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何以留下千古遗恨?

(2016-05-05 22:12:46)
分类: 历史迷雾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何以留下千古遗恨?

 

当她还是一名嗷嗷待哺的婴儿时,便和母亲一起被罚为宫奴;十三岁时,她成为唐高宗的才人;十四岁时,她以诗文之才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从此步入宫廷,掌管宫中诏命;此后,她因违忤武则天旨意而被黥面,在额头上留下了梅花状的刺青;42岁时,她被唐中宗册封为昭容,后又自请贬为婕妤。

在充满血腥的盛唐朝廷中,她如履薄冰,又见风使舵,穿梭于各种势力的漩涡中,参与和见证了一系列宫廷谋划,权力争斗。然而,这个曾经才冠朝堂、名倾天下的女子,却在人生中最后的一场政治博弈中死于非命。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何以留下千古遗恨? 

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公元710721

 

她,就是上官婉儿。

公元664年,上官婉儿呱呱坠地。可是,命运竟是如此无情,还未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温暖,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就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因时任宰相的祖父上官仪替唐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以“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处死,父亲上官庭芝同时被杀,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罚入掖廷为奴。掖廷,乃宫女居住和犯罪家属妇女宫中劳动之处。

在掖廷为奴期间,母亲一边擦着眼泪含辛茹苦地干活,一边把希望寄托在上官婉儿身上,精心教导上官婉儿读书吟诗。

新出土的《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中记载:“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年十三为才人。”

公元676年,十三岁的上官婉儿因容貌出众、知书达理、聪明伶俐,成为唐高宗的才人。在唐朝嫔妃等级中,才人相当于正五品官。

公元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赞赏其才思敏捷,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就这样,上官婉儿隐藏着心中的仇恨,开始服侍曾经杀了自己祖父和父亲的武则天。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何以留下千古遗恨?

 武则天称帝

 

后来武则天称帝,朝廷诏敕多出自上官婉儿之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但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并非完全信任,只是爱惜上官婉儿才能,不忍加害。《旧唐书•后妃传》记载,有一次,“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对上官婉儿“黥面”一事,段公路在《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从此,一朵红梅般的伤痕印刻在上官婉儿的额头之上。那朵梅花,既是对上官婉儿的警告,也是她的耻辱。据野史记载,额头上的一朵红色的梅花印记,却让上官婉儿显得更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此之谓红梅妆。

此后,上官婉儿更加小心,她曲意逢迎,强颜欢笑,默默等待着为祖父与父亲伸冤的那一天。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据说,这是公元684年,21岁的上官婉儿怀念章怀太子李贤而写的诗句。这其中,何尝不是哀怨自己的身世呢?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何以留下千古遗恨? 

唐朝曾流行一时的“红梅妆”

 

公元705年,大臣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大臣们拥立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李显复辟继位。因上官婉儿在拥立过程中有功,李显册封42岁的上官婉儿为昭容,并让其专门起草诏令。昭容在唐朝嫔妃等级中,相当于正二品。就这样,上官婉儿先后成为唐高宗和唐中宗这两位父子皇帝的嫔妃,其经历与武则天颇为相似。

而最让上官婉儿开心的是,他的祖父一案终于被平反,祖父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亲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

我想,在祖父、父亲被平反昭雪的那一天,是上官婉儿这朵宫廷中压抑已久的红梅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

娇嫩的梅花也有刚烈的一面。唐中宗李显的幼女安乐公主骄横跋扈,竟然想仿效武则天当女皇,逼迫让唐中宗立其为“皇太女”,想当储君。上官婉儿听说后拼死阻止,《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详尽地记载了上官婉儿劝阻的过程:

“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擿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刀挫衅;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

上官婉儿先后采取劝谏、辞官再到削发为尼的方法阻止安乐公主的非分之想,最后竟然喝下毒酒,以死相谏。后来虽经太医全力救治得以保命,但上官婉儿却自请降低身份。唐中宗只好将其降为婕妤。婕妤在唐朝嫔妃等级中,相当于正三品。

在上官婉儿和其他大臣的死谏之下,安乐公主的“皇太女”之梦彻底破灭。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何以留下千古遗恨?

上官婉儿

 

安乐公主的愿望没有达到,便与母亲韦后联合起来,毒死了唐中宗。唐中宗驾崩后,朝政大权尽落韦后之手。作为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对头,上官婉儿处境顿时险恶。上官婉儿审时度势,毅然依附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共商对策。《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记载,“政出后宫,思屠害黎庶;事连外戚,欲倾覆宗社”,上官婉儿“拯皇基于倾覆,安帝道于艰虞……居危以安,处险而泰。”

公元710721日,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与韦后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夺权争斗。但就在李隆基灭杀韦后及安乐公主之时,仓促之中也将上官婉儿杀害。《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记载,上官婉儿“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钴锋,亡身于仓卒之际。”

在刀光剑影之中,上官婉儿带着惊恐的眼神,缓缓倒在了地上,结束了她身世悲惨、命运曲折又风光无限的一生,时年47岁。

无辜也好,意外也罢,政局动荡之际,死亡会随时降临。但这次,在朝堂历练了30多年的上官婉儿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艳丽四射的梅花,瞬间枝折花落。那一片片背负着仇恨、充满着哀怨又伤痕累累、强颜欢笑的花瓣,在血水的浸透下,四散飘落。

从此,世上又多了一段悲情,又多了一声叹惋。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何以留下千古遗恨? 

上官婉儿墓志

 

大唐王朝,彰显着女性的荣光,却也浸透着她们的鲜血。

政变之后,唐睿宗李旦继位,不久恢复了上官婉儿昭容的称号,并以昭容身份安葬了上官婉儿。

一千三百多年后的20139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阳附近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葬,虽然出土了墓志,但墓中并没有发现上官婉儿的棺椁。

千年而下,上官婉儿已是尸骨无存,我们只能从她流传下来的几十首诗歌中追忆这位“巾帼宰相”的横溢才情: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光前绝后,千载其一”,梅花喋血,万古悲叹!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何以留下千古遗恨?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何以留下千古遗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