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炳月《鲁迅形影》等四本新书

标签:
文化历史情感 |
分类: 书话 |
书话
董炳月《鲁迅形影》等四本新书
洪砾漠
在中国大陆的鲁迅研究界中,我知道有李何林、陈漱渝、张梦阳、朱正、钱理群、王锡荣、黄乔生、乔丽华等等。今天在书店见到董炳月著《鲁迅形影》精装本,觉得作者和书名都有点陌生,就翻阅起来。
《鲁迅形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市美术馆东街22号,邮编100010)2015年12月1版1次印,定价58元,字数27.5万字;22.75印张。开本:635×965㎜16开。印数1至5000册。北京市松源印刷有限公司承印。
董炳月2015年5月10日为《鲁迅形影》写的《题辞》非常简单,笔录如下:
鲁迅体弱多病,身材瘦小,却在人世间留下了巨大的影子,作为明与暗的符号。
而且,许多生命在其巨影的笼罩之中,呐喊或彷徨,欣喜或悲哀,挣扎或惊悚,以证明其巨影的真实与充实。
影以形存,形以影彰。形非形,影非影。对于鲁迅来说是如此,对于面对鲁迅者说同样如此。
上述《题辞》多么简练啊!由此想起鲁迅为他的小说集《彷徨》定的《题辞》,是摘录屈原《离骚》诗中的句子: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迅先生当年摘录的这些诗句,表明了他当时的两种思想境界:①人生短暂,时间紧迫感,②探求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求索的艰难感。
《鲁迅形影》一书分《正编》和《副编》。《正编》有以下题目:①“仙台神话”的背面(下面又分6个小标题);②“仙台鲁迅”与国民国家想象(副题:以《仙台书简》为中心);③鲁迅留日时代的俄国投影(思想与文学观念的形成轨迹);④鲁迅留日时期的文明观(以《文化偏至论》为中心);⑤“文章为美术之一”(鲁迅早年的美术观与相关问题);⑥翻译主体的身份和语言问题(以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争为中心);⑤“文章为美术之一”(鲁迅早年的美术馆与相关问题);⑥翻译主体的身份和语言问题(以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争为中心);⑦论晚年鲁迅的孔子观(以《出关》及其关联文本为中心);⑧“日本鲁迅”的另一面相(霜川远志的《戏剧·鲁迅传》及其周边);⑨日本的阿Q与其革命乌托邦(新岛淳良的鲁迅阐释与社会实践);⑩井上厦的“反鲁迅”(《上海月亮》的喜剧艺术和意义结构)。《副编》有6题:①鲁迅:文化与非文化;②文本与文学史;③死去的“鲁迅时代”;④画家的鲁迅,作家的张仃;⑤一对周氏兄弟,多重日本观照;⑥原鲁迅·毛边本·牛骨裁纸刀。
《鲁迅形影》有一篇《后记》题作《形与影的辩证法》。其中说,鲁迅希望把自己的形影留在世界上吗?关于这个问题,鲁迅的心态有些矛盾。一方面,他希望这样……但另一方面,鲁迅又希望尽快“逝去”。其“中间物”意识即包含着“逝去”的自我认知……他为自己建造的“坟”是终结的证明也是存在的证明,符号性地体现了他内心不朽与速朽的矛盾。这本书的封底(页)摘录了《后记》中的文字:鲁迅在其人生旅途上塑造了自己的“形”并且投下厚重的“影”。从清末到民初,从国内到国外,从北京到上海,从民间到官场,从文坛到学界,鲁迅在漫长的旅途中洞察了历史、社会与人性。鲁迅的哲学属于弱者、抵抗者、前行者。
董炳月,1960年出生,江苏睢宁人。北京大学文学硕士(1987年),东京大学文学博士(1998)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邀研究员(2006年度)。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与张梦阳同事,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国民作家”的主场——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2006年)。《茫然草》(2009年);《东张东望》(2011年);《“同文”的现代转换——日语借词中的思想与文学》(2012年);《寻访“日本老八路”》(2015年)等。译著有《鲁迅<</span>故乡>阅读史》(2002年)、《“建国大学”的幻影》(2004年)、《国家与祭祀》(2007年)、《蒙古新疆旅行日记》(2013年)等。
《鲁迅形影》是我见到董炳月著译书的第一本,从此知道中国大陆鲁迅研究界有董炳月这个“硬汉子”。
张孝若(1898-1935)著《最艰难的创业者•状元实业家张謇传》,新世界出版社(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2016年3月1版1次印,定价48.80元;字数25万字,24印张。开本:710×980mm16开。三河市南阳印刷有限公司承印。张孝若,张謇的儿子,江苏南通人。自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回国辅佐父亲,1922年任北洋政府欧美日九国实业考察专使,多次前往欧美考察。曾任江苏省议会议员、吴佩孚联军司令部参赞、淮海实业银行总经理等职。1926年张謇逝世后,继任大生纱厂等企业董事长,私立南通大学校长。1935年10月17日,于上海遭仆人暗杀,时年37岁。联想:章开沅著《张謇传稿》……
蓝英年著《寻墓者说》,文化发展出版社(北京市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2016年2月1版1次印。中煤(北京)印务有限公司承印,定价39元。字数23.3万字。开本:889×1194mm32开。这本书不仅是作者对苏联文学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作者对苏联政治,历史真相的揭秘,澄清了俄罗斯文学在苏联时期受到政治扭曲后的一些真实情况。作者将自述与挖掘苏联历史真相结合,看似不相干,而深意自在其中,无论是回忆,揭秘,都让人感受到了在历史大动荡下,普通人的无奈和渺小,同时也引发人们重新认识和审视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和俄罗斯文学。联想:我曾经在近年的《收获》杂志上读过蓝英年的作品。蓝英年,1933年生,江苏吴江市人,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曾在北京俄语学院、山东大学外语系、河北大学外语系执教,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指导研究生。1989—1991年赴苏联讲学两年。1993年离休……2006年,获俄罗斯颁发的“高尔基奖”。《寻墓者说》一书的代序《寻墓者不再孤独》是董乐山1997年1月开笔大吉而写作的。
张国庆著《老北京忆往》,北京燕山出版社(北京西城区陶然亭路53号,邮编100054)2015年11月1版1次印,北京九州迅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承印;定价58元。字数36万字。20印张。开本710×1000㎜16开。秦剑波2014年3月28日为这本书写《序》。正文有53个题目。书末有《后记》,张国庆2014年仲夏写于北京。张国庆,回族,北京人,1939年冬出生。代表作:单本剧《梧桐树下》,4集电视剧《欧阳予倩》,电视专题片《画家高福海》;动画片《烽火童年》;长篇童话故事《你好,大森林》;原创连环画脚本《八路小战士》、《武松小二郎》。翻看本书,使我想起1995年秋到1996年1月我在北京短期学习期间在北京街头很少见到拉胡琴的老头带着女孩卖唱的艺人……2014年夏天,我到北京,看到传统的农耕社会文化遗存少得可怜,不禁唏嘘再三……
《鲁迅形影》、《张謇传》、《寻墓者说》、《老北京忆往》,这四本新书都是北京出版的,半天浏览下来,觉得历史太沉重了。
2016年3月20日下午,起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