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狗的联想

(2017-11-17 16:43:01)
标签:

历史

情感

分类: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

 

狗的联想

——读BJ短篇小说《X

 

洪砾漠

 

    我的照相机的卡片里存有几幅狗的照片:一只半大的黄皮毛的狗东首翘望它的主人——夜晚加班后归来的农民女工;火箭村里的一户农家豢养的照看家门的狗,花白皮毛,身体肥壮,每天夜晚仅吃一钵米饭就可以驯顺地卧在狗屋里,白天被它的主人系在家宅门前的一棵树下,喝几次白开水解解口渴就行了……我生活的城市和乡下常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狗:灰不溜球的皮毛卷曲的幼小的狗;高大的白色皮毛狗;瘦高个体白色皮毛的身躯上点缀着黑色圆点的雪豹狗……令人疼爱的盼望外出的主人早点归来的半大的黄皮毛狗……于是,我用照相机和手机拍下了许多狗照片,于是我回忆并怀念童年时期家里养的一只黄皮毛的狗婆,我每天总要高兴地将饭菜倒入狗钵而欣赏狗婆快速吃食物的姿态……于是,我想起王蒙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和BJ短篇小说《X》的微言大义……

    《活动变人形》第十九章写道:

    有一次史福岗与倪吾诚谈起了俄国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他介绍说,巴甫洛夫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块牛肉吊在狗的面前,摇铃,向狗发出去吃这牛肉的指令。狗撒了欢,扑上去要吃肉,实验者就在狗已经接近了肉的一刹那突然把肉一撤,使狗吃不着肉。这样的实验进行了若干次。

   “后来狗就疯了。”史福岗说。他的中文讲得很流利,完美,每一个字都说得那样准确和认真,每个字的四声都是讲得那样好,好得叫人难过。

    “我就是这样的一只狗。”倪吾诚阴沉地说。

    史福岗一怔,他的大大的灰眼睛一时间似乎定在了那里,然后,他文雅地一笑。①

 

    王蒙笔下的倪吾诚是一个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了的北平(北京)讨生活,将自己比喻作像巴浦洛夫做实验的一只狗。我对此段小说文字保留着非常深刻的印象。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写作和修改时间在1985年春、夏间,最初刊载在1985年第5期《收获》杂志,被北京《当代》杂志1986年第3期转载,1987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BJ的短篇小说《X》比王蒙《活动变人形》的写作早54年,即在1931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倪吾诚自己比喻为一只疯狗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打冷颤,BJ的《X》亦非平淡之作,而是具有微言大义啊!

    BJ写于1931年的小说《X》短小精悍,大约有5000字。《X》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写法,叙事角度是“童年视角”;小说故事情节看似平淡,却将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华人与狗不准入内(公园)”借一个流浪儿童的生活经历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①《活动变人行》,王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3月北京1版、

2002年北京1次印,第249

②《X》,《BJ选集》第7卷《短篇小说选》,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321次印,第54

③同②,第56

④同②,第58-59

⑤同②,第59

⑥同②,第60

⑦同②,第61

    

              20171114日上午(小阵雨)8-1218分,起草于芬尼根新斋


狗的联想
狗的联想
狗的联想
黄叶村又一年的初冬景象
狗的联想
狗的联想
火箭村的看家狗
狗的联想

狗的联想

狗的联想

狗的联想

狗的联想
盼望主人早点回来的黄皮毛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巴金书话(14)
后一篇:村居见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