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文瑜著《苏州记》和《随风》

(2020-06-30 15:45:19)
标签:

情感

分类: 书话

书话

陶文瑜著《苏州记》和《随风》

 

洪砾漠


    去年1226(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纪念日),我收到去年第6(总第187)《苏州杂志》,见头一个栏目《纪念陶文瑜先生专辑》,急忙翻看,知道《苏州杂志》主编兼副社长陶文瑜先生于去年123日下午353分病逝于苏州,享年56.5岁,比鲁迅天年56岁多半岁,怅然良久。

    陶文瑜先生出生于19635月,比我年纪大一岁有余。我曾经走进苏州市南园饭店附近的滚绣坊青石弄5(目的是为了看看叶圣陶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房屋),见到了《苏州杂志》编辑黄恽,没有见到陶文瑜。现在想起来,这实在是很遗憾的事情,因为我与他失之交臂,永远再也见不上一面了。我又忆起数年前他曾经寄赠给我一件书法作品。

    陶文瑜著散文集《苏州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111次印,精装本定价65),黑白相间的书套,封面和封底有三分之二幅面呈浅灰咖啡色,三分之一幅面呈淡蓝色,连同内文,给人一种朴素、真实的感觉。人如其文其书,我由此猜测陶文瑜生前非常勤奋、俭朴、诚实、坚毅。

    陶文瑜著新诗集《随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南京市中央路165)20191211次印刷,苏州市越洋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字数3万字,精装本定价39元人民币。此书算得袖珍本,小巧精致。

浏览陶文瑜的《苏州记》和《随风》两本书,我惊喜地发现陶文瑜的诗歌和散文有四个特点:

一、陶文瑜的诗歌和散文像青枝绿叶的松、柏、小叶桉一样根植在苏州的文化土壤里,散发着姑苏的泥土芳香气味。《苏州记》一书有24.5万字,共67篇,其中第一辑《苏州记》18篇,第二辑《老宅》22篇,第三辑《太湖记》10篇,第四辑《古镇记》17篇。诗集《随风》共收诗歌56首。67篇文,56首诗,都承载着苏州长河一般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具有浓厚的水乡气息和泥土香味。

二、陶文瑜带领读者从古代、近代辗转而又从容地来到当今网络时代。请看《随风》一书中的《兴福寺》:

翁同龢说

门外皆劳人

他把清朝的事情忙完之后

就告老还乡了

翁同龢走进兴福寺

然后回过头来

很颐享天年地看看门外

他说那些东奔西走的

都是劳人

 

我和小海来的时候

和尚们都在念经

他们念念有词的样子

就是准备高考的考生

我和小海要喝茶去了

好好念吧

修炼好了就能到红尘中去

……(此处6句诗,我省略了——砾漠注)

 

去年的这个时候

也是夏天的一个傍晚

我和小海去网吧

我们像贴在电线杆上的

寻人启事

等待着找到别人或者

让别人找到自己

和一群孩子混在一起

我们像是两个

会写诗的和尚

 

《兴福寺》一诗开头一节是追忆清朝末年同治和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1830-1904)在戊戌变法还没有失败以前被慈禧太后“开缺回籍”后走进兴福寺的情景:翁同龢看到“门外皆劳人”,其实说明翁同龢仍在关心民间疾苦。诗的最后一节写“我和小海去网吧”,将读者从100多年前的兴福寺带到了网络时代的网吧,其间人们的心灵历程辗转而又从容不迫,实在令我拍案叫绝。

陶文瑜《苏州记》和《随风》两书中像这样大开大合的篇章比比皆是,我就不罗列了。

三、陶文瑜将古代文献巧妙地转换成现代白话文体或新诗体。《苏州记》一书中有一篇《陆龟蒙》,写的是唐朝诗人和文人陆龟蒙在苏州种田和写作《耒耜集》的故事。我认为陶文瑜写作这篇类似报告文学的散文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将有关陆龟蒙的古代文献读到烂熟于心的时候,才用现代白话文来叙述陆龟蒙的故事。

在《苏州记》和《随风》两本书中,像《陆龟蒙》这样摹画古代诗人和文人的形象的篇章还有不少。我认为陶文瑜所写的人事皆有古代文献记载可查;不过,他将“古代文献”作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精巧地构思和立意,写成了现代白话文体或新诗体,并且做到精益求精。这很不容易,与林语堂1947年写作出初稿的《苏东坡传》等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陶文瑜的散文和诗歌还有如下共同特点:语言简练、隽永;意境深远;耐读性强。

2020年第2(280)《收获》杂志有两个栏目刊载了纪念陶文瑜的文章。《明亮的星》栏目中的文章是小海2019128-12日写作的诗话《茶缸插梅花,想你又一年》、《河汉遥寄》栏目刊载荆歌《秋月太迟春太早——哭文瑜》和陶文瑜生前写作的生活故事《如意》。《如意》写的是1936年初冬时节苏州某小学教员许先生的家事和职业,人物生活的艰辛程度令我想起鲁迅(周树人)1924218日写作的短篇小说《幸福的家庭——拟许钦文》中的文学青年卖文为生的困顿生活。我发现《如意》一文没有收入陶文瑜散文集《苏州记》。

陶文瑜先生早早地撒手人寰,令人扼腕长叹!他的《苏州记》和《随风》两本书100年后还会再版再印让新生代读者分享他的思想精华和文字魅力么?

            2020629日下午(小阵雨)于四桂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