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球友热议这个话题,说说我的理解,这个问题困扰过我好久,直到我读了侯根的书,真正理解了“滞后”打法。
GOLF挥杆(下杆)有四种力量源泉,即:
1,手腕开合(hinge, un-hinge)
2,手臂,肩膀挥动。
3. 躯干,腰胯转动对杆头产生的沿切线方向的转动惯量。
4. 身体重心由右向左移动。
推杆只用第二种力量源就足够了。短切大部分也只用手和肩膀,米克尔森的打法是另外加入一些手腕的hinge的,但要求到击球都保持hinge角度不变(hinge
and
hold),所以严格讲也不算用到手腕的力。到了劈击,就要加入一些手腕开合,腰胯,躯干的转动配合来打较远的距离。全挥杆的时候要想发挥出自身所有潜能,就要让这四种力量合理按顺序的加入到下杆的过程中来。
手臂挥动(右前臂)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力量源泉,本-侯根说“从力量上说,我恨不得有三只右手”。就是这个意思。想打好长打,不是要不要用手的问题,而是在最恰当的时机把手臂的力量加入到身体旋转力量中去。这个时机掌握不好,手臂力量会帮倒忙,最明显的就是“早释放”。
绝对的手打球是身体不转动,重心不移动(老年人,初学者居多),就象武术中站在原地舞刀,在身体前方舞出个水滴不进。由于golf的出球方向和身体占位是90度角,这样打球使不上力,身体会成为手挥杆的障碍,打不远。
完全身体打球是依靠躯干转动,重心移动来出力。有的教练有个比喻,就当两条胳膊是吊车的两个吊绳,完全发不出力,就当个身体和球杆的连接器,完全靠肩膀带动。但这个比喻是有夸张成分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手臂太活跃,身体不动的学员讲的,是典型的GOLF教学中矫枉过正的训练方法。
上面四种力量中,按力量从大到小排序为:重心--躯干腰胯转动--手臂---手腕。但敏捷性从快到慢正好相反:手腕-手臂-腰胯躯干转动-重心移动。下杆过程中四种力量合理的参与顺序应该遵循,慢的力量先发,快的力量后加入,这样在击球的瞬间四个力量才能恰到好处的合成一体(timing)。这就是常说的下杆要从下到上,顺序是:重心移到左脚----左胯躯干左肩转动----手臂推动手腕打开hinge角度----击球----收杆。这也是遵循慢(大)力先发,快(小)力追赶,共同达到这个原则来实施的。“滞后”(Lag)打法,其实就是按这个原则来打球的。
有球友被别人认为是手打球,可能是因为看到他在开始下杆的时候用右手着急推杆加速造成早释放的问题,手臂过于活跃。这样做的坏处就是手快,身体慢,手臂手腕这个快的(小的)力推拉着杆头在前面跑,身体转动这个慢的(大的)力在后面追,这样造成在击球时,转动的惯性力量落在杆头之后,无法最大发挥。
知易行难,每个人重心转移速度不一样,身体转动速度不一样,手臂力量不一样,柔韧性不一样。而且就算同一个人,随着年龄,身体状况变化,上面这些因素都会变。
GOLF难,禁得起琢磨,是个可以耗一辈子的玩意儿!
贴几张职业球员挥杆照片及分析:Keegan Bradley
http://s8/middle/a02e9033gc2f6bf50c1d7&690
上杆顶右肘成90度角,右手腕100度,左手腕90度。皮带扣指向球后方45度。
http://s2/middle/a02e9033gc2f6c18e5191&690
下杆第一阶段,手臂不主动发力,右肘还是90度,左腕还是90度(两个L型状都保持的很好),高度下降纯粹是左肩膀向左转动造成的。但下半身变化极大,身体轴已经移到了左腿,皮带扣已经指向球的前方了。手臂滞后于身体,杆头滞后于手臂的情况出现了。另外,左臂已经是直的了。
http://s3/middle/a02e9033gc2f6c84b0032&690
击球瞬间,左手腕变成平的了,左手背和皮带扣指向同一方向了。手臂追上了身体,杆头追上了手臂。
左手臂绷直。
http://s1/middle/a02e9033gc2f6ca957f90&690
收杆,身体柔韧性多好,右肩都指向目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