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何叔衡故居
(2020-12-27 00:17:41)
标签:
教育 |
今年是建党元老何叔衡同志诞辰140周年。12月22日,我们湘雅校区退休支部的党员驱车前往宁乡沙田乡,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同志的挚友何叔衡烈士故居,并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受到一次生动深刻的党史和党性教育。
何叔衡故居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位于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一个山凹里,周围是绿树青山很幽静。故居为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有正房、左右厢房共23间,小青瓦屋面,土砖泥筑院墙,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占地约260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
走进何叔衡故居,映入眼帘的是平头槽门上悬挂着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书写的“何叔衡同志故居”匾额。我们一一参观了所有的房间,在书房和睡房里,我停留得比较多,还在极具清朝时代的卧室里留了影。在客房里,墙上挂着一张毛泽东与肖子升的合影,那是2017年,毛泽东还在第一师范读书时,暑假期间与肖子升来到何叔衡家住了三天。期间,何叔衡召集了附近贫苦农民座谈,并带着毛泽东与肖子升四处走访,为后来毛泽东农村革命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在客房里,一个老式书柜,简单的书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和毛笔架、碾台。我在想,当时不知有多少革命的想法是从这里萌芽和诞生,不由得心生敬意。
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就读私塾。1902年,26岁的何叔衡考中清末最后一届秀才。他激愤于官府腐败而甘愿在家种田,长期从事私塾、小学教育。1906年,与谢觉哉、姜梦周、王凌波结为盟兄弟,称为“宁乡四鬓”。直到1909年,何叔衡离开家乡开始走向革命的道路。1913年春以37岁的大龄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1年后并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得以结识时年21岁的同学毛泽东。何叔衡热情厚重老成,一直是毛泽东在湖南开展社团运动、驱张运动和建党建团运动的得力助手和密友。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为最年长者会员。毛泽东曾有评价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1920年参加长沙早期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和毛泽东代表长沙早期党组织一同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到湖南,与毛泽东一起着手创建湖南党组织。先后创办中共湘区委员会、湖南自修大学、湘江学校等。
大革命时期,何叔衡以国民党省党部监察委员和学界名流身份相继担任湖南省法院(控诉法院)陪审员、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成员、省中山图书馆馆长、水口山矿局监理、《湖南民报》馆馆长等职务。湖南马日事变后,他与谢觉哉、徐特立、毛泽民等一道到上海筹办聚成印刷公司,这是中共秘密成立的一家印刷机构,对外公开营业,承印商标、簿记等业务;对内专门印刷党的文件和刊物,何叔衡任公司经理。
1928年6月,受中共中央指示,何叔衡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并参加中共六大。1930年回国,次年奉命进入中央苏区,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监察部部长、内务部代部长和临时法庭主席。因何叔衡与毛泽东关系深远密切,对“左”倾领导集团有批评与-,1933年冬所任职务全部被撤销。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赣南闽西地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1月,他与瞿秋白、邓子恢等从瑞金转移,欲去上海,在2月24日经过福建长汀县水口镇小泾村时被地主武装包围,为了不连累其他战友,何叔衡同志跳崖壮烈牺牲。终年59岁。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从何叔衡烈士身上看到了一代一代革命者、共产党人胸怀大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折射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