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后,海蒂的笑容时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羡慕嫉妒克拉拉有这么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朋友,不仅让克拉拉治愈了腿疾,还让她布满阴云的心里洒满了阳光,若谁能拥有像海蒂一样的朋友,那定会收获一生的福气。
一生中,我们会结交很多朋友,不同的朋友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色彩,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不一样的影响。A是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因为她的孩子和我家二宝差不多大,平时带娃时经常会在楼下遇见,从一开始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渐渐熟络起来。然而,越是熟悉,越让我有一种想逃离她的感觉。
因为每次和她聊天后,都让我心情很不爽,她会向我抱怨公婆的偏心,对她和孩子不闻不问;抱怨老公不会关心人,连她的生日都记不住;抱怨孩子不听话,脾气太倔,不好带;抱怨现在的生活枯燥无味,一天天过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你看谁又去哪里旅游了,自己怎么就活成了这样……
在她面前,我就像个垃圾回收站,负面情绪像瘟疫一样会传染,听她唠叨完,我的胸口像是塞进了一团棉花,渐渐地,我开始有意躲着她。后来,我连她的朋友圈都屏蔽了。
颖是我的偶像,我们相识于小学四年级的一次语文竞赛,第一次见她,她带着一副眼镜,瘦高的身材,像一根竹竿。虽说是第一次见面,但她的名字我早已经知晓,她是全乡的学霸,无论是数学竞赛还是语文竞赛,都能看到颖的身影,我们属于不同的学校,是竞争对手。
后来,我和颖进入同一所中学,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一直到高中毕业。她是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女孩,深深地影响着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28/063a3b9a597a46cf8cb1bebc3c90c078.jpeg
有一次我们去参加数学竞赛,一同去参赛的有3个人,其中有一个是替补,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有替补这回事,直到进入考场我们才知道,因为替补不与其他人同一个考场,颖就是那个替补。可那次竞赛只有颖获奖了,取得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事后,颖笑着跟我说,当她知道自己是替补时,心里有那么一丝难过,然后就赶快告诉自己,好好答题,争取取得个好名次。
现在颖是一名医生,她很忙,我们偶尔见面,她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还像读书那时候一样努力,总有目标在前方等着她去实现,和颖在一起,我不够努力,都觉得配不上有她这样的朋友。感谢我的生命中有颖,她让我学会了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每天都充满正能量。
一定要让孩子结交一个像海蒂一样的朋友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要成功,15%靠知识,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我倒觉得与其说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朋友关系,不如说是受积极向上的朋友影响,积极向上的朋友总是在传播正能量,与这样的人为伍,会激励你与之并肩前行,不知不觉地自己也就进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结交一个像海蒂一样的朋友,这个目标从孩子3岁就开始了。
其实,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交往的欲望,比如两个七八个月的婴儿相见,他们会非常高兴,手舞足蹈,嘴巴里发出呜呜哇哇奇怪的语言。孩子在2岁之前,处于交友的朦胧期,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低幼龄的孩子,虽然他们会待在一起,但基本上是各玩各的,但是到了3岁以后,随着心理的发展,以及孩子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才开启正式的交友模式,这时我们要让孩子去结交一些性格开朗的朋友,因为这样我们的孩子就很容易受到朋友正能量的感染,让我们的孩子也变得积极、阳光起来。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其实,在孩子的某些成长阶段,同伴的影响会大于父母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重要他人概念认为父母是孩子互动式的重要他人,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重要他人的角色作用会逐渐减弱,但老师、同伴等重要他人的地位会逐渐上升,孩子通过模仿学习父母等长辈继而发展到同伴,在同伴的行为与情感反应中逐渐形成自我认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28/0966f6e484c1409c9e65d6da34970be3.jpeg
我家老大现在读小学二年级,我明显感觉到孩子自从上了小学,同伴对他的影响有时会远大于我们对他的影响。比如,他平时在说话时会冒出一些当今网络流行的语言,在我们看来这些语言不太文明,我们会要求孩子改正,孩子在我们面前或许不说,但是只要和朋友在一起,这些语言又会不知不觉地冒出来,他解释说朋友们都这样说啊!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能够结交一个积极向上的朋友,那么,孩子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颖对我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交朋友的技巧——树立规则意识,保守自己的底线
虽然说交一个像海蒂一样的朋友,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但前提是我们的孩子得值得别人去交往,或者说别人愿意与我们的孩子交往。关于如何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其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不再赘述,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要做到两点:一是树立规则意识;二是保守自己的底线。
1.树立规则意识
我家老大他们班上有一个男孩可以说是人见人厌,每天都有人跑去找老师告状,因为他总是招惹别人,放学的时候排队走出校园,他拿着水壶晃来晃去,晃到别人身上,还嬉皮笑脸,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下课的时候,趁其他同学离开座位,随意拿别人课桌上的物品,又不会及时归还;他会冷不丁地推站在他身旁的同学,或者用手拍打别人的头。总之,对别人是各种冒犯,而他的父母却解释说:“我家孩子喜欢和别人闹着玩,他没有恶意。”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28/d9769be4e505407c91e691fdaa153cc2.jpeg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需要规则的,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相处才能融洽,那些破坏规则的孩子,肯定不会受欢迎,大家会排挤这样的孩子,不愿意与他交往。我们可能无法做到让我们的孩子人见人爱,但至少要懂得规则,不让别人讨厌,这样别人才愿意与之交往。
2.保守自己的底线
让孩子去结交积极向上的朋友,是为了让孩子受到他人正能量的影响,而不是唯别人马首是瞻,没有自己的主见。在一群孩子中,有的孩子会充当领袖的角色,制定游戏规则,统领其他孩子;有的孩子则充当小跟班的角色,别人说什么是什么,即使自己不愿意,迫于同伴的压力,他们也会委屈自己答应下来。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保守自的底线。
怎么教会孩子保守底线呢?这并不需要刻意为之,我们在早期(3岁之前)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合理的选择,支持他的决定,比如,给孩子挑选衣服时,我们可以让他参与讨论;出去玩时,可以让他在几个地点中选择一个。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自由与权力,那么,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才能充分表达自己,坚守自己的底线,不会为了屈从于别人而失去自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28/7ddafcda9e6a42a9bf31e69f7e97b4fd.jpe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