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四川古镇。
细心的博友可能看到,我的前两篇《周末川行》已经又一次改名,从“川渝古镇篇”改为“四川古镇篇”了。因为我发现,现在已经写到古镇篇“上中下”的“下”篇了,重庆的那些古镇还没有数到一个呢,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把重庆的择出来以后单写算了。
如此看来,我们这些年还真是去了不少古镇,它们看起来常常是大同小异,难怪我家领导现在一听我说起哪里还有一个古镇,就立刻坚决表态反对说:“我再也不要去什么古镇了!”
虽然我也下了同样的决心,虽然我在“上”篇中曾经信誓旦旦地保证,对所有古镇的介绍都要本着我党对历史“宜粗不宜细”的原则进行,但是一旦整理起来,却仍是忍不住地去查找资料,读过之后,那些或新或旧的古镇似乎都增加了些许辉煌,令我产生一种历史沧桑感,那我又怎么忍得住不把它们跟你分享一下呢?
顺便说一句,虽然我在游记中从不发感慨,但是那并不代表本人思想麻木没有感想,只是那些感想就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罢了。而且,我更怕那种拿着饺子当片儿汤用的游记,各种感慨汪洋恣肆泛滥成灾滔滔不绝洋洋洒洒稀里哗啦劈头盖脸地浇下来,直打得你找不着北。这样你在晕头转向的同时就不得不佩服此君不说人话的本事了!
又忍不住胡扯了,赶紧回来吧。
看了“中”篇以后,有的朋友认为新场镇属于原汁原味的古镇。其实它只是没有被过分打造罢了,在它的老街外面,现在也在大兴土木呢。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朋友都知道,这些年咱们国家的人口是怎么突飞猛进地增长、咱们的大中小城镇又是如何不断地增肥的。与此同时,各个城镇中心的老建筑也不断地被层层分割搭建(比如北京的老胡同),到了七八十年代,有些地方就基本上看不出原貌了。因此,除了那些已经拆除殆尽的(比如重庆市区的吊脚楼),残存的部分如果完全不加以清理打造,你看到的可能不是人去楼空的凄凉景象,就是脏乱差的老建筑和同样乱七八糟的新建筑挤在一起的样子(在川渝地区这问题更加严重——有的地方交通闭塞,经济也相对滞后,老建筑又多以木结构土坯墙为框架,再加上后代居民保护不力,能经受上百年风雨飘摇和潮湿气候摧残的古镇越来越少)。
说到这儿想起和博友Xyxun的一次争论——我对她拍的千篇一律的破县城表示不满,可她说这些才是真实的,我不依不饶地追问她:“难道咱们这辈子看的破烂儿还少吗?”(不知你是否同意,反正我觉得我们这代人是受了些视觉刺激的——各种破烂儿看得太多,一看就烦了)。结果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她继续追求她的真实,我继续坚持我的“看上去很美”。
下面就给大家看两个破旧不堪的古镇,不过出于我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和对形式美的不懈追求,最难看最脏乱差的部分还是略过了——我没有拍,拍了也不会放上来。
(九)沿口古镇
2011年中秋节,我们利用三天假期去了川东的华蓥山和邓小平故居广安,回成都的路上经过武胜县,在嘉陵江边遇到了这个已经空置了大半的古镇(遇到一个当地人说这里正准备重新打造)。
据百度资料介绍,沿口古镇始建于宋代,现多为明清建筑,曾为县治所在地。
古镇昔日的繁华源自于嘉陵江畔的沿口码头。嘉陵江流经这里的时候形成了水流平缓的千余米江段,成为理想的天然港口,每日在此停泊的商船不下百只。凡秦陇药材、湘鄂棉纱、内江白糖、本地杂粮等皆囤积于此,等候上运至南充、阆中、广元,下运至合川、重庆,成为川东川北重要的水陆通商巨镇。

镇上的半边街建于明末清初,为回民聚居地。它依山而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往上走可以接上新街:

这些老房子很多已经是空壳:



只有四个念念不忘还在虎视眈眈地望着你:

