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2017-06-15 17:52:43)一、教育实习意义和目的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
1.使实习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2.使实习生在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通过实习加强我校与各中学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新时期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推动我校和中等教育稳定发展。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1、从美术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高中的美术教学的现状 2、探究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发展现状。3、从学生心理角度探究现今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调查结果
美术: 从美术教师的自身、教学、学生心理等方面探究现今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中学美术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美术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中学美术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本科或本科以上。
在教学方法方面,高中的美术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欣赏法、讲授法,并侧重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同时在课堂中较多的利用小组讨论学习来让学生发现、巩固其中的知识要点。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使用多媒体、扫描仪、幻灯片投影等先进的手段,从而取得更好的美术教学效果同时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在多媒体和投影仪的选择上,教师偏向于多媒体的使用,因为美术课在高中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能让他们放松下的课,这样的课堂会让他们感兴趣。同时并在黑板上以板书参与讲解说明一些重点知识。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另外,事实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 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一般会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同时也使整节课堂气氛活跃不枯燥。调查中,有的美术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美术这门课,因为它不属于参加高考考试范围内的科目。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或者查找课文及资料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有危机感,会去了解一些作品内容。所以,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我也不断与同学互动提问,这样效果比我一个人讲好的多。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有一个老师讲授一课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相关的视频,音乐以及让同学们动手画,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这课的内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从教学态度上来讲,高一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对于刚开始的高中生活可能充满好奇,想让所有的学生都关注美术的学习,我觉得教师要做到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几节课不同的要求。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美术学习的发展情况。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美术。他们认为我高中时为了高考,而美术压根不算什么。我主要把语数外等学科学习好就好。美术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也不靠这个。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美术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生活中,美术其实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需要学习美术,美术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它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等。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我们更是要全面发展,好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帮助的,生活到处都展现着美,而这些美就来源于艺术家们。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好美术。
不过还是有部分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这些学生大多是本身自己对美术感兴趣的,学习过一些相关专业的学习的。比如:素描、书法、等。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美术本来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离不开它。也有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媒体教学挺好的,这样可以让他们欣赏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作品,增长见识,同时一天学习着文化课,有点枯燥乏味,正好美术课可以给他们放松下,看看名画视频,动手画画或制作些手工,这样让他们觉得特别自在。
有些课整个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而美术课更多的是教师带领着学生走进美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鉴赏美术作品,并亲自动手去感受美术的魅力所在。
根据调查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调皮,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再次,恰当地评价学生的画。评价是一个欣赏的过程。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每一幅作品,为他们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即使发现学生表现中的错误,成人也不必大惊小怪、立马否定幼儿的作品,而应该在充分观察和欣赏画面后仔细询问学生的画法并作出具体的评价。事后,我们可以引导他去观察、认知相关事物的特征。要知道,许多科学知识的掌握,都是在生活中逐渐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来的,就好比小时候我们也许有过画绿太阳、红小草的类似经历,但如今还有谁不知道小草长在地上是绿颜色的呢?成人过多的关心与干涉只能使幼儿失去创作的源动力,扼杀了中小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
最后,从学生心理角度探究现今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1、教育价值观
2、学习态度
3、学习目的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