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连载之十四·雅趣

(2019-01-30 07:30:21)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连载之十四·雅趣作者:川峪

·《三余斋随笔》连载之十四·

 

 

——与寄雨江南先生唱和

 

长达20000余字的《说古道今话平度》一稿在我的博客上分六次发完了,诸多网友光顾捧场,不吝赐教,确使寒舍蓬荜生辉。寄雨江南先生每次临门,皆赐赠一首七言诗。看得出,先生对拙作还是认真披阅过的,诗的内容十分切题,同时也力尽推崇褒奖,实在让我感到有点难负盛名的惴惴不安。不过,细细品味,他的诗却又令我爱不释手,回复时兴致顿起,袭东施效颦之举,步寄雨江南先生诗韵,也拈就小诗敬奉。一唱一和,雅趣无穷。

我的博文开篇“话平度”,是从胶东半岛的地理性标志——胶莱河写起的。寄雨江南先生阅后,评论道:

 

说古道今话平度,宏篇巨章大题目。

胶莱古河始开篇,听你道今来说古。

 

先生诗中“宏篇巨章大题目”一句,对我明显是过奖了。第二天早晨,当我看到评论后,诚惶诚恐,立刻回复:

 

自不量力说平度,低能也啃大题目。

拽着胶莱强开篇,苟延残喘话今古。

 

先生夸我,我也便谦虚一下吧!复罢,又接着发表《说古道今话平度·续一》。想不到,很快又收到寄雨江南先生的新评论:

 

即墨大夫九贤首,昭著史书名不朽。

田单军事巧用兵,大破燕军用火牛。

 

赠诗紧扣博文所述内容——“即墨大夫”和“火牛阵”,两个发生在平度的历史典故。我颇费了一番脑子,仍步韵回复了四句:

 

青史何曾垂黔首,官宦无名也不朽。

竖子调动纸上兵,圣人群里敢吹牛。

 

后面还缀了一句白词:“哈!反意而合。”小诗中“竖子调动纸上兵”和“圣人群里敢吹牛”两句,就颇有点自嘲的味道了。

接下来的《说古道今话平度·续二》,介绍了西汉时期的胶东国国都——即墨古城及其历代胶东王。寄雨江南先生照例赠诗一首,诗曰:

 

胶东古国汉时盛,物华天宝即墨城;

一代康王故事多,兴衰古城作见证。

 

我又照例步韵回复:

 

故国今衰昔日盛,墨水河旁寻旧城;

一堆土丘瓦砾多,尤有野狐作见证。

 

我的小诗明显流露出对即墨故城衰败的痛惜之情,因为,那地方毕竟是我的老家啊!我时常为这座西汉名城的泯灭而感慨,不自主中,就写起“一堆土丘瓦砾多”的凄凉;而“尤有野狐作见证”一句,则补充了博文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我们老家的这座古城址上,的的确确生活着被“仙”化了的火狐狸,千百年来,它们大概就是即墨古城兴衰的见证“人”了。

《说古道今话平度·续三》,我集中介绍了平度的大泽山。寄雨江南先生也是平度人,他对家乡的感情,从他的赠诗里,可窥一斑,诗曰:

 

由古入今叙沿革,细笔描绘说大泽;

风光秀丽山之景,文化底蕴让人乐。

 

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我的回复:

 

来龙去脉考沿革,常思先人恩与泽;

阡陌沧桑留旧景,史海探幽苦中乐。

 

最近几年,我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平度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我的和诗中“史海探幽苦中乐”一句,算是自我表白吧!

《说古道今话平度·续四》发出后,寄雨江南十分及时地评论道:

 

平度景观看大泽,山涧摩崖好景色。

官宦高人常游览,名人题句留石刻。

 

这部分重点介绍了大泽山石刻。先生紧扣主题,赋诗一首,确为我的博客增色。高兴之余,我回复道:

 

莱夷故地有大泽,岂逊泰岳景与色。

奇山秀水常饱览,丽句箴言心中刻。

 

我们都是平度人,又都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对于平度的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所怀的当然是同感了。

最后的《说古道今话平度·续五》,我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说起,连续介绍了平度的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文化遗存。寄雨江南先生与我心有灵犀一点通,四句诗,为我的六篇(实际上是一篇)博文,作了概括和总结:

 

魏碑高耸天柱山,书法瑰宝声名远。

说古道今话平度,莱夷故地好灿烂。

 

我在回复中,也总结和概括了一下:

 

一路看山还看山,山山似近走来远。

东夷文脉在平度,一知半解也灿烂。

 

连续六天,我和寄雨江南先生唱和不断,实在是一种愉悦心神的雅兴。况且,我们还意外收获诗作十二篇,尽管不是什么高端的文字,但其中的意趣却是任何一种消遣方式都不能替代的。

连夜整理出上面的文字之后,仍是兴奋不已。

紧张、亢进的六天过去,该歇息几天了。

 

                                            2010-8-30夜于三余斋

 

(转自:陈传瑜《三余斋随笔》)

 

 [转载]·连载之十四·雅趣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