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2021-09-22 16:55:42)
分类: 四川旅游


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又去了两次崇州,目的仍是为了把寻找“红椅子”进行到底。这两次分别去了一个新开发的湿地公园和一个旅游生态村,以及崇州市内的名胜——罨画池、陆游祠和文庙。

 (一)桤木河湿地公园(2016年6月到访)

这个公园是新建的,没有什么名气,是一个远在新加坡的朋友告诉我的——她的成都亲戚在那儿拍了些漂亮的照片,于是她问我去过没有。

有了新的“红椅子”,那咱必须得去看看不是吗?何况那里距成都市区不过30多公里,就在高速路旁边。

公园面积很大,“核心区总长度约为14公里,平均宽度约200米,规划总面积约为5040亩,其中有水域面积近1365亩,绿道18公里,步游道25公里”,其目标也不小,是要“围绕建设新农村示范片、省级(乡村)旅游度假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以‘最美田园湿地’为特色和主题,打造最具川西平原地域文化特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那天游人极少,除了在里面走走以外,没有看到有什么休闲设施,虽然图上说有餐饮处。看来只适合我们这种找“红椅子”走路透气的人: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如果有阳光,这些深深浅浅的绿色拍出来会很好看: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二)文井江大坪村与崇州罨画池等(201711月到访) 

“文井江大坪村地处崇州北部龙门山脉,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属于纯山区。它距成都68公里、街子古镇20公里、鸡冠山森林公园18公里。”

我们之所以知道那儿,是因为看到某报记者的一篇介绍,说大坪村是“离成都最近的赏叶地”,去了那儿你就不用千辛万苦地跑川西啦!

我们刚好在一个月前“千辛万苦”地跑了一趟川西,饱览了川西的大美大景,去了之后就觉得这话说的太大了点儿——它跟川西完全没有可比性,只能说是一个很不错的“红椅子”罢了。

不过照片拍出来还是很漂亮滴: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而且胜在无人,那天山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开到山下遇到几个游客,大家一起买了一些当地有名的“牛尾笋”,还有一个老人在路边摘了些柿子卖给我们: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山下的村委会外面倒是停了不少成都过来的车: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附近关门谢客的温泉酒店(说不定哪天又会重新营业):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这次写文才知道, 大坪村的“都统岩”是一块东西走向的巨大岩石,其陡峭如城墙,高约百米,长约5000米,是唐代都统屯兵操练的地方(现在修建了方圆2平方公里的观景台)。

“据光绪、嘉庆、乾隆《崇庆县志》记载,‘唐征吐蕃,屯兵斯地,建旗巨石,至今尚存’。现在都统岩后面还有当年都统开掘的一口古井,深约8米,宽3米,常年不枯,当地人称‘大水井’;岩边还可看到当年都统操练兵马的跑马道,名曰‘夹马石’”。

可是当年因为坚守不爬山的原则,我们没有从停车处爬上去看看,现在想来有点儿可惜,你去的时候补上这个遗憾吧: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从大坪村出来,没有去附近的鸡冠山(现在想来也有些可惜),而是直奔怀远古镇去品尝“怀远三绝”(上篇有介绍),然后就去崇州市区的罨画池等地一游了。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罨画池是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川西名园之称。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罨画池与另两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陆游祠、崇州文庙毗邻,可以同时游览: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我对人文历史的东西兴趣不大,这样的地方看看而已,很少能够引发思古之幽情,虽然我们在这儿可以追寻唐宋两大诗人的足迹。

唐代裴迪与流寓成都的杜甫曾来此赏梅,相互和诗,杜甫在此留下了被誉为“古今咏梅第一”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陆游在蜀州任过官职,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现在这里有一座陆游祠,是一座江南园林风格四合院,祠内有梅园、梅阁、花径、放翁堂、风雨楼等建筑。放翁堂内有陆游像,陈列着陆游的诗画及《怀成都十韵》、《游近村》等草书手迹石刻:周末川行(十二)——崇州多次游(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