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陕球友前几天提到关于铁杆击球“扶”的感觉。这几天的琢磨和实践,体会了这种感觉, 也验证了这种感觉下击球的效果。http://blog.sina.com.cn/s/blog_ac5a21430101fsq6.html。
“扶”的感觉来自于开放胯的占位,回到本侯根书里这张插图,候根爷在书里讲了他认为为啥要这样玩,我先来点儿局部“剧透”,详细,完整的翻译等新浪博友“45岁才女”的大作了。
http://s3/bmiddle/002VS56bgy6EpvMqFjke2&690
读懂候根爷这张图的关键在于了解他图中没画出来的肩线和启杆手臂后摆方向。各位球友有兴趣可以在地上画一条线(目标线,图中的横轴),试着用各种杆摆出这一系列占位,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1,肩线,杆头起始后摆线严格平行于目标线;
2,胯线,膝盖线严格平行于双脚脚尖的连线,即皮带扣不指向球,对于短杆是指向球左前方,这样的占位会让你感觉有点儿怪,左侧腰有些许拉伸,像“扭腰”;
3,占位身体重心60%在左脚内侧,短杆多一些70%,木杆少一些50%。
当做到以上三点后,你会发现从10码到70码,这类1/8挥杆,1/4挥杆,半挥杆的切球,劈击,由于主要力量来自于转肩,这种胯开放,肩平行目标线的占位,相当于使你拥有了一尊门“直瞄火炮”,杆头击球前半尺到击球后半尺的运动轨迹在身体侧面完全是一条直线(目标线),扶的感觉应该就是这里,保持手腕状态,杆面也是固定面向目标线的方向运动(米克尔森的hinge-hold)。10码到70码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可以极大的提高。水刀木本家慨叹30-40码还不如100码精准,但10码到50码是个经常出现的距离,这段距离下的劈,切精准性经常决定咱业余球手能否保PAR。
中长铁到木杆,“扶”的感觉没法体会到,我觉的可能是因为,不再是开放占位,杆头速度快,杆子在身侧面的机会不多,而且中长铁,木杆多是全挥杆,开放占位影响肩的转动幅度,对距离不利,所以在候根爷图里长铁,木杆反而是偏闭合的占位了,这样比较容易完全转肩,打出距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