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山河故人》分析
(2017-06-06 21:10:28)
标签:
电影文化情感 |
分类: 原创 |
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山河故人》
故事概述:
电影分为三个阶段来叙述,从1999年到2014年,最后停留在2025年。
故事发生在汾阳的一个小镇上,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青年却陷入了一段三角恋,汾阳姑娘沈涛在张晋生、梁建军的追求下,最终选择了一心追逐金钱的张晋生,而梁建军最终愤然离开了汾阳。
到了2014年,沈涛与张晋生离婚了,而张晋生带着儿子Dollar去了上海再婚,而梁建军因为身患绝症,带着妻子儿子回到了家乡。在担心高额治疗费的时候,无奈找到沈涛借钱治病。就在这一年,沈涛的父亲去世,Dollar回到了汾阳参加葬礼,沈涛深知儿子的变化,同时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虽然不舍,只是把家门的钥匙给了儿子,最终还是让儿子回到了张晋生身边。
故事到了未来的2025年,在澳洲长大的Dollar在中文学校学习时与自己的中文老师发生了一段忘年恋,Dollar虽然一直挂着母亲给他的钥匙,但是他始终无法想起母亲的名字,只记得她有一个字叫涛,波涛的涛。
电影风格:
要说该电影的风格,首先要介绍一下该片的导演贾樟柯。
贾樟柯出生于汾阳,是一位来自于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他擅长用镜头语言来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的转变。他追求“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直言批评当代中国电影对真实生命的关注。贾樟柯的作品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正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他不单单去做道德的判断,跟主要的是通过人物个性鲜明的对比来展现历史时代变迁过程中的细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
电影从2015年至2016年间在戛纳电影节、台湾电影金像奖等众多奖项中均有提名和获奖情况。从贾樟柯的电影中国,世界可以更好的了解整个中国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的改变。
电影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人物的刻画通过特别的电影语言来展现。整个影片分为三个部分,90年代时,画幅为1.33:1,2014年时,画幅表现为1.85:1,最后在2025年时,画幅变为了2.35:1。每个人的性格的变化的改变随之也会带动着环境等周遭事物的改变。电影中会出现四处充斥着虚焦的空境,这样的镜头正在制造某种情感与心灵上的不适。
但是在电影中的最大瑕疵出现在Dollar,七岁出国,但在国内熟练掌握的汾阳话、上海话和普通话在2025年需要上语言学校,在家里和父亲吵架需要请翻译,这样的故事关系无法说服观众。
电影分析:
首先,电影名字《山河故人》,每个人都只会陪你走一段路,但终究山河改,故人散。简简单单的故事,从人物情感中表现出浓烈的情感。
第一段中, 当沈涛选择了张晋生的时候,梁建军选择离开了家乡,扔弃的家门钥匙,终究不在回到这个成长的地方。但是故事的转折却在后面,梁建军因为身患绝症回到家乡,沈涛大方的借钱。
山河依旧,故人还在。
第二段主要是以沈涛自身的故事来展现今天的社会。2014年,沈涛的父亲在去参加老战友大寿的路上离开了人世。这个转折表现出故事从友情变为了亲情。张晋生不在是当年那个沈涛的朋友,而是前夫。在父亲离世之后,与儿子相处的时间,表现出血浓于水的情感是不会被时间和距离所淡化。
沈涛带着儿子走过父亲去世的路,将家门的钥匙留给儿子。山河已改,故人依旧。直到最后即使Dollar早已忘记中文如何讲,但是依旧知道自己在汾阳有个一母亲,那里是自己的另一个家。
最后的未来,导演想表达的是爱情。电影中的爱情,打破了中国观念中的爱情。无论是时间、环境还是观念,展现出一个跨伦理的爱情。从小缺少母爱、父亲只为坚守自己城堡,不愿涉及其他人,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Dollar,内心终究向往着无拘无束的生活。选择一个比自己大的人,可以让他有一个依靠。这样的互帮互助,虽然超越了伦理,但是却展现出另一种更加真挚的情感。最后呼唤母亲的名字,唤醒了逐渐远去的故人。
一切的浮躁过后,雪地独舞,山河已变,故人离散,只剩孤独一人,看尽一生酸甜苦辣。从年少轻狂到事业有成,最终孤独终老,可漫天白雪,掩盖不了时间流逝的痕迹,终究生活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