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古尸的接力守护人
(2022-12-29 21:50:08)
标签:
365 |
马王堆古尸的接力守护人
【画外音】1972年,马王堆汉墓西汉女尸的出土震惊中外。此后50年,沉睡湖南博物馆的“东方睡美人”历经数百万人次的参观和数次“搬家”的考验,依然完好无损,容颜依旧。这奇迹的背后是辛追遗体的“私人保健医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人体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系主任罗学港教授20年的艰辛探索、矢志奋斗。
在访谈中,罗老师向我们讲述了20年精心护国宝的奋斗历程。“辛追是世界上第一具出土的湿尸类文物,如何将她完好地保存下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此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古尸初始解剖任务和保护专家是由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解剖学专家、毛主席遗体处理专家组负责人王鹏程教授承担的。但)出土后30年间的保护工作仅限于定期监测与更换保存液,研究人员对保存现状所知甚少,罗老师也从未直接接触过古尸。现在千钧重担落到自己肩上,感到压力山大。但作为一名老党员,责无旁贷要迎难而上,勇毅接好国宝保护接力棒!
刚一上任,罗老师就接受了省博物馆交给的一大难题:西汉女尸能否顺利搬迁至新陈列馆以及随后改扩建5年间怎么易地保护?罗老师明确提出要按科研的思路做古尸保护,首先必须对古尸全面评估再制定搬迁与保护方案。
在保护工作初期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罗老师带领保护小组,联合相关方面专家夜以继日的检测、研究,发现古尸脱钙和蛋白质降解,迅速上报并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方案,让“东方睡美人”顺利易地保护、5年后重新亮相新馆。
罗老师告诉我们,古尸保护最大的难度是对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而古尸最怕的病毒、细菌、温度、光线等各种隐匿的“敌人”防不胜防。罗老师带领团队勇于探索、潜心钻研、刻苦攻关,取得了一项项重大成果。针对湖南潮湿天气易生霉菌极易侵蚀古尸——而古尸固定液里不能加防霉的化学试剂,罗老师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实验,采用无菌层流等技术有效攻克防霉菌难题。将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等自然科学引入古尸保护与研究,创新提出“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从大环境到微环境实现了对古尸“健康”的全天候监测,确保了古尸“延年益寿”。这套全国首创的保护技术体系,奠定了中国在湿尸类文物保护与保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一等奖和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二等奖,相关的三篇论文被SCI杂志收录,罗老师还被特邀参加国际生物及环境样本库协会(ISBER)2019年年会暨20周年庆典,并做全会唯一的主旨报告。罗老师(与游振群共同主编,)将以他为代表的第二代古尸研究保护专家近20年潜心研究的多项新成果结集,于2021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保护》一书。为使国宝保护薪火相传,罗老师还十分注重基础教育与人才培养,大手笔建成国际一流的“大体互动实验室”,带出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培养了第三代接班人。
罗老师殷殷寄语我们:古尸保护与研究任重道远,你们要一代代传好接力棒。既要目光高远,也要脚踏实地。吾辈当学习老师勇担使命、不懈奋斗的精神,不负期望,勇接国宝守护重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