这些山坡上的住宅应该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

另外,沿口古镇的宗教建筑也很有名,有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回民屠牛场等。可惜因为我们只是偶然路过,并不知道也没看见这些地方。
(十)罗泉古镇
资中县的罗泉古镇也是一片衰败景象。我们某个周末去隆昌县看牌坊,回程专门下高速路绕道资中县,寻访不久前刚刚听说过的两个古镇。
先经过“铁佛镇”。停车问当地人:“这里有铁佛寺么?”答曰:“早都没得了!”“那有没得啥子耍事?”“哪里有啥子耍事嘛?下面有条老街,你们要去就去耍一下嘛!”
结果我们没去耍,而是又开了一段弯弯曲曲的路到罗泉镇去了。
罗泉镇在一条充斥着垃圾的河道(沱江支流珠溪河)旁边,唯一的街道沿着河边延伸了五里路(据说因为全镇布局有如游龙,龙头龙爪真实可见,所以罗泉镇又被称为“川中第一龙镇”)。老街上全是小商铺,经营着各种营生,店外的青石板路上遍地垃圾,简直就是个垃圾场。

河边有座“子来桥”,两侧都有可怜的吉兽(这只的尾巴不见了,看起来像是为了修建房屋砍掉的):
这只更是身兼数职:

在罗泉镇我们遇到了一对退休夫妻,是从唐山坐火车转汽车来四川各地写生的。他们在这里已经住了九天,天天坐个小板凳画老房子——估计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画得都一样(我发现绘画比摄影强多了,可以避开那些“破烂儿”,所以看起来还挺漂亮的)。那个老先生告诉我们说,铁佛镇有一所民国时期的中学,很漂亮,专程去没有必要,但是路过了没去看看就“有点儿可惜”,他们在那里停留了四五天呢。
听了之后我的感想是:“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你想想,像他们这样有个爱好啥的多好啊,要不怎么说精神生活富有的人可以无视物质生活的匮乏和生存环境的恶劣呢?反观自己,这种地方让我白住一天我都不愿意(要是博友小屏啊,可能让她呆一个小时她都不干呢——哈哈,小屏快来拍砖吧)!

据资料介绍,罗泉是中国100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之一。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经在此地扎营,秋季马桑籽落入珠溪河中,使河水含毒不能饮用,诸葛亮便带领军民挖井取水,成井后因井口似箩筐般大小,内有泉水泊泊而出,遂命名为“罗泉井”。之后诸葛亮又帮助当地百姓建街兴市,发展为罗泉古镇。
实际上,罗泉的发展与盐业有关。据说秦朝就已经有了罗泉井盐,到了清朝中期,盐井数量达到1200余眼,罗泉经济就此达到高峰,1925年罗泉井盐还代表中国参加了巴黎世界博览会并荣获金奖。
如今这里还有一座斑驳的盐神庙(建于1868年),是全国唯一一座敬奉管仲的盐神庙:




庙内还有一个戏台:

镇上的其他老建筑:





这座建于1808年的福音堂本来用于西方传教士传经布道,后来成为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之先声)的联络地:
(十一)寻龙山龙隐镇
龙隐镇是体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风格的永久性影视基地,在这里拍摄过《王保长》系列剧等等,所以严格说起来这里不算“古”镇。不过,比起那些大兴土木修建仿古建筑的古镇,这个无中生有的小镇倒显得更加“原汁原味”。
龙隐镇修建在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县寻龙山背后的山坡上。设计者按照川西北小镇依山傍水,四周山清水秀的特点,参考安县残留的旧式建筑,并到保有完好民国时期建筑的大邑、江油、怀远、三台等地收集资料。整个龙隐镇长120米,宽45米,包括三条主街道,呈“丫”字形,被称为“裤裆街”。主要建筑包括住家、会馆、戏院、烟馆、客栈等,并制作了吊牌、楹联、纸货等道具,还有马、狗、猪、鸡、鸭子等棚舍。
古镇虽然是“假的”,里面的生活却是蛮鲜活的:








龙隐镇算是一个旅游小镇。我们白天去看了附近的新老北川县城,晚上在那里吃饭、看篝火晚会,然后住进寻龙山中的温泉酒店泡温泉。
第二天我们在山上的石林中转了转,又钻进了一个外表不起眼的溶洞,在里面转了一个多小时后坐船出洞。
以前在广西云南无锡等地看过的溶洞至少有十个以上,总觉得它们都大同小异。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卧龙洞”(后来问了好几个成都人,都说从未听说过此洞)却实实在在地令人惊叹——它不是以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取胜,而是无数高达几米的巨石横七竖八地茬在一起,显得非常壮观。据说距离此处很近的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洞内石头纹丝未动。
可惜照片看不出来什么:

安县是作家沙汀的故乡,沙汀去世后就葬在寻龙山附近。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地图上标示的沙汀墓,本来是很想去看看这位父亲的老朋友和老同事的(又有点儿可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