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台湾行之一(台中)

分类: 国内旅游 |
去台湾旅游是一年多前的事,现在回想起来却好像过了很久似的。今年初用了近一个月的闲暇时间整理了这几年积攒下来的大量照片,发现对于许多地方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了,幸亏我有发朋友圈的不良爱好,又保持了多年记效率手册的好习惯,所以还能拾回些许记忆。
我们是2019年三月中从新加坡出发去台湾的。之前研读了几个朋友的美篇后(主要是看看那些照片漂亮不漂亮),决定不做常规的环岛游。因为从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里,我们在云贵川地区领略过太多震撼人心的高山大川,相比之下,台湾那些小模小样的自然景色就显得太过平淡了,所以想着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就好了。不过我们买的往返机票连来带去一共十一天,朋友们都认为时间这么多,不做环岛游不好打发。我告诉她们,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打发不掉的时间,就好比没有“摊官”花不完的钱一样。
然后看了些怎么坐火车怎么坐捷运的攻略,觉得还是没有自己租车方便,于是又决定先租车玩儿几天,回到台北再还车,这才有了最后一天与某奇人的邂逅。
下面是流水账加照片。前者将如实记录所有行程,后者则无法求全,只选择好看的或是好玩儿有趣的。
第一天下午抵达桃园机场,在附近的租车行取了车开往台中市。傍晚到达,先参观台中大都市歌剧院,这是台湾首座现代建筑,被国际媒体称为世界九大新地标之一。
可以说,我们到台中的“初心”就是奔着那儿有名的几座建筑去的,因为对古代庙宇之类的有点儿看腻了,所以开始喜欢稀奇古怪的现代建筑(当然丑怪恶俗的不在此范围内),只觉得奥妙无穷。
以下介绍文字摘自百度资料:
台中歌剧院由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设计,以人类最原始的“洞窟”、“地穴”为概念,历时五年,耗资43.6亿元,于2014年落成启用(下图取自网络):
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声涵洞”曲墙建筑,台中歌剧院的兴建难度极高,其主建筑由58面曲墙组成,采用曲墙、孔洞与管状等设计,建构出没有梁柱支撑,且无一处为90度墙面的新型态建筑,被建筑业界称为“全球最难盖的房子”,并由国外知名媒体记录拍摄施工过程。
剧院的声学设计非常讲究,从大剧院内的观众席往上即可看见巨大圆弧状的“音响反射板”,上方另有供技术人员穿梭的“猫道”。涵洞的空间设计,让声音在耳边环绕,没有看不到的视角(下图取自网络):
在这儿买了几样热门的牛轧糖和凤梨酥,还吃了网上推荐的“巨峰葡萄味冰淇淋”:
回酒店的路上经过台中火车站:
第二天去公共停车场取车,再次经过台中的新老火车站:
美术馆里没有太多展品,不过有些画儿很漂亮:
还有可爱的小朋友:
然后按计划去东海大学。在校门外的停车场停车,走进去十几分钟,方可看到著名的路思义教堂:
以19世纪后期美国传教士名字命名的路思义教堂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是东海大学的校园象征,设计者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与台湾建筑师陈其宽:
最后去彩虹眷村。这个被废弃的老眷村就在路边,里面只有七八栋低矮的平房,被下图这个九十二岁的老兵涂满了彩色画作后,成为著名的彩绘景点,据说每年造访的游客超过百万:
这些画作很有童趣,而且语言直白,色彩艳丽,在我看来很有“闽”风:
下午离开台中,前往日月潭,住在湖边的一个民宿里:
走了所谓的“最美步道”环湖半圈,景色一般:
两天下来,看了这么多大俗大雅的东西,也算是大饱眼福了。发朋友圈“得瑟”,果然很拉仇恨,好几个人都说跟团游没去过这些地方。也是,有些小众景点人家怎么会带你去呢?再说了,去台湾玩儿没有语言障碍,你又为什么非得跟团游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