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写的“p”

标签:
文化历史情感 |
分类: 原创散文 |
散文
小写的“p”
洪砾漠
数天前,我看到手机上的一条短信:P(小写的)。发信息的人是湖南常德的涂老师。
这个小写的“p”是什么意思?是他说我卑鄙无耻吗?是他鄙视我,鄙夷我,不屑与我交往吗?……
涂老师生于1947年,中共党员。曾经给我寄来了不少书和杂志。今年2月27日至29日,我到常德,他提前为我安排好住处,令我有宾至如归家的感觉。他陪同我参观丁玲公园,带我到杨家牌坊看了丁玲的外祖父住宅(余泽春太守府)旧址;3月2日,我从丁玲故里(临澧县黑胡子冲)回常德,夜晚,他又到××宾馆来看我……所以这些,我都要感谢他。
涂老师曾经告诉我说:“我原来也是农村里的一个民办老师,依靠自学,才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有点成果,有点名气。我看你现在也像我当年一样勤奋,所以我才尽常德地主之谊接待你……”
不过,我和涂老师因为某些问题有分歧、有争论。比如,丁玲1980年1月9日写就《也频与革命》(短文),发表在1980年第3期《诗刊》上,送给青年时期的沈从文三顶“帽子”:“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市侩,站在高岸上品评在汹涌波涛中奋战的英雄们的高贵绅士是无法理解他(指胡也频)的。”尽管丁玲在文中没有明确点出沈从文的名字,但是,只要稍微知道沈从文、丁玲、胡也频、柔石等人的经历的人都会知道晚年丁玲在嘲讽青年时期的沈从文。我认为丁玲晚年出于偏见,在他看到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写作的传记性质的长篇文学作品《记丁玲》及其续集的香港翻印本后的气头上说了偏激的话。三顶“帽子”放在青年沈从文头上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可是,涂老师在他著《图本丁玲传》(长春出版社2012年1月1版1次印)279页说,丁玲给沈从文扣的“三顶大帽子”是说的比较重,但是并非没有分寸。又说:“她没有给沈从文扣什么诸如‘反动文人’之类的政治帽子。她深知这位老朋友的为人,对他的弱点的概括既很尖刻,也不失为入木三分。”
我对于涂老师“入木三分”说法尤其非常反感。
学术问题归学术问题。涂老师怎么要用手机发一个小写的“p”给我手机上呢?这么简单的信息是否暗喻着什么深层的意思呢?……当天夜晚,我决定不理睬这条信息。你有名气,你不简单。你鄙视我,就让你鄙视吧!
三天后,我内心总觉得涂老师这条短信都点怪,就用手机发信息给他,问他是什么用意。
涂老师回复信息说:对不起!我的智能手机出了一点问题。你我无冤无仇,我怎么会骂你呢?端午节快乐!
原来如此!我有时候弄手机,不小心也会给熟人或文学界、历史学界的学者发去莫名其妙的短信息。别人有时候也会如此。我对涂老师的猜疑冰消云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