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恩施三日游

(2014-04-04 16:41:29)
分类: 国内旅游

去年刚听闻湖北恩施大峡谷的威名,今年就找到了机会一睹芳颜。我家领导去西安重庆出差,我按照惯例跟他前后脚出门——先跟重庆的朋友去恩施玩几天,再到重庆与领导会合,他上他的班,我找各路朋友见面。

 出发前先在网上查了半天,发现重庆出发的旅游团都要四月中才开始,于是我们决定自己去。

 百度资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于1983年8月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县。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顺便说一句,这里距离我插队的重庆酉阳县山区不远,当年我姐她们几个知青就曾经步行100多里到来风县“赶场”。近年来重庆人一到酷暑天就“四散奔逃”,不少人在此买房避暑。所以恩施出过这样一个雷人的广告词:“我靠重庆”!

 

    第一天   恩施土司城(门票50)

从重庆到恩施有很多趟火车,但动车却不停,于是我们坐了4个半小时的快车,中午到达恩施,然后打的到市区内的土司城(11公里,23元)。

这个景点是新修不久的,沿山建了长城炮楼等等,是个可去可不去的景点。不过里面的土家族歌舞表演还行,表演者都很卖力气,一个个兴高采烈,神采飞扬的。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从土司城出来才五点多,我们打电话取消了之前的恩施城内如家酒店的预订,回火车站买了到利川的车票(12.5元,40分钟)。

在火车站附近吃当地有名的“合渣”,是豆腐渣加青菜,不好吃。湖北恩施三日游

晚上住在利川火车站附近的旅店。火车站离利川县城不远,公交车一元可到,有好一些的地方可住,但想到之后两天的旅游车都是早上从火车站出站口发车,只好将就了(180元两天)。

 

    第二天  大峡谷(门票加景区车200元,上行缆车120元,下行自动扶梯20元)

 

到底哪天去大峡谷呢,这让我们颇费心思。所有网上信息都指出,这个地方走下来耗时4到6个小时,之后腿疼一周。结论是只能在旅程的最后一天去,然后坐傍晚火车回家疗伤去也。

之前做功课时,我得知从恩施到大峡谷每天从早上到下午滚动发车,路很险,60多公里,须两个小时车程(25元)。而从利川出发的路很好走,只有37公里,一个小时就到了,但每天只有早上一班旅游车(20元)。

为此给利川客运站打电话咨询,接电话的师傅姓满,他耐心地回答了我各种问题,并保证说现在旺季未到,早上的车票肯定买得到,下午坐同一辆车回利川火车站,也一定能赶上晚上的动车(18点10分动车去重庆,82元,2.5小时)。

但我们还是犹豫不定。原因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般人说的游玩时间到我们这儿都得加一倍还多。前两年上华蓥山和辽宁千山都是如此,人家说下了缆车走两个多小时,我们却都用了五个小时。这样看来赶晚上的火车就有点儿紧张了,而且爬了山出一身汗就上火车也不舒服。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提前一天上山,明天再去腾龙洞。

这天早上我们意外地接到了满师傅的电话,更坚定了我们当天上山的决心。他告诉我天气预报说今天天晴,明天有雨,让我们改变原订计划。我感激万分地告诉他,我们已经决定今天上山了。一路上我们一直感叹着,还是好人多啊!

开车的司机也很好,他热心地告诉大家,我们上山后是不走回头路的,前面的山最高,后面越爬越“松活”,可是因为有的人不肯坐缆车,光是爬第一段就受不了了。他还让我们不必乘下山扶梯,说是有个二十分钟就可以下来了,而且还有些好的景色可看。

在大门口换乘景区车后,第一个景点是“云龙地缝”。如果你去过重庆附近的武隆、黑山谷、金刀峡,以及奉节天坑地缝(据说特别有特点)之类,那这个地方完全可以弃游,好处是你可以省下25块钱以及一个小时的时间,当然也包括那些爬上爬下的力气。

劝你弃游的原因是我觉得它们都大同小异。虽然“云龙地缝”号称上下一样宽,呈U字型,跟其它上宽下窄或下窄上宽的地缝相比,有着“稀缺性”和“罕见性”,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肉眼凡胎来说,一个U字型的地缝看起来跟一般的河谷好像没什么不同。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从地缝爬上来就是缆车站。我们一坐上缆车就发现下起雨来了,下了缆车以后,雨越来越大了,还电闪雷鸣的。我们听工作人员说山里的雨下不长,便等了半小时。这时游人都已走远,只是有的人走了不远就放弃并折返了。

