也无有利益,而今佛已三转falun,所以为佛教正法圆满。

这是一个假设句,佛出世不可能不说法,否则与独觉阿罗汉没有差别。《妙法莲华经》云:“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如来为了救度众生这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

又云:“为开众生佛之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为了向众生宣讲究竟佛智正法及修法次第,令众生的心得以清净,而出现于世。

又云:“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

因此,如来完全是为了向众生开示佛法而出现于世。

又云:“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

为了令众生证悟佛智,获得菩萨圣果而出现于世。

又云:“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

为了令众生能够真实趋入佛智,获得究竟佛果而出现于世。

在《大毗婆沙论》中,有人问:独觉阿罗汉已经无碍通达了所知境,为什么不为众生宣说佛法呢?

回答:独觉阿罗汉酷爱寂静,喜欢一个人独处,害怕喧杂之处,厌烦众人集聚,因为见到了远离功德的愦闹过失,所以独觉阿罗汉的心背离众生,怎能为众生说法呢?

如今不但如来已出世,还宣讲了佛法,具足了正法圆满。发愿生生世世值遇解脱正法。

虽然佛已宣讲正法,但若佛教隐没,也无有利益,而今佛法住世尚未为满期,所以为时间圆满。

《金刚经释》云:“印度论师嘎玛拉希拉和藏传佛教各派都承认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期为五千年,以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为代表的宁玛普巴派的历算,现在已是佛历二千九百多年,五千年教法期已过了二千九百多年,还剩余二千多年。在藏地,日历计算以时轮金刚历算法为准,宁玛普巴派把释迦牟尼佛出世到现在过了二千九百多年的原因,以教证理证详细的分析成立过,如:当时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启明星如何升起,然后第二天出现日食,以此根据推算出佛的教期从始至今已过二千九百多年。普巴派的天文历算非常准确,现在每次日食、月食,算得一分钟都不差。”

发愿生生世世具足佛教不隐没的时间圆满。

虽然佛法住世,但自己若未入佛门将无有利益,而今已入佛门,所以为自之缘份圆满。

如果业障深重,根本不愿意进入佛门修行。《莲华生大士全传》记载:

有一个叫梅多的人犯了杀人罪,被国王流放到尸陀林,太阳光上师正在林中经行修持着。他看到了被放逐的梅多,就问梅多说:“这位居士,你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要与这尸体,一同被流放到这座恐怖的尸陀林当中呢?

梅多双眼偷偷地看了一下太阳光上师,感觉十分的羞赧,仍把头低着,试图掩饰地说:这个尸体是法师云先。他杀害了我的父亲,所以我为了报复云先的杀父之仇,就把他杀了,而且把他的尸体拖到欢乐遍满尸陀林。

其实太阳光上师早已经知道了事实的真相,但是他还是很慈悲地要教化梅多,保护梅多的性命,所以他先让梅多熟悉了解尸陀林中的世主空行们的可怖,然后告诫梅多说:梅多啊!这些空行众十分地愤怒可怖,必须好好地调心行善,才能受到他们的保护。现在你先安心好好地把这头黄牛养好,随时在这里听讲经典学习佛法,跟着我一起努力地修持。

但可惜的是梅多还是执迷不悟,不能放下心中的烦恼,也放舍不下世间的一切享乐,所以虽然在这样困顿的环境里面受到上师的教诲,还是十分地刚强难调。他反而向太阳光上师说:上师!我虽然想修行,可是我还有家眷,如何能够专心地修持呢

太阳光上师悲悯地看着他说:梅多,娶妻修行虽然有比较多的障碍,但是不会阻断我们密乘行者的修行。一个密乘的修行人,也可以有眷属随从;如果我们能够使眷属随从与我们一起修证成佛,这不是更圆满究竟吗?

