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给朱老师的微信

标签:
情感 |
分类: 原创散文 |
散文
发给朱老师的微信
洪砾漠
今年10月23日一25日,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理论研讨会暨理论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副主任李晓东、微型小说学会会长夏一鸣、文学报(上海市)主编陆梅、宁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南志刚等做重点发言。通篇报道中,沒有××省微型小说研究会长×××的名字及其相关声音等等报道,不知道什么原因?………
昨夜西风凋碧树,望断天涯路………
蓦然回首,重重迷雾中有司马迁式的硬汉子在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皓首穷经地写可以留传后世的作品!
朱××老师!上午好!这条微信转发给你,目的是想对你说,×××老师在微型小说界并不是很名气的人
福建省福州市冰心文学馆内刊《爱心》杂志2020年春季号发表了我三年前写作的散文《端端的声音和“代笔”》;他们寄给我十本杂志(我还没有收到),给我403元人民币的稿酬已经转账到了我的建行卡号(账号)。朱老师!你是不是想要这期《爱心》杂志?这文章讲的是文学事业代际传承问题,中国大陆最早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好像是秦牧。他早在1960年代就写过散文《两代人》,专门讲此问题。我的文章是从巴金研究会大概十年以前出版的一本《巴金纪念集》收录的一幅照片及其说明文字谈起。那照片是2005年11月25日上午,巴金的女儿、儿子及其再婚夫人唐宁、巴金的外孙女端端等乘船从上海市吴淞口出海将巴金和夫人萧珊(陈蕴珍)骨灰连同102朵鲜红的玫瑰花搬入大海时拍摄的,说明文字:“爸爸,再见!”“妈妈,再见!”亲人们向巴金和萧珊作最后的告别。
这是巴金的女儿和儿子讲的话。端端明明站在长辈身边双手扶着船舷栏杆,举手向海水中的骨灰和玫瑰花告别,呼唤着:“外公,再见!”“外婆,再见!”
可是,编书的人却沒有写上端端的话。这说明端端的声音被她的长辈们的声音掩盖了,因为她的长辈的知名度远远大于她的知名度。我的文章实际上是为著名作家的第三代人端端等人鸣不平。
我的文章写成后发在新浪网上我的砾漠先生博客,未能引起巨大的反响!去年5月我到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308号参加巴金故居办的讲座,认识了主讲人福州市冰心文学馆原任馆长王炳根,并相互交换了手机号码(他手机微信拒绝与我加好友),我因此与冰心文学馆的《爱心》编辑部主任邱伟坛加了微信好友。
我对于冰心的作品和传记,读得极其少;认为冰心的人生顺境的时间多于逆境的时间,冰心的作品不如鲁迅、周作人、巴金、沈从文、丁玲、茅盾、张爱玲、王蒙、王安忆、张贤亮等等作家的作品对我的吸引力大……
2020年11月14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