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饭怎么办:请给孩子一点“饥饿感”!

标签: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孩子老吃零食上什么早教好扬州东区早教扬州东区托班 |
小区里的孩子,有两个特别引人注意。
http://p4.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f3a1cb8d4e4846a5a6133a6cf3b3184d.jpeg
01
两个家庭的观察实录
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3b757eca515b4d64938774a6cc60a165.jpeg
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02de94bd3037465488bf5e3fc929e959.jpeg
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6fb20d4106004b1682b326a24ba976c4.jpeg
http://p0.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d523b540d1df4dbfb20126ad4deddc4c.jpeg
02
被无处不在的食物吞噬的感受
观察的结果让我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果果和豆豆,一个吃得多,一个吃得少,看似相反,却有着相似的处境。那就是:
长久以来,人们的生活都是非常规律地每天吃三顿饭。身体适应了一日三餐的节奏,到时间肚子就会发出咕咕叫声,提醒人进食。
然而,近30 年来,中国的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人们生活中在购买食物方面的支出比重越来越小。
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ef9ddad9e003445e873eb038641e5b66.jpeg
市场上,食物的种类和供应量成倍增加,多数家庭都有“想吃什么都吃得起”的感受,但似乎却又想不起来吃什么。
越来越多的家庭从原来不够吃,发展到现在吃不完甚至出现食品放置过久只能扔掉的情形。总体上,忍饥挨饿的感觉正渐渐地远离中国人的躯体。
其实,保持适度的饥饿感,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是有利于养生保健的。
但是,在今天,无处不在、伸手可及的海量食物正悄悄地吞噬着人应有的一些正常感觉。
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297bfb062bf847249d112df39ca165a2.jpeg
果果的外婆,时刻关注孩子的温饱,不等孩子出现饥饿感,食物就能随时奉上。
无论在客厅玩耍,还是在外面嬉戏,还是睡觉前……果果生活里的任何时间段都会出现食物,而早已不是规律地一日三餐或一日五食。
外婆的细心喂养,扼杀了一个人处在萌芽期的饥饿感。而豆豆家,虽然妈妈不是随时喂食,豆豆却能在任何地方找到吃的。
果果吃得多不觉得饱,豆豆到吃饭时不觉得饿,都是因为身体中最天然的饥饿反应几乎散失殆尽!
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47a1c682e8ae46ee9c40fb693bc750ee.jpeg
03
吃的时间和空间
要想身体健康,饮食健康是最基本的内容。
现在家长开始更多地关注起饮食的质量,比如花大价钱买外国奶粉、外国食品,但我觉得,
像果果和豆豆这样,不分时间、地点地进食,破坏了孩子天然的进食节奏,对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都是有危害的。
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df0be3dad0224223ba926f49adc1e791.jpeg
保持儿童健康饮食状态的一种方式就是定时、定点,即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喂食。
定时,就是如果确定了一日五食的节奏,就要在固定的时间提醒孩子进食。
而在非进食时间,则不要提及或者展示食物,更不要让孩子看到其他人进食。看到别人进食,人会自然地分泌消化液,从而激发饥饿的感觉。
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9f5b3994d438425fa99207a47e53ba45.jpeg
定点,就是在家中,要把食物集中放在固定的地方,比如餐厅的桌子上。而其他地方不放食物,尤其是不要在孩子的卧室、书籍旁放食物。
如果孩子想在床上或者边看电视边吃饭,不可以!而且吃饭就是吃饭,专心地吃饭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食物的味道,所以最好也避免让孩子在餐桌上边吃边看书。
家长也要从自己做起,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
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0909/952278a0e2994e4f96ab5b5473bb11af.jpeg
坚持这样的进食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孩子天然的饱感和饥饿感。
而
时间久了,到了进食的时间,把孩子带到固定的进食地点,孩子自然就处于良好的进食状态,而一旦吃饱了,他就可以自然地放下筷子,心无旁骛地去玩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