太阳光上师虽然如此慈悲地谆谆教诲,但是梅多还是无法放下心中的苦恼,不能弃舍世间的一切,专注于佛道的修持。

他这样胡思乱想,心中都是偏邪妄念,而这邪心愈来愈炽盛,竟然没有办法抑制。不久之后,连陪伴他的黄牛也死去了,他便变成了孤独的一个人。

太阳光上师完全了解,梅多心中所生起的种种邪念,但是他还是慈悲地告谕在尸陀林中的所有的空行世主,还有其余的众生,让他自由地在林中的树上摘果充饥,安然地生活下去。

但是梅多还是不接受上师的教化,并且做了很多坏事后,说了很多谎言欺骗上师。上师说:“梅多啊!你不要再欺骗我了,这些猿猴全部是因为救你,而在树上面熟睡;却又因你的贪欲,而被你摇落到水中而丧失生命的。像你这样的人,没有干过一件好事,却在这里伤生害命干尽一切恶事,实在是太可恶了。你一点也不肯舍弃尘世的心,好好地修行,这样子,你哪里能够得到究竟的成就与圆满呢?你不断地欺骗、伪装,没有一丝一毫的善心。像这些猿猴发心去帮助你、救助你,却全部被你害死,现在你又来欺骗我,像你这样自私自利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梅多听了太阳光上师的训示之后,不但不生起悔改忏悔之心,反而满心的邪见、愤怒,出声就反驳太阳光上师说:不要再讲了,假修行人,我们两个人为什么这样不平等呢?你有什么资格训斥我我告诉你,我不愿意受到任何人的恩惠,我自己具足一切力量,能够自立自强,壮大起来。

梅多后来离开了上师,他运用骗术、体力和手腕,竟然与七个妇人混在一起。后来他告诉这七个妇人,在尸陀林当中,有许多丰熟的果子,采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他的花言巧语之下,这些妇人就随着他前往欢乐遍满尸陀林,想要采摘果子。结果在半路上,都被野兽吃食掉了;他的神识也堕入地狱,实在是十分可悲。

太阳光上师现观梅多的神识堕入地狱,为众生的愚痴无知感到十分的悲伤,但是他不坏的金刚菩提心,还是永远照拂着众生,就是虚空穷尽之时,他也必然救度梅多圆满成佛。

发愿生生世世趋入佛门修持正法。

虽然已入佛门,顺缘善知识若未摄受,也不能了知法性,而今善知识已摄受,所以为殊胜悲心圆满。

《菩萨藏经》说:“总之,我们能获得菩萨的一切修行,能圆满一切波罗蜜多,能获证一至十地的果位,能成就安忍、等持、神通、总持、辩才,能发起回向、大愿,乃至能成就佛的功德法,这一切都依赖上师、以上师为根本、以上师的大慈大悲而得以出生、以上师的护持方得增长。一切地道功德之出生乃至圆满,都依靠上师,上师是一切利乐的源泉。”

《华严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正所摄受,不堕恶趣。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思念者,则不违越菩萨学处。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守护者,胜出世间。若诸菩萨承事供养善知识者,于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摄持者,诸业烦恼难以取胜。

善男子!若菩萨被善知识真实摄受,则不会堕落恶趣。若菩萨为善知识所思念,则不会违越菩萨学处。若菩萨为善知识所守护,则能超胜世间。若菩萨承事供养善知识,则能对一切菩萨行明记不忘而行持。若菩萨被善知识摄持,则恶业与烦恼难以胜伏。

发愿生生世世获得上师善知识摄受。

这五种圆满需要观待他缘才能具足,因此称为五种他圆满。

如来出世:三有的成住坏空四期称为一劫,其中圆满如来正等觉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未出世的劫称为暗劫。

对于劫的计算有两种,一是《俱舍论》计算方法:中劫是指人类从八万四千岁起,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为止,又从十岁开始,一百年增长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这样人寿增减一次为一中劫,住劫共有二十中劫。成劫、坏劫与空劫的时间均与住劫相同,这样成、住、坏、空的八十中劫就是一个大劫。

二是《大智度论》计算方法:人寿从十岁开始,一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再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为止。这样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

