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入“微”尽显风采——中南大学关工人微信公众号创办三周年回眸

从2021年至2023年,中南大学关工人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关工人”)每周发刊一期(除寒暑假外),共发刊110期,推送文章353篇。其中原创文章350篇,图片863张,另有微视频56个,有31篇被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转发。“关工人”以规律的发刊时间、稳定的发文数量与高质量的内容,成为全国高校有影响力的优秀新媒体,也成为学校获评教育部关工委十佳创新案例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圆满实现了创刊时的各项目标。
缘起:“关工人”的创办
2019年10月,刚退休的原中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徐建军教授接任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这时,学校关工委工作已两度获评全国关工委先进集体,居全国高校前列。徐建军是高校资深思政专家,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总带头人,他创新性地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曾得前后两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批文,教育部正式发文在全国高校推广。上任伊始,他就认真系统思考“关工委工作如何适应网络时代、创新思路与方法”这一重大课题并撰文《积极促进关工进“云” 关爱入“微”》,在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等关工委有关会议作交流分享。徐建军深知,老同志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应用新媒体、线上工作是短板。他认为尽管难度很大,但势在必行。
在2020年10月5日的校关工委例会上,徐建军明确提出,年内要完成创办中南大学关工委微信公众号的任务并阐明了他上任后就一直在心中谋划的高起点、高水平创办微信公众号的一整套思路、方案与要求。11月13日,他主持召开了创办公众号专题会议,就取名、logo设计、提高点击率与扩大读者群,刊期、内容与稿源、建章立制等诸多问题进行讨论。
2020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徐建军提出了学校关工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十大措施,创办微信公众号便是其中之一。此时距新年已不到40天,微信公众号创办迫在眉睫,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有序进行。徐建军从板块栏目设计、稿件内容、文字编辑、美编等各环节,对创刊号提出了具体意见,并亲自设计了栏目与创刊号内容,要求创刊号要有仪式感,有创刊词。在离退休工作处党委的支持配合下,在相关学院、部门的人力支援下,湘雅校区关工委秘书郑永平(当时兼任校关工委办公室秘书)等关工委办公室人员全力以赴、边干边学,终于走完了申办公众号的繁琐流程,使公众号在12月18日面世,成为当时教育部高校仅有的几家关工委微信公众号之一。
发展:“关工人”的历程
从创建开始的“小白”到三年后的成熟,“关工人”始终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守网络宣传工作底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走得很坚实、很有力量、很见风采。
为了确保公众号长期连续、安全有效运行,关工委订立了《微信公众号管理办法》《微信公众号基本读者订阅办法》《微信公众号出刊流程》等制度,组建了“3加1”(离退休工作处党委副书记主管、“五老”主办、专职工作人员经办、学生编辑)的微信公众号工作班子。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与统计,“关工人”从第5期起,给每期标注了期数。
为了确保稳定的稿源与高质量的稿件水平,关工委始终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为提升稿件的时效性和来稿量,2022年4月,关工委组建了一支以各二级单位关工委秘书为主体组成的通讯员队伍,同时吸纳关工委网宣员加入,近两年来,“关工人”加大了采用二级关工委稿件的力度,积极推送时效性强、特色鲜明、有创新的稿件,提振了二级单位关工委工作的热情与力度。为进一步提升稿件质量,关工委对“读懂中国”“新时代好少年”等优秀作品作系列报道;对先进关工委的工作经验、创新案例等作突出报道;对重点、特色工作单独约稿,比如为指导学生写好“读懂中国”活动征文,特约校关工委副主任唐建华撰写了专稿《在“故事”里讲好“五老”事迹——听刘美文主编谈竞赛作品辅导报告的体会》。
为确保“关工人”稳健、安全运行,关工委坚持对稿件实施了严格的“三审”制度。说起审稿,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书记何桂强深有感慨,曾经担任处党委副书记的他时任校关工委副秘书长,负责“关工人”稿件的终审。近三年时间里,他在审稿时如履薄冰,常常为不合适的内容与不规范的用语联系供稿人修改。他还经常在学校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群转发“关工人”推送文章,以扩大阅读面,吸引更多老同志关注与参与关工委工作。2023年10月新上任的处党委副书记徐爱兰接任副秘书长,也感到责任重大,不敢懈怠,对每篇稿件都逐字审核、认真修改。办公室主任蒋丽梅作为经办人,公众号的每篇内容都要先由她落实组稿、初审、修改,她还经常要写稿,而她作为办公室唯一的专职人员,工作涉及面广,事务相当繁杂,“关工人”工作只是其一。
愿景:对“关工人”的期盼
问世三年,“关工人”成效显著,受到校内外多方好评。他们评价其是“学校关工人工作的好参谋、好帮手”“各院关工委交流学习、相互借鉴的大平台、大课堂”“内容丰富、方便实用的资料库”。
“关工人”应当也完全可以更好发挥其育人的综合效益,产生更大更广的影响力。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扩大读者面、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读者。这也是创始人徐建军反复提及和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希望关工委通过委员单位协作机制,设法打通校内传播的瓶颈,努力扩大传播平台与渠道,在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等“五老”群和学生群里积极推送,让更多中南人,特别是青少年与老同志关注;二是希望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人员积极推动,花一点心思与时间关注“关工人”,特别是各级关工委班子成员、“五老”骨干要善作有心人,将关注、分享“关工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三是希望“关工人”不断丰富内容形式,使推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还可以用短视频、抖音等为大众喜欢的方式加以推广、吸引更多读者。
祈愿中南大学关工人行稳致远,越办越出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