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玲谈文学“变法”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学评论 |
华玲谈文学“变法”
——致洪砾漠
题记
这篇谈文学“变法”的文章实际是文友华玲写给我的一封长信。我和她都参加了2013年12月4日—7日在湖北东部英山县笔会,期间并不十分熟悉。后来,她写信或用手机发信息给我说要买我已经出版的4本书。我不要她出钱买我的书,就寄赠4本书给她了。料想不到她后来写了这封长信给我,并且寄来了一些书刊、文学作品打印稿和复印件。
她在信中说:“你的作品在忠实于生活的同时,过于拘泥于原始状态,该删该减的地方,你都原封不动地照搬抄上来,既无助于表达你的主题,又让人看后觉得莫名其妙……”我现在对此种现象作几点解释:①我国社会生活急遽发展变化,原生态记录社会生活的文字太少。我有意追求原生态生活实录这种文体。②我佩服明末清初文人、诗人、学者张岱。他的《西湖梦寻》一书成为我的枕边书。张岱的写法实际有纪实的成份。萧乾、文洁若译作、乔伊斯原著《尤利西斯》是长篇小说,意识流写法很突出,可是,小说中有很多看似散漫无序的生活片段,只有仔细用心地前后搜寻阅读才能明白乔伊斯的良苦用心……巴金老人晚年《随想录》150则其实是巴老晚年的“意识流”……我的散文和小说写作是我在打工的业余时间、春节期间进行的,太忙碌,难免失之肤浅。不过,总的来看,我已经写过的文字,我承认全部是我的“意识流”记录或者说“意识流”汇编。
——洪砾漠
2015年11月13日,江苏太仓
洪砾漠:
您好!
在早春淅沥的夜雨声中,在静谧的台灯下,铺纸给你写这封回信。
距离2013年12月4日至7日的省作协与长江丛刊社文学创作笔会已有两个多月,距离我向你征购你的4本集子和你应征寄书给我的2013年12月19日也有两个月,迟至今天才回信,还请多多包涵。
我不是一个勤奋的人,加之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事务牵扯,我对你的4本集子仍然没有全部看完,但在看过的篇章中我是认真逐字逐句边读边思考的。
认真读你写的文章,静心分析你的作品,浏览你的新浪博客,看你的集子中人家给你写的序,然后极为审慎地写下今天的文字,面对一个认真、有责任感、有历史感、勤于阅读、努力工作、踏实、静心做好自己事情的人,是应该心怀敬重。同时,恳切交流创作感想的,否则吹吹拍拍,或不关痛痒地敷衍实在是浪费各自的时间。带着这种理念,我想就你的作品谈谈我的读后感和建议:
你2009年9月出版的《回望大别山》;
2012年6月出版的《浙江旅行记》;
2013年6月出版的《江海梦忆》。
我分别从中选择一些作品读了。
一是深感你的执著与勤奋,基本是一年出一本集子,数量摆在这里了。其间你要打工挣钱奔生活,要抽空旅行,还要自己进修、读书。你对于写作与出书的专注让我很受教育。
二是你对生活的观察视角让我受到启发。
三是你对历史典故、人文地理、乡情民俗的挖掘与关注,包括你由此生发的一些建议或疾呼,让我肃然起敬。
四是你能在平凡甚至琐碎的生活中,不断自励,不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令我叹服。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
五是你的作品在忠实于生活的同时,过于拘泥于原始状态,该删该减的地方,你都原封不动地照搬抄上来,既无助于表达你的主题,又让人看后觉得莫名其妙。而一些情景、情节应该重点突出的,你还是平铺带过,这样就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感觉记帐、列清单的成份多于对主题的呈现。
基于对以上五点读后感,有一些建议供你参考:
一、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观察,记录,呈现。
拍照
二、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一开始写的是:“滁州之东××山,之北××山,之南××山,”又苦于滁州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有山,一一列举甚为繁,后来经过提炼、概括,写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环滁皆山也”。
三、行程表和流水帐那是记录,要揉进描写、抒情,主题才是创作。比如,记录:天空有浮动的云,天边有落日,落日染红了云霞。创作: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又比如:记录:沙漠上升起了一股股烟,飘向天空,将要落下地平线的太阳照着流动的河动。创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就会发现,当我们在记录中揉进了描写,揉进了抒情,揉进了思绪,就产生了一种东西叫做“意境”!文学创作是需要产生意境的!即使像徐霞客的地理游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也不是机械地照搬行程表和流水帐,而是揉进了“意境”这种东西。
四,你是否仔细看到徐悲鸿画的马,齐白石画的虾?那马身姿矫健,蹄下生风,鬃毛飞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和响鼻,但是你若再凝神细看,会发现那马并不是生活中的马,不过是寥寥几笔的勾画,水墨的深浅浓淡,笔锋的或连或断,甚至很难看到哪匹马有完整的四条腿,若用写实的眼光来看,匹匹马都是错的,但从整个画作来看,各匹马都是互相掩映、互相衬托,整幅画作气韵流动、生机勃勃。那虾透明的质量,姿态万千的须,活灵活现的虾趣,可用现实的尺子来量,怕是只只都不合格,但作为绘画艺术,它传达了虾的神韵:“传神”才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谓“笔不周而意足,貎有缺而神全”。即使是以写实为表现手法的西方油画,也并不拘泥于写实,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抽象和典型化,包括烘托和宣染画作的主题,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双安静、柔和、美丽的手,那是达·芬奇无数次积累关于手的造型、描摹之后,典型化出来的一双手。