无论哪种计算方法,三界的成、住、坏、空都是一个大劫。

过去的现喜大劫中有三万三千佛出世,随后出现一百暗劫,后于具圆劫中有八十俱胝(千万或亿)佛出世,随后又有一百边鄙劫。

边鄙劫,暗劫中的边鄙劫,暗劫的众生愚痴,但不一定秉性恶劣,边鄙劫的众生不仅愚痴,而且秉性恶劣,无恶不作。下文所说的“恶种边鄙劫”及“恶种劫”与此相同。

后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后有五百暗劫,后于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后出现七百暗劫,后于具喜劫中有六万佛出世,随后此贤劫(就是现在我们安住的贤劫)出现。在此(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观察其原因,得知此(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已出世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因此说:“如今此劫是贤妙之劫。”所以将此劫取名为贤劫。

如《大悲经》云:“阿难,何故名为贤劫?阿难,此三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时,尽为一水。时净居天,以天眼观见此世界唯一大水,见有千枝诸妙莲华,一一莲华各有千叶,金色金光大明普照,香气芬熏,甚可爱乐。彼净居天因见此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而赞叹言:奇哉奇哉!稀有稀有!如此劫中当有千佛出兴于世,以是因缘,遂名此劫号之为贤。”

从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至最后人寿无量岁时胜解佛出世之间有一千尊佛到此世界南瞻部洲中央(印度)金刚座现前成就圆满证等觉,转妙falun,所以是光明劫。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后于具数劫(未来世界高科技数据之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后有一万恶种劫。这样暗劫和明劫交替出现。若遇暗劫,则连三宝之声也没有。尤其是密咒金刚乘的佛法,只是偶尔出现,其它时无有。如邬金莲花生大士说:“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往佛的圣教中已广泛宣扬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出现密法,将来千万劫过后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相同的文殊师利佛出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这三劫的众生可堪为密法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无有密法,因为众生不能堪为密法法器。”

如《三戒论释.密乘戒》云:“殊胜化身我等本师在苦行期间心于密严刹土中成佛后依次在须弥山巅,大海岸边、邬金境地等处宣说了许多密法,又再度入于肉身而示现成佛等。还有者认为,佛陀以化身在宣说三藏时到密严刹土中成佛之后次第宣讲所有密法,虽然有这种说法,但此处遵照前一观点。佛陀传讲三乘之后于三月十五日在米积塔前,于下方幻化法界语自在坛城,于上方幻变具德星宿坛城,为云集此处的眷属灌顶后宣讲瑜伽与瑜伽母的所有续部,又以离贪的形相传讲了大多数事续、行续,为邬金国王恩札布德传授《密集金刚续》,为金刚藏授予《喜金刚续》,诸如此类。在传法时,佛陀自己显示为各自坛城的主尊身相。“等”字是指前面所说的密严刹土各处,又重复演说以前宣讲过的一切续部。”

又云:“若问:那么,《授教王经》中云:‘引导众生之三乘,必是世尊所宣说,因果任运自成行,正觉不从他处寻,为何不说了义乘?’‘于因信解者,转因法轮后,金刚乘捷径,未来时出现。’这不是已经说明果乘佛只是授记了,并未直接宣说吗?

对此作答:那只是说密法在人间未普遍公开而己,并不是指根本未宣说。依靠前面所说之理也能够了知这一点,所谓的授记后来出现密意是指将来广泛传播。

现在正是密法广泛传播之时。

而如今此贤劫中人寿百岁之时,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所以是光明劫。

佛已说法:虽然佛出世,但若值佛不说法而住于平等定中,则虽然佛已出世,也不会有佛教正法的光明,与佛未出世无有差别。

譬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

究竟寂静离戏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的无为法,这种如同甘露一样的甚深妙法我已获得,因为极其深奥的缘故,无论为谁宣说也不能通达,所以我还是安住于寂静林间为好。

