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汇报。
我们是第六天黄昏回到腾冲的,仍住绮罗酒店,但这次不住温泉别墅了,住它对面的绮罗酒店第二期,价钱较一期的别墅便宜了很多,设施却比一期新,也有室外温泉。
说到这儿有新的情况汇报:上篇说我们那次旅行共泡了五次温泉,把我的脚给泡好了——从去年夏天起犯过三次筋膜炎,今年没有再犯云云。现在我要郑重收回这句话——昨天此症又复发了,而且双脚多处同时(这件事告诉我们,莫说嘴,说嘴必打脸)!
记得王蒙有个短篇小说,说一个人出国后扔下了糠糟之妻,后者到处去控诉他。后来那个人在国外出了车祸,那女人闻讯后像祥林嫂一样不断地叨咕:“他报应了,他报应了”!
不知你们信不信报应说,反正我现在不得不信了——要不是我在咱这旮瘩那么喜不自胜地炫耀,怎么会复发得这么赶巧呢?当然,你也可以用咱们老祖宗的话来概括这一现象,有很多现成话呢,比如乐极生悲,比如月盈则亏,比如谦虚使人进步,比如闷声发大财等等(抱歉我一时也想不出更多的了)。
不过伟大领袖教导过我们,凡事都要一分为二。虽然你现在因为说嘴而倒霉,可你还是得一分为二地想。那你就可以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了——至少它可能对拉动内需有好处——万一我们像以前那些得了绝症的人一样,自带煤炉米面什么的又一次跑到腾冲去,住在温泉边上泡它个一年半载的,那也是对国家旅游经济的贡献不对吗?
废话说完,接着说游玩大事。
离绮罗酒店不远有一个古朴的绮罗古镇,很小,没事的话可以去走走,有点儿味道。
百度资料:
“绮罗位于腾冲县来凤山南麓,距县城约4公里,是一个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著名侨乡,也是腾冲有名的文化之乡。”
“绮罗小镇文化遗迹甚多,有‘一宫、二寺、五宗祠’之说,多属明清建筑。还有明代徐霞客在玉虎巷留宿五夜的李虎变故居、清光绪年间守土抗英名将李珍国的故居和坟墓,以及于佑任先生书写的‘三李功烈碑文’等等。”
到了那儿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大门紧闭的文昌宫。门口有些买东西的小贩,说里面在修缮,关了很久了:

只好围着它走了半圈:
把相机伸进去照了几张:

接着去了水边的水映寺:
寺里有几个小和尚在奔跑打闹。一个年轻的和尚(他说他是个转业军人,可是为什么转得这么彻底呢)引我们走上了最高的地方,那里的门窗雕刻等等都是原装的,很有说头(可惜忘了那些说头):

从水映寺出来,正看到夕阳下的云层,很壮观:

接着把车开进镇内弯弯曲曲的石板道,在天黑之前参观了李家大院、马帮大院以及忘记了名字的什么大院(有的售票开放,有的变成了人声鼎沸的餐馆或是卖翡翠的):

在绮罗一直逛到天黑尽了,才回去吃晚饭和泡温泉。
第七天(2017年1月6日)
这天上午按计划去县城以西三公里的和顺古镇。
先找到我们预定的位于古镇北部的客栈,放下行李以后去古镇大门外的租车行还了车,然后开始一天半的古镇游(和顺也是著名的侨乡,面积比绮罗可大多了,拿一两天的时间慢慢走还是不错的)。
百度资料:
“和顺曾是马帮重镇和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有南亚的,也有东南亚的,宅院里还有不少西洋的工艺品和现代用品。由于明代朱元璋的屯边制度,和顺又有许多从中原迁来的移民,所以这里的民居还有徽派的建筑风格.....”
2003年,和顺古镇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杂志联合推荐为“人生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05年央视“中国魅力名镇评选”,和顺古镇以独特的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中华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
西南丝绸古道上最大侨乡; 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入围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荣获年度大奖。
古镇大门口的牌坊群和双虹桥:

