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国玲、紫军和洪砾漠的文字来往
在本博客于3月8日刊出了《洪砾漠笔下的霍国玲》(下),3月18日洪砾漠对这篇文章写了一条评论:
我对于霍国玲、霍力君、霍纪平、紫军【张晖】的研究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去年6月访问了他们。洪砾漠即砾漠先生。
2015年3月18日
与此同时,在电子邮箱里亦收到他的一封信,说明他前几天曾去湘西丁玲、沈从文、周立波的故里参观访问,刚刚回来,因而拖了几天才看到我们的刊出的他的文章。信中再次表示非常赞同我们的观点,并告知了他的博客(砾漠先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74159254),欢迎光顾。
我们点击后,进入了他的博客。他的博客几乎没有“转载”来的文章,而都是自己写出的,从时间和内容上看——洪砾漠不愧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博文内容都是目睹亲闻,文字则朴实无华。犹如一部相机,一部摄像机,展现出一幕幕的画面,一个个鲜活人物的性格。我们尤其喜爱他写的《怀念余靖中老师》博文。余靖中是他中学时的生物老师,教学非常认真、负责,而且博学多才,受到学生的喜爱。文章很长,我们仅撷取几段,以飨网友:
余靖中老师在讲到高中《生物》课本上的“遗传和变异”章节时特别起劲,将澳国僧侣兼生物遗传学学者孟德尔生前作过的许多植物杂交实验案例的图表用粉笔画在黑板上,详细进行讲解,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每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余老师又给我们讲另一个遗传学家米丘林的故事。孟德尔和米丘林分别代表遗传学的两大派别。孟德尔重视生物的基因(内因)在遗传和变异方面的研究。米丘林是苏联生物学家,重视生物生存环境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的研究:也是搞植物遗传和变异研究,将橘子树等树苗的生长地在苏联广大的版土上不断移动,每隔一定的年限(1至10年),将树苗由南往北移动一定的路程(如50公里许),又重新栽下野外的土壤里,这样持之以恒地考察树苗的遗传和变异情况。余靖中老师讲述的孟德尔和米丘林搞科学研究的故事非常生动感人,又妙趣横生。他总结说:“搞生物遗传学研究的学者大都花费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有三个特点:一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持之以恒,毅力惊人;二是细心观察,洞幽烛微;三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切磋,传、帮、带,有的结论是两到三代的学者联合完成的……因此,你们现在要学好各门功课的知识,不要偏向某一科目,打好扎实基础,将来考上大学,才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一生的科研课题……”
虽然事隔三十多年,我至今想起余靖中老师,他和余承业、张秋红、李桂斋、彭盛璋等老师的慈祥的面容就会油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有一次上课时,余靖中老师走进教课,见黑板上的前节课的语文课老师李桂斋老师写的“阿房宫赋”等粉笔字还没有擦掉,就说:“杜牧写的《阿房宫赋》是流传一千多年的名篇散文,我原来也学过。开头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是不是这样的?我背诵错了吗?”
我们学生齐声说:没有错。余老师记性真好。
我有点不服气,便想考考余靖中老师,说:“余老师,您还记得《阿房宫赋》最后一段吗?”
余靖中老师理直气壮地说:“我怎么不记得?就是这样的: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余靖中老师不仅有深厚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还具有如此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这确确实实大出我们学生的意料。
怎么样?记述得多么具体、生动,看了这样的回忆,多么羡慕余怡平受教于如此常识渊博的老师呢?
洪砾漠离开中学大约有三十年了,记述三十年前的事情,一件一件,都那么细腻、切实、生动,不能不说洪砾漠是个富有天赋的作家。——须知:现在洪砾漠的“写作”完全靠自己繁重劳动“架子工”的“供养”来维持的。假如他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生活和工作更加稳定,成果会更大。
我们看洪砾漠的作品时,感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用不着仰视“领导”,或者“学阀”颜色行事。这从他对“石学”,对“红楼解梦”的评论可以看出。在我们受到“围剿”时,他曾于1997年6月11日写来一封热情的信,那时他还没有改名,而是叫做“余怡平”。我们曾把这封信刊登于《红楼解梦》第四集(2002年出版)的“解梦飞鸿”中。信的内容如下:
阅读第二集时,我佩服您们对于清朝史料,学者著作、原著版本的熟悉程度。真正融会贯通,大彻大悟,原是在掌握多方面的材料和分析论证方法之后才可能的。我常想,为什么胡适、鲁迅、周作人,俞平伯等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人当年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清代的史料?
您们的研究、途径是新奇的。既从原著中找证据,又从历史资料,前人和当代人的研究成果中吸取有用的东西,辩证地分析论断。我发现您们使用了不完全归纳法(数学中的证明方法)。秦牧(《花城》、《艺海拾贝》、《语林采英》等书的作者)在谈创作经验时,常使用不完全归纳法。
1997年6月11日下午于太仓
在刊登来信时,我们对余怡平作了这样的介绍:
余怡平先生,湖北农民,经常到外地如江苏打工。爱好文学,曾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写过一些短篇小说。
我们并对“不完全归纳法”作了注释:
不完全归纳法即:根据某类中的一些事物有某一属性,推出该类全体都有该属性的归纳推理。如根据氦、氧、氢等气体受热膨胀的现象而推出结论:“所有气体受热都膨胀。”――紫军注
这就是真诚的洪砾漠。
20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