之后于七七四十九日中未说法,因此梵天、帝释天请求世尊转falun

《方广大庄严经》云:“尔时大梵天王,与六十八拘胝梵众,来诣佛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如来为诸众生求无上觉,今得成佛,唯愿世尊转于falun。’世尊默然,观察世间,念言:‘我证寂静涅槃之法,为人演说,彼等皆不能了知,是故默然。’时大梵天王,及帝释天王,乃至三十三天众顶礼佛已,而请如来转于falun。佛告梵王言:‘我证甚深微妙之法,最极寂静,难见难悟,非分别思惟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是故默然。’时大梵天,观摩伽陀国多诸外道等,于地水火风空,横生计度,着于邪见,以为正道,而彼众生虽修邪道,有应度者,今当度之。‘唯愿世尊,为此等众生故,转于falun。’世尊以佛眼观见,诸众生上中下根,起大悲心,转于falun。天王闻已,即于佛前,忽然不见。尔时地神告虚空神唱言:‘如来今受梵王劝请,转于falun。’虚空神闻,展转传至阿迦尼吒天。”

世尊最初成佛时,并没有宣说正法,而是在寂静林中安住。这时梵天王与六十八亿梵天眷属来到佛前,恭敬顶礼佛足后,祈请道:“世尊,您当初为了利益众生希求无上正等正觉,如今已经成佛,唯愿世尊转妙falun。”

世尊沉默不言,观察世间,心想:我所证的寂静涅槃之法极其深奥,就算为众生演说,也没有人能够理解,还是默然不说,安住寂静林中吧。

见世尊沉默不语,大梵天王、帝释天王以及三十三天众眷属一起恭敬顶礼佛陀后,祈请如来转妙falun

佛告诉梵天王等:“我证悟的无上甚深微妙之法,最极寂静,难见难悟,不是众生分别思维所能够理解的,唯有诸佛的智慧才能了知,所以我不说。”

大梵天王观察到摩伽陀国的很多外道,对于地、水、火、风、空作无意义的分别观察,耽着常、断之邪见,并以此为正道,虽如此,但他们当中也有得度者,如今已成熟善根,应当及时度化他们。于是,再三祈请:“唯愿世尊为有缘众生转妙falun。”

世尊以佛眼观察,见到众生有上中下三种根基,即刻生起大悲心,答应转妙falun

天王听到佛陀回答后忽然不见。这时土地神用妙音向虚空神唱道:“如来今接受梵王劝请,开始转于falun了!”

虚空神听到后,辗转传至色界有顶天。

不仅如此,如果持教的高僧大德也未传讲正法,则很难直接利益众生。例如:印度的美德嘉那尊者为了救度转生于孤独地狱的母亲,在前往西藏的途中,其译师去世而漂泊于康区,因语言不通,而以牧羊为生,最终未能以正法广利众生而圆寂。

美德嘉那尊者藏地救母之事,根据《前行广释》记载而宣说:

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他有一次经由神通得知,自己过世的母亲已投生为青蛙,被困在藏地一户人家的灶石中,正感受着无量痛苦。于是为了救度母亲,他不顾年纪老迈,且需由翻译伴随,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地从印度赶到西藏。当时随同前往的,还有另一位班智达察那忍摩。

正当他们越过尼泊尔和西藏的分界线时,不幸的是,他的翻译竟患急症死了。他们两位班智达都是印度人,一点藏语都不懂,察那忍摩只好修夺舍法,转生为藏地的荣索班智达;而美德嘉那尊者,则孤身从西藏漂泊到康区,最后终于找到了那户人家。

在那间房子里,住了一个老妇人。由于语言不通,他只好在那家打杂当仆人,没有人知道他是印度最博学的班智达。老妇人让他天天放羊,担负着最艰辛的杂役,甚至坐在他身上挤牛奶,以代替坐垫。这样过了很长时间。

那个老妇人信仰佛教,经常外出寻找上师。美德嘉那尊者就在她家提了一些诗,其中一首的大意是:天空皎洁的月亮在某人家中,但某人却不知,反在他处寻找水月。意即像他这样明月般的印度大班智达,正好住在她家里,她却根本不知道,还整天到处找水月般的相似善知识。

