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沙发照镜子做个聪明人
(2014-12-05 09:53:28)| 分类: 归纳总结 |
去年的年终总结是在博友兮杉的启发下仿制的,拖至今年一月才发出。今年我决定发扬抢沙发的精神主动出击。
首先,让我响应有关部门关于“照镜子”的号召,本着“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精神,跟去年的总结对照一下:
第一.关于读书
这方面我有很大进步。去年我老惦记着回归纸质阅读,觉着老不读书心里有点儿发慌,尤其是看了一些博友的读书心得和介绍后。
今年我完全改正了这个毛病——不再纠结,不再勉强自己,甚至不再去看那些博友的书评,做到了眼不见心不烦。这是我今年的最大收获,以最后一次去图书馆还掉那些借了没看的书为标志(当然也不是一本书都不看,只是看得少,而且边看边忘而已)。
前几天读到博友“我行吾道-人讨厌”的一篇趣文。其中说到,在他看来,世界上的聪明人分为两大类,一类人聪明但没故事,另一类人既聪明又有故事。他还引经据典地指出,爱因斯坦说过:当你把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都还给了老师,脑子里只有当年那些故事的时候,你就可以称为有知识的人了。
虽然“人讨厌”先生认为,有故事与没故事跟此人对人类的贡献没有相关性,但我还是颇为欣慰地发现,原来我还真算得上是有知识的聪明人——我不但把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还给了老师,还把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等等也都一并还给那些倒霉的作者和导演们了,现在俺的脑子里,就只剩下“当年那些故事”啦!
第二.关于写博。
在去年的总结中,我对自己做了四项承诺,说是要把关于亦舒(我怀疑她现在的作品出于团队操作)、关于赵老师(我喜欢的小学老师)、关于去年秋天的加拿大自驾游、关于新加坡过年的特点之类的统统写出来。当初忽悠我开博的大学同学看了忍不住提醒我:“你给自己留任务是多了点吧,会成为心理负担哟!”我的答复是:“多乎哉?不多也!”
可是今年都快要过完了,我却只实现了其中的一项(即《年年难过年年过》)。这充分说明本人又犯了拖延病、懒散病、无志之人常立志病……等等等等毛病。那么明年是否应该进一步响应号召,好好地“洗洗脸、治治病”呢?
有个朋友曾经在这方面给过我很大启发。她这个人脑子很快,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日子却过得乱七八糟。比如说吧,如果她今天要去银行,那就没工夫做饭了。如果今天洗衣服?那就不能去银行…….
有一次,她在又一次描绘她的新想法时被我冷酷打断:“你还是先把日子过利索再说吧!”她的回答是:“我怎么过也过不利索,早就投降了!”
看看人家吧,要不怎么说是聪明人呢,聪明人就是这样有自知之明,绝不跟自己较劲,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
所以,我也应该向聪明人看齐,对自己要有深刻的认识,该投降时就投降才对——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对自己做什么承诺了。
盘点一下。今年的博文共32篇,其中写境外生活的“问题系列”等7篇(篇篇都有“当年那些故事”),回忆1965年到1967年的“阴霾与灿烂的日子”系列12篇(也很有可读性喔),游记10篇,读书笔记1篇,其它两篇。
从内容看来,我开博之初最爱写的杂文几乎没有了,那时满心的写作冲动、满眼的写作素材、满脑子的奇思妙想、满篇的妙语如珠也早已风流云散,闲暇时脑子又恢复了以前那种空白混沌的状态。这不是不令我担忧的————本来还指着用写博来预防老年痴呆症呢,这下会不会过期失效呢?
从数量上看,比那些一天一篇或一周数篇的让我羡慕嫉妒恨的童鞋来说,我也实在算不上勤奋。可是没办法,我现在过的是“爬山与爬格子并存的日子”呀。而且,说到爬山,那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每次出门,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订票订行程订酒店准备行李来回试穿衣服等等一项也不能少,回来后的整顿工作包括洗衣服擦地拾掇屋子折腾相片收拾心情发呆发愣然后重新制定写作和出行计划等等也一项都无法省略,这哪一样不都得花时间花精力吗?
