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得斋主人
一得斋主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730
  • 关注人气:3,6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历史典故心解(170)

(2018-10-27 06:28:47)
分类: 传统文化

中华历史典故心解(170

 

 中华历史典故心解(170)

勾践、范蠡与文种

   

170)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

 

【原文】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句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大意】

 

(越王勾践不听谋臣范蠡的劝告,被吴王夫差打败,国破家亡)有一次勾践对范蠡说:“我因为没听您的话才失败到这个地步,现在我该怎么办呢?”范蠡说:“一件事怎么做,由人说了算;但是能不能做好、什么时候算是终了,那就是天地的意思了(”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您应该对吴王低眉顺眼地说一些好话,把好东西拿出来送给他。如果还不行,就像卖身一样给他当奴隶。”勾践说:“可以。”于是就命令大夫文种到吴国去一趟。来到夫差面前,文种一面不住叩头,一面爬着来到夫差面前,央求夫差说:“您阶下的亡国之君勾践让他的臣子文种来向您请求,请求让他做您的侍臣,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夫差本想答应,这时伍子胥对夫差说:“这是上天赏赐的一个机会,把越国赐给了您,千万别答应他。”文种回到越国,向勾践作了汇报。勾践一听大怒,就想把妻子杀了、把宝贝都烧了,然后跟夫差拼死一战。文种赶快劝他说:“吴国的太宰嚭很贪财,可以用财宝收买他,您让我偷偷地去跟他说。”于是勾践拿出了很多的珠宝还有美女,让文种偷偷献给太宰嚭,嚭欣然接受。就把文种领到夫差面前,文种行礼后说:“希望吴王您能赦免勾践的罪过,条件是把越国所有的财富都拿出来贡献给您。假如说这样还不能得到您的赦免,那么越王就准备把他的妻妾统统杀死,再把这些宝贝也一块儿销毁,率领剩下的五千人马跟您决死一战,大概您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吧。”这时,太宰嚭也跟着说:“越国已经心甘情愿地臣服了,如果能够赦免了他们,对咱们国家也是有利的。”夫差眼看着要答应,伍子胥又赶紧劝说道:“如果现在不把越国彻底消灭,您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那个勾践是个贤德聪明的君王,文种、范蠡都是忠君爱民的臣子,如果让他们回到本土越国,一定会再生变乱。”夫差不听,最后赦免了越国,撤军回来了。

 

【心解】

 

这段典故主要讲的是越王勾践君臣在极度困难、甚至绝望的背景下,范蠡坚持“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的原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干不干是一回事,成功与否又是另一回事。在范蠡的坚持和勉励下,经过文种的不断努力,终于成功地干扰了伍子胥的进谏,使吴王退兵,越国因此得以修生养息。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一件事成功与不成功的结果,其实就是一场零和博弈,博弈双方的胜算各是50%。不做等于放弃胜算,百分百地失败;做了,每有哪怕是一小步的进展,都是在逐渐地增加着成功的砝码,当这样一步一步地蚕食掉对方的50%的时候,就成功了。

但是,范蠡所说的“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除了坚定行为信心以外,也有一定诡辩因素,那就是“持满”、“节事”等不可控因素都是为失败者找的借口,都与所谓“定倾”--做不做和怎么做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事先对事件运作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突发因素有了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周密的策划预案,那么人的社会行为与“天”、“地”有什么相干?比如航天卫星的设计发射,准确进入轨道皆大欢喜;半道上掉下来了,也不能因为“成事在天”而免责。因此说,做一件事,一要有决心,二要有细心,这两个“心”相加,才能百战不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