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例分析: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练习课

(2017-09-22 09:08:08)

课例分析: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练习课

按照《课例研究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安排,我于2014年5月7日上午第二节课执教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练习课》,教学基本情况及设计思路如下: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通过练习学会灵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4、          结合练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设计题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跃课堂气氛。

师:今天上课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生1:不是在自己教室里上课。

生2:有很多老师来听课。

师:心里感觉怎样?

生3:很高兴。

生4:很紧张。

生5:有点害怕。

师:其实,老师心里也紧张,但并不害怕。我相信,我们是最棒的!要不要用你们精彩的课堂表现向在座的所有老师证明:你们是最棒的?

生齐:要!

二、新课教学

(一)回顾与交流。

1、齐读课题,说一说本节课将要研究什么?

生: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和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师:你还记得这些计算公式吗?

投影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请你用字母表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师巡视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并予以具体指导。

2、全班交流

长方体表面积:

(1)手拉手公式

 (长×宽+长×高+宽×高)×2

  字母公式: S=(ab+ah+bh) ×2   或者

长×宽×2 + 长×高×2 + 宽×高×2   

  字母公式:S=2ab+2ah+2bh

(2)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长+宽)×2×高 + 长×宽×2   字母公式: 2(a+b)h + 2ab

正方体表面积:

S=6a2

(3)体积公式

V=abh

V=sh

V = a3            

(二)基础练习。

师:同学们知识掌握得不错,你敢不敢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生齐:敢!

1、课件出示:“1、一个鱼塘长8m,宽4.5m,深2m”

师:我们的题目完整吗?

生:不完整,没有问题。

师:你能根据给出的这些条件解决哪些问题?

生1:表面积     生2:容积      生3:占地面积

课件出示完整题目:“1、一个鱼塘长8m,宽4.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2、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米,宽1.2米,现将水池的四壁和底部抹上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生:可以。

师:说出你的计算过程

生:先算底面积,2×1.2=2.4米2,再算侧面积……停滞……

师:能算出侧面积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条件不够,缺少高。

师: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首先应明确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题目是否已经给出。好的,现在老师把条件补上。这下你能解决了吗?

课件补充:“深8分米”。

生:能。

师:说一说你的解题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师:在刚才解决第2个问题时,你还有什么想要提醒同学们的?

生:要注意单位必须统一。把“8分米”换算成“8米”。

(三)变式练习

师:现在老师把问题的难度加深,你还敢接受挑战?

生:敢!(充满激情,越战越勇)

课件出示:1.用两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时,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多少?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2.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底面积是250平方厘米,高12厘米,里面盛有6厘米深的水,现将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水面上升到了4厘米深,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如果画出示意图,问题会变得简单许多哦!

小组合作学习,一题多解。

(四)综合应用

师:刚才的问题单一,遇到综合性强一点的问题,你还敢继续挑战吗?

生:敢!

课件出示并介绍一款鱼缸:棱是用角钢做的,四周是用玻璃做的,底面是用铁板做成。分别提出以下问题:(1)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分米的角钢?(2)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3)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4)这个鱼缸占多少空间?(5)这个鱼缸能装多少升水?

师:思考,每个问题实际是要求什么?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独自思考,抽生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条件:鱼缸的长是6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4分米,水深3分米。

生独自思考解答,全班汇报交流。

在计算“(5)这个鱼缸能装多少升水?”时,学生列式:“6×3×4”,师质疑:到底该用鱼缸的高4分米呢,还是应该用水深3分米呢?

生展开激烈的讨论。生1:应该用水深3分米;生2:就是应该用鱼缸的高4分米。

师:问题是“这个鱼缸能装多少升水?”是说这个鱼缸的容积,跟鱼缸里现在装了多少水没有关系,所以应该用鱼缸的高4分米。

师进一步提醒:看来,题目中有的信息有用,而有的信息却是干扰信息,我们应该根据问题选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拓展提高

师:看来,同学们今天表现的确不错,状态也越来越好。老师再把问题的难度加深,不信考不到你们!请看题——

课件出示:

1、难度系数:★★★★★

把一根长30厘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难度系数:★★★★★

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把它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图见屏幕)

 

3、难度系数:★★★★★

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用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算出它们的体积。

 

 

 

 

 

 

 


三、课堂小节。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

生2:题目中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是有用信息。

生3:学习中要学会变通,比如:学习了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底面周长×高),想到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也可以用“底面周长×高”来计算侧面积,再加两个底面积就可以了。

 

课例反思:

1、          把课题研究带入课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达成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2、          结合具体生活实物,观察、体验中训练学生思维。

3、          思维训练密度大,从入题起就开始,贯串整个课堂。

4、          注重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直观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5、          拓展理解分析,层次性强。

6、          教学中几种教学技巧的运用,如“隐藏法”、反问法、追问法、思维分享法(说出思维分析过程)、“激将法”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