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提法师的“入世”情怀

标签:
情感佛学 |
分类: 原创散文 |
散文
曙提法师的“入世”情怀
——太仓图书馆曙师与凌鼎年对话小记
洪砾漠
入世就是人“投身到社会里”,与消极厌世的人生态度相反。
情怀就是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曙提法师本来是出家人,却具有深厚的爱国爱教和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的“入世”情怀。如果对他没有一定的了解,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曙提法师与太仓市作协主席凌鼎年先生关于“禅与生活”的对话会于2016年5月7日上午9时22分在太仓市图书馆二楼窗明几净的大厅里开场。我、邓全明、陈秉钧、陆耀华、丁玉坤、周玲、周勇伶等文友与僧侣俗众大约300多人洗耳恭听曙提法师和凌鼎年先生有如哲人睿语一般的讲话。
曙提法师身高约1.70m,脸庞较胖,宽额大鼻,眉宇清秀,双目炯炯有神。讲起佛学,妙语连珠,声音清晰而又洪亮;笑口常开,表现得十分乐观开朗。
曙提法师本是江苏海安县人,1979年出生,1994年即15岁时入海安县光福禅寺当僧人。他为什么在少年时出家?这一疑问暂存我心中,因为我觉得许多人的事情用不着“刨根问底”,关键是要看他(或她)当今的“活法”、人生观、世界观……
曙提法师如今38岁(按虚龄计),身穿栗黄色袈裟,坐在主持人韩逢(女)与凌鼎年先生之间的椅子上,手握话筒,讲述“佛学与社会”、“佛学与人生”的重大课题时不是正襟危坐,而是平易近人地侃侃而谈,时而发出爽朗的开怀的笑声。
凌鼎年说:“对于佛教,我是门外汉,但是,我对佛教也有研究的兴趣,也写过这方面的微型小说……”
在谈到曙提著述的禅宗与人生哲学《曙师的365个提醒》(文汇出版社2016年2月上海1版1次印)时,曙提认为出版这本书是他对于个人经历的阶段性的小小的总结,有助于人们提高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凌鼎年认为曙提虽然是出家人,但学识渊博,厚积薄发,书中有不少警譬而精练的语句,闪耀着曙提的思想“火花”,是他个人及其同事们智慧的结晶……
凌鼎年还谈到外来佛教与本土佛教相互融合。补充和发展的话题……
我想起去年(2015年)冬天,白先勇先生在台湾特意到寺庙看望星云大师的事情。我又想起清末民初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与画家丰子恺、文人叶圣陶、夏丐尊等人的交往。清朝末年,章太炎在日本和南洋地区借助佛学来宣传革命道理……苏州报国寺里还陈列着章太炎的照片和他留下来的文物;佛学后辈将章太炎当作佛教大师来顶礼膜拜……著名社会学家,作家季羡林(生于1911年)2008年5月由华艺出版社(北京北四环中路229号海泰大厦10层,邮编100083)出版12卷本《季羡林自选集》,其中《佛》一书有19个题目,专谈佛学知识,阅读时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曙提法师在回答我的提问时,恭敬地称呼季羡林为季老,对季老推崇备至。我的问题是:法师,你曾经于2010年10月进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系深造,你读过季羡林的书没有?……曙提法师说,读过季老的很多书……
有一个听众向曙提法师提问:你是一个出家人,为什么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曙提回答:我自从2006年开始写博文,在网上广交朋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就是希望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好,更和谐,更进步……
有一个听众提问:法师,你如何看待当今很坏的社会风气?
曙提回答:依靠大家来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修养,克服社会坏风气的关键是要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
有一个听众提问:您刚才讲的“舍弃”是放下的意思吗?
曙提回答:舍不是放下,舍是超越,超越自己的过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曙提法师十分关心国内外的大事,不经意间谈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写过书的情况。他知识渊博,令人敬佩。曙提法师的“入世”情怀和爽郎的开怀笑声,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曙提法师宽厚待人,笑容可掬地为捧着他的新书《曙师的365个提醒》的人们签名留念。我望着有序排队、等候法师签名的长长的队伍中有头发斑白的老头和老太太,有中年人、青年学生……其中竟然有文友周玲、周勇伶、陈秉钧……更有一个十岁左右的身高1米许的眉清目秀的小女孩双手捧着一本新书、带着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默默趋前,请法师在新书扉页上签名……这种情景,令我想起2014年6月18日夜晚白先勇老师在北京爱琴海购物中心三楼“单向空间”(书店兼茶座)讲座《文学与历史》的情景:白先勇的粉丝们挤满了场地,有的席地而坐,见缝插针似的;讲座末尾,文学爱好者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请白先勇在书上签名……如今,曙提与凌鼎年对话会也是如此这般情景,令我想起周作人1932年9月10日由北平人文书局出版的讲演集《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的话:文学本来是宗教的一个分支,后来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地影响社会生活的一门学问……由曙提与凌鼎年的对话会的盛况,可以看出文学与宗教的互补互通互融互进的发展趋势是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