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游长征板话八十九千佛山之战

标签:
四川茂县千佛山红军 |
2016年10月於四川茂县
红军激战千佛山,两个半月才打完。
牵制敌人十九万,有效支援泸定县。
从江油西山公园红军陈列馆出发,经大康一路西北行,走在当年汶川、北川大地震遗址上,不时还能看到地震留下的遗迹。到桂溪又折向西南,行走在北川大地,过陈家坝到达老北川县城。八年过去了,老县城里空无一人,但东倒西歪的楼房还颤巍巍立在那里,原来老县城成了一个地震遗址博物馆,还真有游客来此凭吊。而县城的机关、学校、商店、居民统统搬到离此30公里外的新县城去了。当年有多少活生生的生命几秒钟内就被夺去,许多家庭失去了父母和儿女,这是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无法抗拒。但80多年前红军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明明可以躲避他们却迎难而上,这是多吗高贵的品质呀!所以我们今天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从曲山又折向正西,到达禹里镇,这里有千佛山战纪念碑、纪念馆。来到禹里镇天已大黑,我找个家庭家庭旅馆住下。第二天,我先到离此20多公里的禹穴参观。等回到镇上,已到上班时间,但纪念馆仍然铁将军把门,我只得先去看千佛山战役纪念碑。
涪江流域的江油、中坝地区,枕山面水,紧邻川西平原,物产丰富,利于红军休养生息。但是,红军重任在肩,要打破蒋介石的围攻,要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就不能在这里久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江油附近的任家坝召开高级干部会议,研究行动方针。会议决定:西进岷江地区,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
要西进,必需首先突破邓锡侯在土门、北川河谷设置的防线,迅速占领岷江流域的松潘、茂县、理县、汶川等地。
北川河谷,是红四方面军长征西进的唯一通道,南面就耸立着海拔2900多米的千佛山,山峰陡峭,东西绵延百余里,是南扼川西平原、北控北川河谷的天然屏障。土门,地处北川河谷中段,也是东达北川、西进茂县的要隘。
邓锡侯为阻止红军西进,已凭险筑碉,封锁土门,全力守备北川河谷。为打破敌军固守北川河谷的计划,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发起千佛山战役。
战役分三步实施:第一步,由北川向南打,夺取千佛山、观音梁子等制高点,控制北川河谷,造成红军攻打成都和川西平原的态势,以吸引和调动川敌主力;第二步,突破土门要隘,主力乘胜西进岷江地区;第三步,坚守防御岷江左岸地区,牵制川敌西犯,掩护红四方面军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共同北上。
4月底,红军开始出击。红30军第88师于漩坪突破,歼敌一部。5月1日,红30军第89师击溃敌陶凯部,占领墩上(千佛山战役纪念碑所在地)。5月2日,红9军、红30军主力,从蔡家咀、乱石窖抢渡前江,击溃敌第28军杨宗礼第15旅,攻占大垭口。
5月10日,红30军第88师和红9军第25师各一部,从千佛山两侧夹击敌军。千佛山主峰海拔2900多米,是北川河谷最南侧的制高点,山势险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红军攻占千佛山主峰佛祖庙后,追歼逃敌至西大垭口。
5月14日拂晓,红9军、红30军和红31军一部,分左、中、右三路向北川峡谷的咽喉——土门发起总攻,经激烈战斗,土门防线被突破。5月15日,红军占领茂县。5月18日,红军又在大垭口重创敌王缵绪部第3旅,击毙其第9团团长王三友,敌攻击受挫。
这时,徐向前总指挥率红四方面军主力,通过北川河谷,西进岷江流域。王树声将军指挥红4军、红31军各一部和红33军,继续坚守千佛山、土门一线,完成掩护主力、牵制和阻击岷江左岸之敌的任务,于7月中旬才由东往西逐次撤离战地。
千佛山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军的围追堵截,使蒋介石企图消灭红四方面军于涪江流域的妄想宣告破产,为红四方面军顺利通过北川峡谷,向岷江上游地区挺进开辟了道路。
千佛山战役期间,红四方面军牵制川军89个团、14万多兵力,有效策应了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大渡河、抢夺泸定桥的战斗。红四方面军进驻北川,也揭开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序幕,也为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制定新的战略方针,赢得了时间和战略机动。
在这73天里,北川人民为红军修桥补路、打粮运粮。1500多人参加红军,3200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上万名妇女、儿童为红军缝衣制鞋、站岗放哨,仅有4万多人的山区小县为8万红军和2万红军家属提供了给养保障。
红军撤离时,青壮年为红军运送物资西进未归者达30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有名有姓的被追认为烈士者达1097人。在1936年,北川的人口从4万多人锐减至2.5万人。这是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牺牲,对此,我们不能忘记。
红军到达北川后,迅速建立了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领导贫苦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支援前线。为了广泛动员群众投身革命斗争,红军组织人员书写、錾刻标语,张贴文告,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揭露旧社会的黑暗。
建国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1958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始普查,并将尚存的红军纸质文告、木板贴件和其他红军文物收藏于县文化馆。1987年,将能够移动的红军石刻标语集中到曲山龙尾公园。2002年,再移至禹里镇,收藏于新建的红军石刻碑林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县文化馆内的红军文物全被掩埋,唯收藏于禹里镇的红军石刻标语得以完整保存。灾后重建中,新建的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念馆及红军色碑廊,将红军的石刻标语陈列其中。
红军的石刻标语是当年红军和北川人民为革命英勇奋斗的历史见证,是北川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文物所承载的红军精神,永远激励着北川人民自强不息,开创美好的未来。
我来到禹里镇北川红军纪念馆,馆前有一组大型铜雕,是红军战士在首长指挥下向敌人冲锋的画面。铜雕后面有一排面阔七间、带廊厦的两层楼房,二层檐下悬着“北川红军纪念馆”。纪念馆仍然没有开门,我就转到纪念馆右侧红军石刻碑廊。碑廊里,石刻大小不一,文字有多有少,都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和所领导的工农红军的政策和方针,如“红军是穷人的军队”、“共产党是穷人的政党”等,在这里我看到了最早提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标语,而最简短的同类石刻就是“赤化全川”。
在北川我见到了两座“千佛山战役纪念碑”,一座在敦上乡302省道旁,此碑有被楼房包围的危险。另一座在禹里镇纪念馆的后面的山坡上,红色瓷砖镶嵌的碑身上,有“千佛山战役纪念碑”九个金色大字。北川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八十多年前的“千佛山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