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2014-09-16 15:00:10)
标签:

学习动机

知识点

品德

教学

学习迁移

分类: 继续教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总学时: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教育管理等专业学生必修的教育理论课程。它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材教法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为他们以后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理论提供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教育理论于教育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在保证本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3、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做必要的书面作业。提倡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

4、综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教育心理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明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意义,理解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

二、发展时期

三、成熟时期

四、完善时期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三、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

  考核要求:

   知识:

    1、能陈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能简要地陈述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简要了解本书的基本结构。

   理解:理解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心理发展、关键期、自我意识、社会性认识、认知方式、掌握学习等概念。了解童年期、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熟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童年期、少年期的心理特征

三、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第二节  小学生认知发展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二、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第三节  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教育含义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教育含义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

   三、人格发展与教育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考核要求:

   知识:能陈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观点。

   理解:能对心理发展、关键期、自我意识、认知方式等术语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理解。

   运用:能就如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学习的含义、学习的过程及其阶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了解各流派的学习理论。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的类型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试误说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顿悟说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三、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说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的实质

   二、学习理论流派

  考核要求:

   知识:

    1、能陈述学习的概念,学生学习的特点。

    2、能陈述各种学习的代表人物和最主要的观点。

   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术语: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试误说、顿误说、认知发现说、同化、有意义的学习。

   运用:能简要评述各流派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理论等有关知识。掌握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成就动机理论

四、成败归因理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

  考核要求:

   知识:能陈述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等术语。

   理解:对各种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有所理解。

   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迁移的概念、类型等基本知识,理解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明确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了解迁移理论。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二、迁移的种类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迁移理论

二、现代迁移理论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促进迁移的教学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迁移的含义

   二、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

   三、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

   四、迁移的理论

  考核要求:

   知识:

    1、能陈述迁移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2、能陈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理解:能理解迁移的理论。

   运用:能根据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条件促进迁移,防止干扰。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了学生掌握知识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具体把握知识的获得、理解概括、巩固保持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类型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三、知识学习的作用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一、知识的直观

二、知识的概括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知识的遗忘及原因

二、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知识学习的类型

   二、知识的获得

   三、知识的保持

  考核要求:

   知识:

    1、能说出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直观的类型。

    2、识记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上位学习、变式等概念。

   理解:

    1、理解直观手段之特点及适应范围。

    2、能理解遗忘规律及原因。

   运用:

    1、能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2、掌握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3、能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含义及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掌握培养两种技能的方法和要求。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技能概述

一、技能及其特点

二、技能的种类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原型定向

二、原型操作

三、原型内化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操作技能及其形成

   二、心智技能及其形成

  考核要求:

   知识:能陈述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概念。

   理解:两种技能形成的过程。

   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第八章  学习策略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各种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认知策略。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分类

二、认知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

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二、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分类

   二、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训练

  考核要求:

   知识:能陈述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理解:

    1、理解元认知的含义与结构

    2、掌握学习策略熟练的原则和方法

   运用: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认知策略。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措施。理解创造性的含义,掌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途径和措施。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三、创造性的培养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三、创造性及其特征

   四、创造性的培养

  考核要求:

   知识:

    1、能陈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2、了解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理解:

    1、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创造性、定势、发散思维等术语

    2、理解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运用:能结合所学知识及自己的见解,谈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具体做法。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态度、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形成过程的心理规律,掌握良好态度与品德培养的有效措施。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三、品德与态度的关系

第二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二、影响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一、有效的说服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利用群众约定

四、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态度与品德的含义及心理结构

   二、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三、态度、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四、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考核要求:

   知识:

    1、能叙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理论。

    2、能陈述态度、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理解:

    1、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态度、品德、道德评价、替代强化等术语。

    2、理解品德形成的过程。

     运用:能用本章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和原理,为品德不良学生设计一个有效的教育方案。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理解心理辅导的含义,掌握改变行为和认知的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四、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二节 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及意义

二、心理测验

三、评估性会谈

第三节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标准及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二、心理评估

   三、心理辅导

  考核要求:

   知识:

    1、能陈述心理健康的含义。

    2、能说出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3、能叙述心理评估与心理辅导的方法。

   理解:

    1、能解释影响心理健康的主因素。

    2、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教学目标及其表述方法、教学媒体选择方法及教学策略的选择。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四、教学任务分析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一、教学事项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媒体

四、课堂教学环境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三、个别化教学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及表述

   二、教学过程的组织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考核要求:

   知识:

    1、能陈述教学目标及分类。

    2、能叙述九大教学事项。

   理解:

    1、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行为目标、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程序教学、教学策略等术语。

    2、理解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一堂课进行教学设计。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章次

标题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2

 

 

第二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3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4

 

 

第四章

学习动机

2

 

 

第五章

学习迁移

2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3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2

 

 

第八章

学习策略

2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3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4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3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2

 

 

合   

32

 

 

 

参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    章永生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教育心理学》    潘  菽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教育心理学》    邵瑞珍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教育心理学》    李伯黍、燕国材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教育心理学》    张向葵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