等到中午十二点多,想到司机反复告诫我们下午四点半必须回去,我们下了决心开始登山。跟卖雨衣的老乡买了她们手上自己用的雨伞,顶着雷出发。

在几个分路的地方都有工作人员指引。虽然是两条路都走得通,但一条比较平缓,看不到什么景色,另一条则比较险峻,适合看景(其实都不危险,只要你没有恐高症就行)。

我们选的都是后者,可惜的是雨雾蒙蒙,在绝壁栈道上那段路上几乎什么也没看见。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走了快到一半时,我们已经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决定花200元坐滑杆。据说还有两上两下,我们跟抬夫说好了自己下山,他们只须抬两上一下。(其实我之所以敢于进山玩儿,就是因为心里有垫底的,大不了坐滑杆呗。不过没想到的是这儿的滑杆那么贵,全程700元)

这是我这几年来,也是有生以来第二次坐滑杆。以前除了害怕,还因为受了多年的阶级教育,不愿意像个“地主婆”似的让人抬着。可是后来被某个朋友点醒了,他说这些抬夫都要先交给景区管理处一笔钱,之后挣的钱才是自己的。所以他每次到山里去玩儿都让朋友们一人坐一付滑杆,让人家有机会挣点钱!这个说法倒是跟某种“财富往下流”的经济理论相吻合。

抬夫们的心态和服务态度都挺好。他们很以自己家乡的景色自豪,每到一处都放下我们,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一番。

到最后的山头上,他们提出再各付100元就抬我们下山。我们听他们说下山也就十几分钟,慢一点半个小时,便决定自己下山。

很快我们发现,这个决定是大错特错了。年轻人跑下去可能真的很快,我们却步履艰难。一边下一边小腿发颤,而下行扶梯又关闭重修。我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上山容易下山难”!

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停车场,坐最后一班景区车出去已经5点钟了,我们的旅游车已经开了!工作人员说司机很抱歉,车上有好几个要赶火车的游客呢,他等我们等到4点45分才走。结果,我们只好又花了150元包了一辆车回去。

到了住宿的旅店,老板娘看到我们很高兴:“哎呀你们运气真好,今天在腾龙洞里一点儿雨也没淋着,明天出太阳正好进山!”

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第三天   利川腾龙洞 (门票180元  景区车10元)

这天果然艳阳高照,我们上午11点多钟才出发,旅游专线车20分钟到腾龙洞。幸亏我穿了薄棉衣,不然在里面几个小时非冻死不可。

 

百度资料:腾龙洞由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独家寨以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与旱洞相连,主洞与支洞互通,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的神奇风光和独特魅力而驰名中外。洞口垂直高度74米,宽64米,洞长52.5公里,专家认为该洞穴系世界特级溶洞之一,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2005年10月,腾龙洞被中国地理地质界、风景旅游界最具权威的国家级刊物《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在我看来它的洞口还值得一看,里面没有什么特点,就是一个字:“大!”两个字:“真大!”三个字:“特别大!”四个字:“大而无当!”总之,跟“美”完全无关。

进去后可以乘坐电瓶车,一直开到里面。如果走路单程需要40分钟。洞内有两个剧场,第一个上演一场激光秀(18分钟),里面穿插一个看不明白的爱情传说。另一个土家族风情的歌舞表演(55分钟),水平相当高,舞台效果搞得很不错。不过因为昨天的经历,我们心有余悸,没看完就往回走了。果然,人家说走7、8分钟可到停车场的,我们又走了15分钟。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湖北恩施三日游


   当晚坐上回重庆的动车,结束了这不尽人意的三日游。

其实恩施及利川附近还有些不错的景点,比如北边67公里处有一个建筑在山尖上的千年古寨“鱼木寨”(很险峻的样子)、比如有号称“天下第一杉”的600年树龄的水杉树(邓小平当年一再向外国友人提到这棵树)、比如比刘文彩庄园还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大水井”(主人在解=放初期被“狂热的农民”折腾致死)等等。
   说起来这些地方都值得一看,但要知道,山区的60多公里跟平原比起来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几个地方没有旅游专线车,利用公共交通工具跑起来不那么方便。解决的办法有二:1.像某句电影台词所说的那样:“让我们想象自己只有18岁,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这个办法得朋友配合才行);2.忽悠有车族开车一游(这个办法得我家司机配合才行)。

此外,恩施地区还有一些溶洞,听说龙鳞洞(恩施附近)和水莲洞(利川附近)等等都不错。因为我在全国各地看过的溶洞已达十多个,故放弃了。当然每个洞应该是各有千秋,但在大西南呆久了,我和朋友对喀斯特地貌实在有点儿审美疲劳了。后来回到重庆,那里的朋友看了我这次拍的照片也是这么说的。

所以,以上只是一篇攻略,适用于那些仍然对喀斯特地貌有兴趣的朋友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