美德嘉那尊者做了很久的仆人,老妇人准备给他付”时,他什么都不要,只要那灶石。他把灶石带到别处去,给它沐浴、供灯、念诵,最后不是转生为青蛙的母亲,还有跟青蛙一起的无数小虫,也都超度到清净刹土去了。

美德嘉那尊者为了救度母亲而忍受了一切苦难,最终成功地超度了母亲。要离开的时候,他通过神通发现,当地的山马上要崩塌,于是用蹩脚的藏语警告老妇人和邻居们尽快离开。

老妇人早就觉得他的行为超越一般人,绝不是普通的流浪汉,于是听从他的劝告,把家当都驮在牛背上,跟他一起离开了村子。但其他人都想:那么高的一座山,怎么可能塌下来?那人连藏语都不会讲,一定在胡说!没想到第二天,果如尊者所言,整座山塌了下来,将村子埋在了下面。

尊者的一位弟子恰罗扎瓦,得知尊者在那里,就迎请他到寺院作了小范围的讲法,之后尊者便示现圆寂。

美德嘉那尊者生于藏地前弘期与后弘期的交界之时,在当时非常著名。他不但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格萨尔王也依止过他。纵然是这么了不起的大成就者,没有传法的话,不要说整个藏地没有得利益,甚至是他朝夕相处的那户人家,也没有得到什么法益。

后来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听到此事,感概万分:“呜呼!你们西藏人福德实在太浅薄。在我们印度东西两方的班智达中无有一人能超过美德嘉那尊者的。”边说边合掌流泪。而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三转falun,为适应所化众生根基而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法成熟所化众生。

佛法住世:虽然佛出世说法,但若圣教住世期圆满,正法已隐没,则与暗劫无有区别,前佛的圣教已圆满,后佛的圣教尚未出现,期间称为圣教空世,除了有因缘福德的刹土中有独觉出世外,无有讲法、闻法、修行。

独觉也叫缘觉,如《俱舍论》说“缘觉增减皆出世,麟角喻百劫得果。”缘觉主要是为了自利,而不是利他,所以在人寿上增下减时都会出世。缘觉分为部行独觉与麟角喻独觉两种,其中麟角喻独觉不必依止善知识,与其他众生也不接触,自己在寂静处独自修持,一百大劫中积累资粮,之后获得果位。

圣教空世时虽有缘觉出世,但是没有闻思修行,因为缘觉不说法故。

就如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说,普贤密意的圣教期

根据资料显示,普贤如来的报身雪海大日如来(也叫毗卢遮那佛),手中持的宝瓶中有一棵菩提树,树有二十五层叶子,第十三层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正好对准普贤如来幻化的毗卢遮那佛之心间。因此,释迦牟尼佛的圣教就是普贤密意圣教。

(普贤密意的圣教期)或名果期为一千年五百年,修行期为一千五百年,教期为一千五百年,维持形相期为五百年共有五千年。

在果期中,佛弟子很容易获得圣果;在修行期,修行的人多,得果的人少;在教期中,学教的人多,修行的人少,得果更是少之又少;在维持形相期中,大多数的人只是维持一个佛教徒的形相,比如出家的维持一个剃除发须,穿着僧衣的形相,在家居士穿着海清维持居士形相,大德也只是一个形相,很少具足清净戒律,更谈不上亲修实证了。

现在已经到了三千五百年或四千年了,虽已是时世、众生、寿命、见解及烦恼五浊炽盛时期,但教法与证法还没有隐没、尚存于世,所以也具足圣教正法圆满。

自入圣教:圣教虽然住世,但如果自己未入佛门,则自相续不能得到教法和证法。

自己如何趣入圣教呢?就是通过皈依而趋入圣教,所以皈依是趣入圣教之门。皈依的对境是佛、法、僧三宝,皈依的利益有八种,如《趣入圣教之门》云:1皈依是进入佛法大门的钥匙2、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 3、皈依可以减轻或消尽业障,4、皈依能积累广大福德,5、皈依能使众生不堕恶趣,6、皈依能远离人和非人的障碍,7、皈依能使一切愿望顺利实现,8、皈依能令快速成佛。