第三.关于旅游。
先摘录一段去年总结中的话以防万一:有人说中国人的新的“十大傻”包括喜欢旅游。其中愤青情结加小资的自傲心理毕现,我就不去评判了,反正我从来不稀罕什么狗屁小资,而且不当愤青也很久了。
今年是我的旅游疯狂年。包括:
1月的老挝三日(老公同行)、
3月的湖北恩施三日(重庆中学同学同行)、
5月的河南辉县四日(北京小学同学同行)、
6月端午节的贵州赤水四日(老公及秦皇岛朋友同行)、
8月的甘肃八日(老公及北京朋友同行)、
9月中秋节的四川美姑雷波三日(老公及重庆的大学同学同行),等等。
除了以上有游记记之的行程外,还有11月初的贵州七日(重庆中学同学同行)以及刚回来的广东惠州四日(老公同行)没有来得及整理;接下来12月第二周儿子回国度假,我们暂定的是九寨沟看冰瀑和重庆武隆自驾游各三日;再接下来的12月下旬,我会和儿子一起回新加坡,再去泰国北部七日(新加坡朋友同行)。
容我先喘口气儿再来数一数,总共十二次了!这还不算平时一两天的“周末川行”(有《犍为二日游》为证)以及“五一”“十一”假期的婆家周边游(唐山和滦县一日、辽宁盘锦二日)呢。要是我把它们全都写出来,还不得铺天盖地?
我一直觉得,写游记是一件相当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你得先鼓捣照片,海选后将之缩小上传然后重新曝光调色裁剪等等(我对形式美有要求,你懂的),然后还得上网查资料并加以润色(我对文字也有要求,你也知道),再把自己的得失体会逐一细数,中间最好还加上插科打诨以娱人娱己……结果是否好看还不一定。到这时你就会严重怀疑自己,如此辛苦为哪般?
不过,看了博友“说话的鱼”在《通往世界的无限种可能》中对陈丹青的游记的赞美后,我就恍然大悟和幡然醒悟了。
这条让我佩服的“鱼”说: “我赞赏的游记,不是絮絮介绍或者去印证别人已经发现的世界,而是要能写出作者自己的眼光,那种“忽然发现”的独到眼光——发现,并不仅仅意味着登上某座山,潜入某条沟,抵达前人未到达之处——如果仅是这样的话,前辈探险家并没给我们留下太多机会。发现,还意味着从熟识之物看出新意,从平凡之事看到美,从混沌中看见秩序,从无情中写出有情。游记,是考验一个人观察和见地的文字。“
她还说:”只有一类游记是我极喜欢的。无论写的是我到过或还没到过的地方,文字和图片里有作者的心情和感悟,透出作者的教养、眼光乃至生活状态。久而久之,我不是对目的地感兴趣,而是对作者本身感兴趣了,看的是作者和文字,看他(她)感兴趣的种种,同时在文字间会恍然回忆自己的旧事,或者想起豁然开朗的一段话,回味良久……“
看了她的文章,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耐烦写游记了,那是因为我实在太眼高手低了,同时还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以下是我对“说话的鱼”说的话,也权当对以上认识的解释:
“哎呀你的要求也太高了,我写的一直是大白话加流水帐式的游记。我们这种游记是为人民服务的,起到攻略的作用;陈丹青的那种属于为人类服务的,与文学艺术的作用相当”。
所以啊,以后我还是会继续提供一些“大白话加流水帐式的游记”的。当然,要是偶然一次不小心达到了为人类服务的境界,也请各位赶紧告诉我。
说到这儿顺便请假。估计到明年一月底之前我都没时间更新了(一月中还要跟重庆的大学同学去广东十天),这也是我抢先总结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抢沙发抢上了瘾成了毛病。
休假期间只要有空,我还是会去拜访各位朋友。我的方法是在个人中心里找到我关注的页面,然后逐一点击补看。这个办法虽然有点儿笨,但却令我十分心安。
最后,仍以上次的总结之结尾来作为这次总结的结尾: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还要疯玩儿——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好玩儿的旅游中去,直到玩儿不动了为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