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罗田县济公镇今昔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原创散文 |
散文
湖北省罗田县济公镇今昔
——致舒乙老师
舒乙老师:
您和于滨老师近年身体好不好?
今年12月16日是李小林(巴金女儿)七十大寿(按中国传统的做寿方法来说),您是否向她表示祝贺?这一天,麻城文化馆办杂志《大别山文学》创刊65周年座谈会在麻城市文化局举行,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高晓晖、中共麻城市委宣传部长邱胜平等领导到会讲话;我们在江苏太仓打工的农民工三人(老飘、丁玉坤、我)应邀参加了会议,并获了奖。老飘(夏正平)和我等6个人获麻城市第三届十佳业余作者称号,各得奖金1000元。丁玉坤获征文奖,得奖金300元人民币。
麻城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孙谋安(男、中年)在总结讲话时说,文化局将申请将《大别山文学》的内刊号变成国家统一的刊号……我早就有此想法,但估计国家新闻出版局不会批准,因为全国各地的县(市)级办的文学刊物取得国家统一期刊号后,国家级杂志和省(部)级杂志的权威性将受到削弱,实际上降低了文学作品的市场准入标准(门坎 )。舒乙老师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12月15号,我到麻城市委大楼9层麻城市文联,见到了文联主席熊亚兰。她是1963年出生的,我给她发手机短信时总是称她亚兰大姐。我每次回麻城,总要到文联看看,令她十分感动。她说:“你原来要《麻城文选》,原来印得少,所以没有送给你。现在重印了,就送一套给你。”我高兴极了,又为舒乙老师要了一套来了,我将挤时间寄给您。
我是本月13号从太仓回麻城的。14号,天气晴,我特意到罗田,麻城交界地区的泗洲山看看。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桂系部队第七军、39军先后驻扎在此山。第七军军长张淦(字或号济公)很有爱国思想,将他写的一首诗请人刻在山腰石壁上:“瑞狮踞重台,沙河会玉阶。丛山镇江夏,峻岭搂仙崖。金龟锁西隅,木马守东斋。青天见白日,仰笑何壮哉!”山上还保留着一些石刻,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泗洲山东南麓的河边土路上,遇见一个预备上山收拾松叶(方言:穷末丝)的老妇,向她打听旧时济公镇的遗址。她朝身后一指,说:“就在这河边,原来有一条街,有戏台。张淦军长与当地老百姓关系好,经常和老百姓一起看戏……”她又向山脚一指,说:“张淦是第七军军长。他的公馆叫张公馆。当年这里热闹得很……”老妇叫夏春娥,属相牛,89岁。她说:“我是老历(指农历)三月二十一日过生日,已经满了八十九岁。我的男老货还在的,也是属(相)牛的,这个冬月初六的过生日,就满八十九岁……”她将她的丈夫说作男老货。她是历史见证人;如果有人专访这些老年人,进行录音和笔录,保存一些口述资料多么好啊!可惜我在外地打工,回乡时间紧,这次不能做这件事情。查《实用中华万年历》:夏春娥老人生于1925年4月13日(乙丑年三月二十一日)。
桂系部队的营房和军部外围的围墙现在都拆掉了。济公镇也拆掉了,如今变成了农田……
余文俊姐告诉我:泗洲山的旧营房拆掉后,一度建了一个林厂;林厂的砖瓦房现在也拆掉了……山上有一座佛庙;每年农历九月开庙会,唱庙戏,要热闹三四天……现在,旧庙已倒塌了。有人集资建了新庙……我在济公镇旧址的田间土路上,望着拖运黄沙的汽车后面飞扬的尘土,望着向南流去的绿皑皑的河水,想起古人留下的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词)。
今晨,我本来想写简单一点,思路打开了,又多写了。
祝您们新年愉快!(不另寄贺年卡!)
洪砾漠
2014年12月19日
(本文发表时有删节)