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给儒行国学夏令营的学生放映电影《老师好》,学生纷纷落下了感恩的泪水,客观来说,这部电影尽管不是一部大制作的电影,但是真的很感人。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暑假期间,很多地方的家长和师生的关系并不和谐,这样的新闻网络上一搜一大堆。我常常在想,假如教师成了高危职业,年轻精英纷纷逃离,或许对民族的未来不是好事。
电影中,德云社于老板饰演的苗宛秋老师,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令人动容,在五十年代,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拿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却因家庭出身,只能报考师范大学。他把自己的期盼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学生身上,希望他们都可以成才。他对待学生的感觉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这样的师生感情令人动容,这也应该是天底下师生关系应有的状态。
宋明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书院。这时的书院如家庭,师生如父子,每当读到史可法和他的恩师左光斗的故事,辛老板都不禁潸然泪下,天下没有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我们的学校不是公司,老师不是服务员,学生更不是上帝,家长更不是消费者,校园是纯洁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高举理想主义的大旗,抵制各种诱惑,为往圣继绝学,为国家育栋梁。假如丧失了理想主义,变成粗俗不堪的生意人,以做生意的眼光教书育人,会伤害家长的感情,败坏教师的声誉。
前年家父来昆,期间带他去了晋宁国学馆,适逢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请恩师王议祥教授讲学,就和家父一起前去。看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上略有小成,家父感慨说,中华文化复兴有望!家父早年间是民办教师,每年都有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后因家庭负担太重,无奈辞职,下海经商,但一介书生,终因世俗龃龉,未酬其志。读大学时,有鉴于家族经历,读了师范学院的非师范专业,但是现在还是做了老师,如今看来,这条路是对的。 弘扬传统文化的这条道路是寂寞的,经常有人上车,也经常有人下车。回想2013年,我要辞去企业培训讲师工作,专心做国学教育,王议祥教授也多次建议我不要冲动。一路走来,颇为艰辛,越来越体悟到老师之用心良苦。王老师一生更为传奇,最后也是在教育行业安身立命,传道解惑,他的单位就是云南师范大学,我也曾在师大西南联大校区,认真听先生教授《易经》。初入滇时,王教授对我给予了大力支持,先生之高风亮节,没齿不忘,更为我树立了人生做人的标杆,教师的模范。
今年三月在曲阜办班,请到张红星教授前来传道,与张先生五年前结识。五年来,先生一直奔波于神州各地,孜孜不倦,布道解惑。闻听先生有收我为徒之意,在圣城曲阜,在全体学员之席位之前,恭恭敬敬的按照古礼,给先生磕了三个头。师父勉励我继续做大国学汇,让更多国人受益。后有幸陪师父畅游北京,曲阜,师父一路所显示出之博闻强识,谦和态度,让我深信,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先行者,中华文化在当代一定可以大放异彩。
著名的教育家巴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每一年的国学夏令营,不管再忙,我都亲自带学生,在教学生的同时也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不管面对多调皮的学生,我都耐心的去鼓励他,去帮助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这一个月,课间备课,读了大量的书,让我梳理清楚了很多关系,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教育报国的志向。儒行书院也会在办好短期师资班的基础上,朝着长期全日制成人国学师资班方向前进,有效解决师资匮乏问题。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犬子泽锴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听国学经典,不知道他将来愿意不愿意走文化教育这条路,但是一定会让他读个好大学,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每一期夏令营都有让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几个孩子不许感动的说,未来他要做像我这样的人,去弘扬中华文化,我听了不仅感动,每次都有用心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去做一个正直善良勇敢的人,去大胆追逐自己的梦想,去按照自己的内心过完一生。虽然有的时候,他们不是太明白,但是,我想,教育就应该这样,我们的布道者一定要有激情,要有感染力,用自己真诚的灵魂去打动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真心付出去感动每一个调皮浮躁的孩子,让他们知道,在老师眼中,你最珍贵。这是一部关乎人性,教育,青春的好电影,正如苗老师所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做一个真心,真诚,真实的老师是幸福的,感恩所有的遇见。
作于2019年度暑期国学夏令营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