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65
  • 关注人气:3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滄海遺音——民國時期清遺民詞研究》

(2012-08-17 11:49:38)
标签:

杂谈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滄海遺音——民國時期清遺民詞研究》一書集中討論清末遺民詞人群體,作者以優美的文筆和洗練的論述為讀者構築了一道橋,通向纏綿悱惻的清詞寫作和千回百轉的亡國傷痛。

晚晴民國之間的文學研究向來在大眾讀者中間廣受關注,因其時代靠近今人,而又複雜喧嘩,涉及到王朝更迭、現代革命、國家意識、新舊文化的角力等等議題,讓作者和讀者都有精彩的發揮空間。甚至,「民國」在當代又變成了一個特殊的文化概念,講民國衣冠、民國風度、民國往事。相信這部《滄海遺音》的問世,可以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理解易代鼎革之際讀書人的心態。


書評
清遺民詞一向不為人所注意,蓋因清代本為異族之入主中原,而民國則是漢人之光復,因此清代遺民乃失去了其所持守的忠貞之義,而不免有衰腐愚執之譏。然而如就詞體之美感特質言之,則清遺民詞卻反而因此增加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幽約怨悱的詞體之特美。本書作者對此一群詞人作了頗為深入而且全面之研究,用力既勤,搜羅亦廣,且本書作者個人亦工於詩詞之寫作,因而其論見亦頗為公允切當,故樂為之推介也。
——葉嘉瑩(加拿大卑斯大學終身教授)

林立教授這部開創性的專著為中國古典詩詞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書對民國時期重要遺民詞社中的人員社會關係、政治立場和詞集出版進行了詳細記錄和分析,並為理解其高度晦澀的詞作提供了富有洞見的闡釋。當前活躍的學術研究正採取一種修正的態度,重新審視清朝覆滅後複雜而短暫的幾十年間出現的文學與文化思潮。林立教授的專著將對該領域的研究作出令人矚目的貢獻。
——方秀潔(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本書重現了《滄海遺音集》這部遺民詞集所連接的兩個世界:一個是清末民初的社會文化變遷,一個是感時傷世的集體書寫。作者通過大量第一手的材料和細膩的文本解讀,遊刃有餘地出入於史事和文本之間。在全書五章的論述中,作者精彩復現了清末民初的遺民詞壇場域,向讀者展示了朱祖謀、陳曾壽、王國維、陳洵等遺民詞人的群體風貌,並進一步揭示了他們的主體身分和詩詞創作之間互相塑造、牽制的關係。
迥異於五四新文學以來的主流論述,作者拒絕對遺民詞人進行政治判斷,而是採用記憶、稱號、時間、地方、物件等獨特的觀察點切入史料文本,對於遺民的家國情懷予以更同情的理解。與此同時,作者的詞學造詣和對文本的嫺熟導讀,令古典作品中的各種元素變得易於理解而又不失其動人。


作者簡介
林立,1991年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一級榮譽文學士,後獲香港大學中文系碩士、加拿大卑斯大學亞洲研究系博士。曾任教於紐約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除學術研究外,尚從事古典詩詞創作,擔任全球漢詩總會副主席一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