如同太阳出现在世间,但对盲人无有少许利害。

当阳光洒满大地时,盲人始终处于一片漆黑中,永远无法享受阳光令自己见物的方便利益,同时也不会遭受炽热阳光刺伤眼睛的损害。同样,如果自己不趣入圣教,那么佛法对自己不能起到利益的作用。

或者到了海边而自己不饮水不能解除干渴一样。

或者说,辛辛苦苦来到了宝洲,一个宝物都不拿就空手返回,如此怎能解除贫穷之苦呢?自己不趣入佛教也是如此。

如果入佛门是为了息灭今生的病魔或者害怕来世恶趣的痛苦,那么虽然已入佛门也只能称为救怖之法,不可能真正趋入正道。另外,为了追求今生的衣食等利益或者来世人天的乐果,虽然已入佛门,法只能称为善愿之法(也没有真正趋入正道)。

所说的正道,是指解脱道,也就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自入圣教分三品,救怖之法和善愿之法只能获得世间安乐,不能解脱轮回,属于下品。这是佛陀引导众生的方便,如《法华经》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首先以各种欲妙满足众生的愿望,让他们对佛法生起信心和欢喜心,然后再引导他们发起出离心,希求解脱,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发起利他菩提心,希求无上正等觉果,获得究竟安乐。

如果是因知晓一切轮回无有实义,为求解脱而趣入佛门,这样才能称为入道者或入佛法者。

入道者分两种,一是小乘以出离心摄持而入道,虽然能解脱轮回,但不能成办自他二利,属于中品;二是大乘以菩提心摄持而入道,不仅可以解脱轮回,还可以成就佛果,成办自他二利,属于上品。

师已摄受:虽然入了佛门,但善知识若未摄受,也无有利益。

如《汇集经》云:“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修持佛法要依靠善知识的引导和解说,否则无从下手修持,这是功德胜主佛陀所宣说的教言。《华严经》也说:“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如果没有善知识解说佛法,再聪明,再有智慧也不能通达。

因为佛经浩瀚、圣教数多、所知无有穷尽,所以若未依靠上师的窍诀,就不可能了知摄集诸法的要点而修持。

闻思时,全面学习浩如烟海的佛法,实修时,必须依上师窍诀而修,这样才能获得佛果。上师的窍诀,是上师亲修实证的智慧,是一切教法的精华要义,如果自己没有依止上师善知识,或者没有获得善知识的慈悲摄受,就不可能遇到上师的殊胜窍诀,修行也无法成功。

从前阿底峡尊者来西藏时,库鄂种三人

这三个人是阿底峡尊者三位主要弟子:库.尊珠雍中、鄂.勒巴协绕和种.杰瓦琼乃。

(三人)曾问尊者:“一个修行人要得到解脱和遍知的果位,经纶教典和上师的窍诀二者哪一个重要?”

(尊者回答:)“上师的窍诀重要。”

(三人问:)“为什么呢?”

(尊者回答:)“因为虽然能够读诵传讲三藏,也通达了诸法的法相,但如果修行时没有上师窍诀的修法,那么正法和修行人将脱离。”

正法和修行人将脱离,是指修偏,误入歧途,没有获得成就的机会。

(三人问:)“若将上师的修法归纳,能否概括为净持三种律仪、勤修三门向善?”

三种律仪,是指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

(尊者回答:)“仍有不足。”

(三人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尊者回答:)“虽然清净守持三律仪戒,但若对轮回未生起厌离,仍然是轮回之因。即使是三门日日夜夜精勤修善,但如果不知回向圆满菩提,那么善法也会被颠倒分别念灭尽。

回向圆满菩提,是指将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获得佛果,这是以菩提心摄持。

(尊者接着说:)虽然具有智德持戒修学等功德,但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则一切所为只能成为今生的生计,不可能获得来世之道。”因此上师善知识的摄受非常重要。

这样观察自相续中若圆满具足八闲暇十圆满共十八种,则可称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释明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