五、“工、匠、师、家”的进化。你是一个建筑木工,那么你是否能够准确区分木工、木匠、木艺师的差别?齐白石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27岁拜师学画、篆刻、诗文,60岁开始衰年变法,由工笔和小写意转向大写意,成为绘画大师,人民艺术家。这次随信寄给你一篇从网上下载的文章《齐白石:把传统中国画推上一个新高峰》,也许你能从齐白石的成长经历中看到你自己的某种身影!文中说齐白石“他从一个雕花木匠,发展成为民间画师,进而成为有文化修养的艺术家。”“齐白石从民间画工转变为文人画家,经过了变法。他又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融进文人画中,这不仅扩展了文人画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的新篇章。”我抄下这段话其实是想对你说:也许会有那么一天,人们说到你洪砾漠的时候,也会说洪砾漠“他从一个建筑木工,发展成为民间作者,进而成为有文化修养的作家。”“洪砾漠从民间作者转变为文人作家,经过了变法。他又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积淀融进作品中,这不仅扩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更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农民文学的新篇章。”真诚希望你的文学作品也能像齐白石的画作一样:洋溢着健康、恢谐、倔强、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
这其中一定有一个你必须作出的选择,你必须实现的突破——对你自己实行变法。完成你从“来源于生活”到“高于生活”的跨越。就像虫子要作蛹酝酿,要破茧成蝶,才能展翅飞翔!
以上就是我极为审慎,极为认真地写给你的话,也许这些都是鲁班门前弄斧头,关公面前耍大刀,让你见笑了。好在艺术交流不计高低,不辞真诚,不图喝彩,也不怕见笑。
再与你分享一个小故事:
木雕像与步道木同在一座寺院里,每天有数不清的人们踩着步道木来朝圣木雕像,步道木愤愤不平的说:这太不公平了!你和我出自同一座大山,同一棵大树,凭什么你受众人朝拜,我遭众人踩踏?木雕像微微笑着说:你只经历了四面两端的六刀切削,而我经历了千刀万剐、千雕万琢。
附注:
1、随信寄来网络下载的资料:《思想观点·喻德祥:做个读书人》、《当代工人的“非典型性”表述——武钢工人作家崔立民和他的“工业题材”小说》、《写出生活的真实——崔立民创作谈;崔立民作品:“我们恋爱结婚的年代”,“环境”,“钢厂T台秀”》、《齐白石:把传统中国画推上一个新高峰》。
之所以选择崔立民,是因为他是沉淀在生活最底层的作家,是真正的国有大型企业中的普通工人,一个“草根作家”,却表达了他自己生活在工厂底层的深度体验。
之所以选择齐白石,是因为他也曾是一个木工,家境贫寒,是真正的民间画师,一个“草根画家”,却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的新篇章。
而你洪砾漠是沉淀在生活最底层的农民作者,是真正的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农”变迁中的普通农民,一个“草根作家”,却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你文学的道路。
但愿这些下载下来的资料能为你的文学变法、文学方向、文学定位提供有益的参考。
2、随信寄来一本教材《写作学概论》(尹均生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
之所以选择这本教材是因为该教材的“上编:写作素养论”、“下编:文体写作论”中有很多内容是我想推荐给你看的,难以抄写下来,干脆连书奉送。
“写作素养论”中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搜集信息能力是你的强项,感受能力、结构能力、表达能力是你还需提高的方面,分析与综合能力、想象能力、灵感能力、风格是你正待“变法”的方面。还有教材中没有单列强调的提炼能力、裁剪能力、筛选能力,尚需你用心“琢”与“磨”,并加以有效运用。
“文体写作论”中的16种文体里的“报告文学”、“散文”、“杂文”、“小说”,在你的作品中都有呈现,但风格还不清晰,还需你在“变法”中加以筛分、典型化。
但愿这本教材能对你的文学表达有些助益。
这是我大学里的中文写作课教材,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所有的教材都一直保存着,既不借给人家也不送给人家,而且也搬过8次家都保存完好。这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本拿出来送人的教材。无它,只因为你对文学的坚持与专注让我这个在书上面很“小气”的人也愿意“大方”一回。顺便嘱咐你一句:你若觉得有用就留着慢慢看,什么时候觉得不需要了,看好了,也莫丢弃,还是寄还给我。
3、随信夹寄买你4本书的书款共计壹佰柒拾壹元。因为我主动联系你索寄书的时候,说好了是买你的书,我虽不勤奋,却也是个认真之人,说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
4、另寄《芳草·潮》一本(2013年第5期),这是一本反映农民工生活现状和大多数作品由农民工创作的文学杂志。《武钢文艺》(2013年第5期,第6期)二本,有空看看。
祝文学之路越走越宽阔。
J华玲
2014年2月24日,于湖北黄石铁山。
2014年3月8日晨4时-5时,砾漠审改打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