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用技术》有综合性与实践性

(2012-04-04 19:56:20)
标签:

杂谈

分类: 理论观点

《通用技术》有综合性与实践性

马玉涛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238341)

内容摘要:通用技术因其通用性,显得既重要又“普通”。《通用技术》教学常会出现既“容易”,又难以取得突破,以实现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目标。综合性和实践活动性是通用技术教学的两个重要特性。如何看待综合性和实践性,并从这两个基本方面出发,是践行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关键词:综合性   实践活动  创新人才  案例 

 

《通用技术》应该大张旗鼓地、鲜明地指出,这是一门综合课、实践课。它与高中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只有学校、教师和所有的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实施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也就是说不能把这它看成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分科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他学科有时也有,但不像《通用技术》那样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知识的综合运用,把学生实践活动目标化、活动内容模块化、教学实践活动常规化和实习经常化,以便实现其课程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通用技术是:“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

不用系统的,特别是整体的观点和视角去认识、利用、改造世界;不通过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不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并检验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就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这样的目标只能用综合的,实践的方式去实现。那么高中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怎样去实现?如何更好地践行这门课程?

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样说道:“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创新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新审视和栓释,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创新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来源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运用和再构。要在活动中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在要在活动发现问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并自然地把它们熔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用;在活动中创造性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求异思维。技术是综合的。比如要设计一辆车,既有物理的构成,物理的运动;也有化学的反应,能源动力的转化;也有机械的传动,空间的结构;也有美学的装饰,意志的表现,人文的精神。但车只是一辆完整的车,一个整体,具有整体的原理、结构与功能。

同样是凳子,有的华丽厚重,有的柔软舒适,有的轻巧便携,有的折叠转向自如,这都是创新活动的结果。创新能力不是教会的,是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已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形成和发展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是在实践中体验,经过反复偿试、失败再成功的过程中形成。

二、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方法

通用技术的教学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从试题开始,并到归纳解答试题结束;而是从生活实践开始,从发现问题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或者再发现和再解决,也就是创新的过程。技术是从改造自然中产生,并回归自然;从生活中产生,并回归生活;从实践中来产生回归实践;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再发现,再解决的反复。“实践出真知”,传统教学方法在通用技术这门课程中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和无助。这也是很多教师认为这门课不好上、难上的原因所在,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通用技术教学的综合性主要表现有:制定计划,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方案的实施,制作加工,使用维护,制定产品说明书等等。技术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技术可以多层面、多视角、多途径实现技术的目标,这个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台灯的开关,既可以是机械手控的方式,也可是电子遥控的方式,也可以是声光控制,既可以是按键的或旋扭的,也可是触摸感应的。这些都体现了技术多样化、个性化,既有能力的因素、知识结构的因素和个性喜好的因素。

学习中的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观察思考、实地考查、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评价交流、加工制作、改进优化等。既有独立探究、试验、尝试,也有小组分工与合作研究。活动是能力手与动脑相结合,是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改造客观与改造主观相结合。

三、通用技术教材的特点

通用技术教材把师生带入技术空间,体验技术魅力,感受技术的巨大作用,享受技术带来的安全、舒适、便利和技术的物质文明。技术的产生和人类一样的古老,又和人类一样无止境的向前发展,常存常新;技术的价值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中得到体现,并受使用目的、方式和方法影响。

技术服从并服务于人类的需要是学习技术的灵魂,技术发展是学习技术的主线,技术方法和应用是学习技术主体,技术的文化是学习技术的人文精神,更安全、更实用、更经济、更方便、更快捷、更节能是学习技术永无止境的追求。参天的大树、神奇的蜂窝、身着的衣、书写的笔、矗立的大楼、飞架的桥、飞驰的列车、冲天的火箭等都是教学的资源,是技术成果的物质形式,是技术运用的载体。

