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家乡的方言
(2018-01-11 16:50:07)
标签:
乡土情感 |
分类: 原创散文 |
散文
丁玲家乡的方言
洪砾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丁玲(1904-1986)的家乡广而言之是中国湖南省。细而言之,常德和临澧县都算得是她的家乡。这一带属于湘西北,方言俚语竟然有不少与我的家乡湖北省东部山区木樨河的方言俗语相同。而且,丁玲部分作品中也有少量的她家乡的方言。
丁玲家乡的农村人通常将“余家(jia)”说作“余尕(ga)”,将“蒋家”说作“蒋尕(ga)”……将“没有”说作“冇”……我的家乡农村人也是这样说的。
2017年12月15日(农历丁酉年十月二十八日)初入夜,我在丁玲的祖籍地——临澧县黑胡子冲的丁玲堂弟蒋宗申先生家里正在与主人共进晚餐时,主人家的两个邻居来串门聊天。两个邻居是婆媳关系,婆婆叫蒋雪英,儿媳叫胡博文。她俩与主人蒋宗申和李春友夫妇交谈很随便,我能够听懂大部分。蒋雪英向主人介绍她的一个熟人的情况,说:“骇(音黑)人巴沙……”骇(音黑)人巴沙是方言词汇,意即很骇人,又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人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惊吓;一是指一个人的遭遇或命运很悲惨,很可怜。具体是哪种意思,需根据语言环境而定。我的家乡的人们也常讲“骇人巴沙”。
第二天早餐后,蒋宗申夫人李春友对我说:“我们今天中午要去附近村庄送礼,人家做八十岁生日。”我出于好奇心理想了解当地民情风俗,问:“你们当地人给老年人送生日礼,送什么?”李春友说:“现在一般情况是依农村规矩,现在是冬天,称几斤猪肉可以,送几斤土鸡蛋也可以。我打算到附近路边的商店买5斤鸡蛋作为礼品。”我问:“你们这里的鸡蛋多少钱一斤?”李春友说:“十块钱一斤。”我想起江苏省与上海市嘉定区交界地区的的一般的公路旁边的商店卖的鸡蛋价钱是每斤5.5元,是养鸡场用饲料喂养的鸡下的蛋,比农村散放养的鸡下的蛋便宜一些。我又问:“做八十岁生日的人是你们家的什么亲戚?”李春友说:“不是亲戚。和蒋宗申合势的朋友——是一个男人,做八十岁……”
“合势”也是一个方言词汇,意思有两种:一是指人与人的关系友好;一是指男女之间有暧昧的两性关系。具体也要依语言环境而定。我的家乡人也常讲这个方言词汇。
丁玲1932年——1933年间写作的长篇小说《母亲》(未完成全部文本),第二章介绍灵灵坳(村庄)的江家的男役仆长庚的情况时说:
曼贞家里……到这一年,就只剩长庚一个人了,就只预备种一石来田,其余的分给别的佃户了。虽说只剩了长庚一人,长庚仍旧是一样的高兴。每到天快亮了的时候,清凉的晨风,便悄然走到他的小屋,于是他醒了。他吹着口哨,披起短棉衣,走到厨房,灶上还有灶马在打架,他开了侧门,便在石坝上走了起来……①
上述这段文字中有两个方言词汇在我的家乡也有:①一石来田,指一石(音担)多水田。旧时用“石(音担)”来衡量种稻谷的水田的面积。一石谷的田指常年能够收获稻谷一石那样面积的水田。一石谷通常指稻谷有十斗(一斗有十升;1升有两斤)。②灶马,是一种黑壳虫,腹部多足,脊背部有几片紫黑的薄翅膀,经常出现在农村人住宅的灶台、水缸、粮仓等处。这种虫的学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丁玲小说《母亲》里也没有详细介绍。
总之,丁玲家乡的一些方言俚语在我的家乡也有。我必须要强调一下:丁玲家乡很大,各个小地方的人讲的方言存在细微的差别,并且随着居民的变更(新陈代谢、迁徙、移民等情况),方言也在动态地变化。丁玲家乡有的方言,在我的家乡没有;反过来说,我家乡的部分方言,在丁玲的家乡则没有。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方言词汇,两个大地方的读音相近,但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别;即使是读音相近的方言词汇,意思也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别。
方言是一定地域的文化载体,文化特色。一个作家的作品中出现某些地域内的方言尽管读者阅读时碍眼,影响读者的阅读心理。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方言有弊端也有好处;好处就是方言加强了作品的地域文化色彩,凸现出作品的地方特色。研究丁玲的作品,不能忽视这些方言的作用。
注释:
①《母亲》,丁玲著《丁玲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1次印,第1卷第140页
2017年12月26日晨,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