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投资者徐先生就因为投资理念与风险意识不足闹出了一件大新闻。
2015年夏天,徐先生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无法如期兑付,焦虑的他把该项目分销商钜派投资告到了法院。在徐先生看来,理财产品无法按约兑付,分销产品的公司是侵权,需要返还所有投资款并支付利息。结果是,法院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不甘心的徐先生继续向当地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诉,结果一样遭到诉讼驳回。期间,徐先生因为投资失利辗转难眠,又要四处奔波操劳诉讼的事情,最后败诉,苦闷心情无处排解,又赔上一大笔律师费。
事实上,金融机构在代销理财产品时,如果事先向投资者清楚说明是代销,并且尽到提示风险的义务,就没有赔付责任。徐先生的这款理财产品出现到期无法兑付,主要责任在于理财产品管理人。他难以理清中间的是非纠葛,把问题的责任归咎于钜派投资。
徐先生这边伤心又伤身,不过,对方却不断与他诚恳沟通,表示会努力追索,并及时交流事情最新进展。难能可贵的是,历时一年多,钜派投资最终依靠法律手段追偿了该笔款项,完成了本金及利息的所有兑付。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徐先生心态也发生了转变,最初他认定分销商责任重大,必须兑付所有款项,到后面,他逐渐明白分销商并无实际的过失操作,也属于间接受害方。
经过这件事情的洗礼,徐先生对投资与理财有了深刻的认知。纪律与耐心是投资必不可少的支撑因素,当然更需要专业知识。在投资的过程中,任何人都是学生,不管你是操盘手还是客户,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财富的稳定增值。
可以说,不打不相识,徐先生最大化感受到了钜派投资的专业和负责,对方高超的风险处置能力也获得了他充分的信任。值得一提的的是,当钜派投资又向徐先生推荐理财产品时,他毫不犹豫的又认购了2000万。
这样皆大欢喜的故事不是总会发生,经常为投资人敲响的则是警钟。
专家建议,投资前,人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收支状况、对风险的偏好程度。眼光放长远,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得失。选择一个契合自己的投资方案。最后还要善于学习,理财需要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盲目投资的危害性很大,人们可以把不擅长的领域交给专业人士打理,但是更要提高自身的投资意识、风险意识,选择风险承受能力内的投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