牌坊群对面是文昌宫、图书馆和滇缅抗战博物馆(大部分内容以转到市区新建的博物馆里了)。
“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
“和顺图书馆成立于民国时期,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先仍在使用),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

图书馆外的大月台(在很多古建筑门外都有这样的月台,也是和顺一景):
从这里顺着路往西走,是修葺一新的“和顺小巷”,这应该是这里最具商业气息的地方了。里面沿着和顺小河有一些“高大上”的仿古建筑,都是四合院,里面有和顺的历史展示等:
还有一个将军府,现在是客栈,也不知道是原址还是从哪儿搬过来的:
从历史展示了解了和顺乡的传统“走夷方”。
“和顺是西南最大的侨乡,这里的村民从十几岁就开始“走夷方”。由于和顺离缅甸才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还有远走印度(此地离印度400公里)泰国、美国、加拿大的......据统计,20世纪中叶,和顺在家的是五千多人,在“夷方”的则有七千多人。”
(走出去的人里有功成名就的,也有客死他乡的。他们都信奉老家的一句俗语:“人生分做几截过,三起三落不到头”——我很同意这句话,人就是应该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继续沿着小河走,就到了陷河湿地:
湿地旁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几个当地人在那里洗衣服。这种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和顺男人走夷方,为了让留守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

和顺小巷(其实一点儿也不像小巷,路很宽)很快走完,继续往北,沿着野鸭湖一路走过去:
沿途有个挺大的李氏宗祠:
接着就到了龙潭旁边的小广场:
临龙潭而建的元龙阁(建于明代,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
广场的另一边有一条商业街,这是卖翡翠的大院:
顺着一条石板路走上去,找到了艾思奇(现代著名哲学家)的故居和墓地:


之后回到来时经过的野鸭湖,沿着一条上山的小路,走了些弯弯曲曲的些小巷(这些才是真正的小巷),回到我们的客栈(当地人开的客栈很多,你是不必担心找不到住处的)。
这些年我们去过很多古镇,有的商业气息太浓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韵味,有的又过于破破烂烂了,像是已被世人遗忘。和顺则不同,虽然它也像其它古镇一样到处是客栈餐馆,但还是保持着一份安静祥和,本地人也仍然自得地生活在原来的居住地上:





我们住的客栈:
从客栈楼上看出去的和顺:
第八天 (2017年1月7日)
头一天我们转完了和顺的西部,这天早上起来吃了客栈主人做的早饭,出发去看看古镇的东部。
这里的早上静悄悄。走了半天才看到了中天寺(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
“中天寺是腾冲著名的寺庙之一,始建于明代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清代扩建修葺,文革时被拆毁数殿,仅存花园、厢楼二处。乡人按其旧置重新修复,现已较具规模,香火旺盛”:
继续走到千手观音古树群。
“位于和顺张家坡的千手观音古树群由七棵拔地参天的百年古樟树组成。其中五棵沿一直线而列,近观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远望似千支手臂向四周展开,神似传说中的千手观音”:
从地图上看,千手观音已到了古镇的东北角,之后往回走,又走了一些弯弯曲曲的石板道。
途经一些较大的客栈酒店:

路上又看到几家祠堂,大都大门紧闭或正在维修(和顺有八大宗祠,每年春秋两季,八大姓的族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


其中寸家祠堂最气派,门前的石斗很有特色:
快回到古镇中心时又看到一些大院。
其中“弯楼子”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而得名。它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称,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
还有的大院本身就是商号,专卖翡翠:

最后穿过一条热闹的集市“百年菜街”,顺石板道上坡回到客栈,由客栈老板找车送我们去机场,结束了八天的滇西之旅。
(本来想在出门旅行前完成《滇西八日游》的,没想到高估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最后的《抗战遗址篇》只能等旅行归来慢慢整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