通用技术每个单元都有很多技术案例和各种活动任务,有具体的活动目标。每章节都有一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技术方面的规律、总结性的结论、技术规范、观念及对技术的态度情感。活动内容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兴趣,学得着,有得了,以推动学生技术素养的发展。

四、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实践

由于《通用技术》的综合性和活动性,教学活动有其特有的方式方法。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有两个抓手:一是案例,二是设计活动任务。

1、案例——重要的教学资源

《通用技术》不是枯燥地介绍技术的种类、特征、来源、技术方法、工具和技术文化。它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去再现技术出现的过程和成果,引起学生思考技术问题和创造的欲望。案例不是故事,如果非要说它是“故事”,那么故事的主人公是“技术”。案例讲术技术的规律、原理、方法和人对的技术追求和奉献精神。

案例有的是说明技术的发明、发展或创新过程,有的是说明技术辉煌的过去、多彩的现在或奇妙的未来,有的是生活、生产中的事例,有的就是身边发生的实例,也有的是学生参加青少年创新大赛的活动经过。

2、活动任务——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

活动任务是教材中的设计制作任务,如便携小板凳,台灯,桥梁,书架,小铁锤等等;也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和专长选择的设计制作任务,或者学生自己发现并力求解决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改善环境欲望和冲动,并通过构思设计予以实施,以体现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学生的这种创造的意识很多只是即时性、情景性,会因为外界环境复杂和条件暂不满足而消失。教师要创设情景和条件,启发创造思维,并给予鼓励和必要的帮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要对知识、经验、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运用,对设计对象进行整体认知,对设计计制作活动进行筹划安排。如设计台灯,要对台灯进行整体认知和建构——底座的稳固性,支架的灵活性,灯罩的美观实用性,电路的安全可先靠性,结构的新颖性,这些无不包含对知识综合的运用能力,体现了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建构事物的过程。

3、兴趣——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要前提

通用技术教学没有高考的压力,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的重要前提之一。比如教师拿着一个自行车模型,向学生介绍自行车的各组成,如各构件的作用、工作原理、系统结构与功能等等。没有几个学生能有兴趣听下去。听没几句就失去了耐心,不想听了!既便教师苦口婆心,强调这些知识有多重要、很实用,学生也没兴趣。为什么?因为内容学生很“熟悉”,太“常见”了,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没有学生有兴趣听教师讲解,教学成了低效或无效教学。

如果换一种方式,用问题探究的方法,情况就不一样了。车轮轮辐钢丝的受力特点是什么?如果有几根钢丝断裂,对轮有什么影响?车轮如果不用钢丝,用辐板式,其受力类型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学生都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种带着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主动发现问题,探究原因,寻求解决方案的学习方法,是学以致用,是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

 

 

 

 


     钢丝型轮辐        辐板式轮辐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创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个不错的选择。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用竞争激发创造灵感,用身边的榜样树立起创造的信心,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创造条件,用社会影响衬托创新的价值,从而引起学生设计的欲望和冲动,点燃创造热情,创造成果不断涌现。

在参赛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从主动发现的问题开始,经过质疑和释疑,到问题的明确。经过分析,和综合过程,遵循自然规律,顺应生活现实,由目标——手段之间的关系,有机结合,形成新的解决方题的方案。

4、活动过程体现技术人文因素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目标还有其的独特追求,对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技术是手段、是方法,是思想、智慧和人类意志的实现。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也必然走向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技术为了人、服务人并保护人类利益。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也可能带来灾难。学习技术要形成正确、合理选择技术,合理使用、开发和发展技术的意识。人在技术活动中求知和求智,在技术活动中求灵和求变,也在技术活动中求美和求善。技术关注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关注探索、感受的过程,并不断继承、吸收、发展和创造文化。技术是客观的,也是主观能动的,这是它人文性的基础。如中国的纸文化、陶文化、青铜文化,中外的各种建筑文化、汽车文化、服装文化等就是技术人文性的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