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连载之六七·唐朝胶水望族蒋氏后裔今何在?

标签:
转载 |
·《三余斋随笔》连载之六七·
唐朝胶水望族蒋氏后裔今何在?
翻开道光《平度州志·选举志》,蒋钦绪的大名赫然入目——他是平度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也是当时胶水县(唐时,平度称“胶水县”)望族大家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
蒋钦绪,名蒋绾,以字行,唐莱州胶水县(今平度)人。其祖上来自青州博昌,祖父任莱州司马时入籍胶水县(平度时属莱州府)。钦绪的父亲蒋元佑曾任徐州彭城县令,与钦绪的岳父萧安节是同事。萧安节是相王府兵曹参军,赠徐州刺史,是蒋元佑的上级。
蒋钦绪以文辞见长,唐高宗时考中进士科,累迁太常博士,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汴州、魏州刺史。蒋钦绪为人正直,敢于抗言激辩,为当时学界称赏。
705年,武则天之子唐中宗李显复位。李显昏庸无能,皇后韦氏独揽朝政。景龙三年(709)冬,唐中宗举行祭天大礼。国子监祭酒祝钦明为了献媚韦后,竟违背传统礼仪,主张由皇后“陪祭”。礼部尚书等大臣也都趋炎附势,随声附和。但,时任太常博士的蒋钦绪却据“礼”力争,写了《驳祝钦明皇后助祭天地议》等文章,坚持以为不可。其刚直忠正的气节赢得了朝野的一致赞佩。
唐玄宗开元年间,蒋钦绪久任吏部员外郎和侍郎,掌管考核和选拔中下级官吏。以爱才荐贤、处事公平、不计个人恩怨而为人称道。他还善长管理下级官吏,精于政务,宣尉百姓,振济穷困。晚年,历任汴州和魏州刺史,都留下了很好的政绩。
蒋钦绪有四子,分别为蒋演、蒋溶、蒋沇、蒋清,都是当时有才干的官员,在唐朝天宝年间很有名望。其中,以三子蒋沇和四子蒋清尤为知名。
蒋沇,以“孝廉”出仕洛阳县尉。“处事平允、剖断精当”,被公认为“郡僚”的楷模,许多著名的地方大员都爱委派他去审理重大疑难案件,以此名闻公卿间。天宝末年,任大理司直(最高司法机关的中级职官),受命审理酷吏吉温案,使吉温和他的包庇者尽皆伏法。天宝十四年(755),藩将安禄山举兵反叛,洛阳、长安两京相继失陷。蒋沇,受命相继出任两京近郊的咸阳、高陵、陆浑(在东京洛阳南郊)、周至四县的县令,负责安辑百姓,筹划军需。洛阳和长安附近残破已极,庐舍为墟。蒋沇为减轻百姓的苦难竭尽全力,也为组织支援平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安史之乱后,奸相元载嫉贤妒能,蒋沇久不升迁,才干难得发挥。直到大历十二年(777),常衮为相,蒋沇才升任御史中丞、东都副留守、大理卿等重要官职。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因皇帝猜忌,引起军阀叛乱和援军兵变,唐德宗仓皇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军阀朱泚在长安自称皇帝,许多大臣被扣留,被逼受任伪职。年迈的蒋沇誓死不从,绝食相抗,并乘间逃脱,藏匿民间。叛乱平息后,蒋沇“首蒙旌擢”。不久病逝。
蒋清,天宝末年考中“明经”科,任太子校书郎,调巩县丞。因才高,被东京御史中丞卢弈奏请调任御史台判官。不久,安史乱起,东都洛阳被攻陷。东都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弈相约为国守土而死。在这生死攸关的大节面前,官位不高并无守土之责的蒋清,城破之后,却和李憕、卢弈一起,穿着整齐的公服,端坐公府大堂之上,被执之后,大骂反贼安禄山,慷慨就义。乱平之后,蒋清被追赠为礼部郎中,谥为忠。
《旧唐书》良吏传,忠义传,《新唐书》蒋钦绪传,《资治通鉴》都有蒋钦绪及蒋沇,蒋清的记载。
那么,平度历史上这样一个显赫的蒋氏家族,他们的后裔今在何处呢?
笔者近日从《蒋氏通谱》查知,蒋钦绪为伯龄公(西周时期周公旦的第三子,蒋姓的得姓始祖,全名:蒋伯龄)75世,共四子:演,溶,沇,清。蒋钦绪在京城任官时,其儿孙入籍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胄贵里(今西安市)。
蒋钦绪晚年隐居在今广西兴安县高尚镇江东村大龙山梓潼观,葬高尚镇小水。有墓碑为证。
今兴安县高尚镇的江东、小水、待漏、大宜洞、大田头、苦麻冲等村,崔家乡的开洲,界首的石门村,广东化州雅道村,广西博白县长田、大榕树、竹围村等村民为其后裔。
江东村始祖蒋钦绪:历任大理寺卿,吏部侍郎,赠吏部尚书。江东支系是蒋钦绪第四子蒋清之后,小水村支系是蒋沇之后。
江东村蒋氏,自唐宋以来,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人才辈出,是桂林府历史上显赫之家!
宋代江东蒋氏出了蒋炳文,蒋允济三兄弟(允济,允中,允升),蒋瓒及三个儿子(蒋来叟、蒋来复、蒋来凤),蒋瓒之孙子(蒋梦炎、蒋梦璧、蒋梦祥等),蒋金,蒋三畏,蒋用丁,蒋拱寅,蒋仕达,蒋杰俊等进士。蒋瓒之家一门中8位进士,在桂林府历史上是罕见的。
江东蒋氏至今人丁旺盛。
(转自:陈传瑜《三余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